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林匹亚圣火可能源自古代中国?

(2008-08-04 21:09:26)
标签:

杂谈

奥运

圣火

文化

八卦

长江短笛

分类: 哲思系列

今年,受到国人空前朝拜的当属北京奥运圣火。火炬所到一处,万人空巷,群情激动。即将到来的开幕式主火炬塔点火更是让全国乃至全球翘首以待,人们乐此不疲地猜测和寻找如何点燃火炬的噱头,主火炬点燃必将是开幕式的最高潮。

 

有人说,奥运要义之一就是传播西方的火文明,我国十三亿人民不再搞政治崇拜,却兴起了对西方火文明的顶礼膜拜。我不造成这种看法,因为圣火象征着文明、和平、正义、友谊与进步,这与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是一直的。从刘长春代表中华民族加入到奥林匹克运动那一天起,特别是从我国申办并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开始,我们就接受了包括圣火在内的奥运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奥运及圣火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是西方的也是东方的。

 

奥运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火一到人间就再也收不回去。宙斯只好规定,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根据这个神话,古奥运会在开幕前必须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由祭司从圣坛上燃取奥林匹亚之火,所有运动员一齐向火炬奔跑,最先到达的三名运动员将高举火炬跑遍希腊,传谕停止一切战争,开始四年一度的奥运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后,1912年顾拜旦提出了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建议,1928年开始实施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仪式。自1936年起,奥林匹克圣火开始从奥运会的故乡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火炬,然后将火炬接力传到主办国,并于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到达举办城市,开幕式时进入会场,一般由东道国著名运动员点燃塔上焰火,直到闭幕时熄灭。 

 

关于火的文化,中国自然早于希腊。当奥运圣火飞跃五湖四海,走遍祖国大地,即将回到北京传递之际,我们不要忘了,远在近1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就已经知道用火。中国远古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也有庖牺氏教民庖食(熟食)的传说,这说明火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乃至积淀到人们心底,并形成一定的哲学意义。到了殷周时代,火成为五行思想中的重要一行。

 

古代中国人对火有着丰富的体验,火能惊吓野兽,给人以温暖,满足了人类安全与生存需要。火使生食变熟食,扩大了人类食物的范围,促进了人类大脑发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动力。后来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火耕时期的放火烧荒,烧陶业冶炼业更是上了新的台阶,掌握火候成了有技术含量的高级劳动,由于火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日益重要,所以火在中国文化思路中也就取得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代表西方的希腊神话并没有类似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只有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火的故事。而天上掌管火的神的是太阳神。据考证史料记载,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来的三千多年前的太阳神像,竟是黄种人的模样。这无疑为古希腊的火文明传承了古代中国火文明留下了合理的空间。这种非常可能的文化交流,正是奥运或圣火为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所接受所追捧的前提和基础。当然,这不是定论,这有待世界文明考古研究者进行科学的求证。

 

 

北京奥运系列文章:

 

奥运福娃是否牵强了“五行”学说?         秦月和汉关:究竟谁属“水德”?          

京外看客该如何"备战"北京奥运?           径赛“预震”:中国人谁帅呆谁惊呆? 

 

奥运会检验民族精神的10个敏感问题         精彩的《我们》与遗憾的结尾(图)

一份最经典的北京奥运金牌竞猜试卷         藏羚羊"迎迎"寓意不容亵渎!

 

其它文化时评文章链接:   

 

柏杨的臭鞋大阵孕育钟情男女的爱情         董卿、赵普的吻痕与网民的嘴                        

 

 徐孟南就缺张孟苏那样的机会吗?           粗糙艺术并不高于真实生活

俞敏洪关于人生的7个经典比喻               2008年最牛选择题:做狼或做狗?

         

文明就是请高贵者弯腰让卑贱者仰头          杨钰莹归来,我们是否依然喜欢(图)?     

我在澳洲天体浴场的“艳遇”                 对中新(加坡)作文题对比的再认识  

  

 “正龙拍虎”能否成为现代汉语成语?        一切归零,你就能气定神闲

难忘温总理在地震最初两天的几个细节        港澳特首同访四川灾区矮化了谁(图)?

 

 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古丢丢”?             只是仰望“文化高原”之后的遗憾

上海的满分《他们》能否感动我们?          漂亮女孩如何做一个“质感花瓶”?

 

国与新加坡高考作文题谁优谁劣?          北大校友为何不“仰望天空”?    

我与杨澜在新浪的一次接力                  “梅普组合”红场阅兵“很靠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