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古丢丢”?

(2008-06-23 07:24:05)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系列

看完这场话剧,人们走出剧场,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古丢丢”?

 

这是自汶川大地震以来,唯一代替那或惨烈或悲壮的场面,让我感动让心灵震撼的情景。没有皮肉之苦,没有生离死别,没有壮举,没有凄凉,它是华丽的现代都市里,人们忽略的一个角落。它是衣食无虞的生活中,孩子们心灵压抑的声声叹息。

 

同母所生,比起小自己几个小时的妹妹嫣嫣,她没有受到妈妈同等的关爱。因为从小被妈妈说自己“笨”,她没有培优家教,没有钢琴训练,没有人给自己扎漂亮的小辫,没有人关心自己的小手冻伤,没有自己生日。最为痛苦的是没有被寄予希望,永远当妹妹的影子和陪衬。

 

同窗所读,因为成绩没有80分,不敢交往帅气的男生,不能亮出亲生姐姐的身份,没能名正言顺地参选“班干部”,没人理睬自己跃跃欲试参加钢琴比赛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始终没有人关注自己的存在,总是形影孤单,像那沙漠里的一棵小草。

 

庆幸她心底善良,无论在学校在家庭,无论怎样受到漠视,都没有产生怨恨和恶意反判。但是她不笨,她渴望被人关注和理解。为此,她刻意折断了老师的那盒粉笔并撒满了教室,尽管反复“招供”,也不被人相信就是自己所为。这是庆幸,大家公认的乖孩子;也是悲哀,仍然无法引人关注。

 

如果不是那场偶然顶替妹妹参加的钢琴比赛,她的艺术天赋不知被“掩盖”到何时?如果老师仍然不看她“呐喊”般的周记,那要与妹妹一样当第一的“坏梦”将会被泥土越埋越深。

 

那钢琴比赛获得的掌声,那校园里的一声“姐姐”的呼唤,犹豫废墟里的生命遇上了绿色救援队,生命之舟仿佛冲破千重浪,驶向了充满希望的宽阔的海洋。

 

这就是巡演海内外的都市情感剧《古丢丢》里的“古丢丢”,我们生活中的“丑小鸭”。她是一个经常被人忽略但内心情感世界相当丰富的孩子,他渴望得到周围人的关爱和理解,于是故意折断老师的一盒粉笔,来引起大家对她的关注。

 

古丢丢在家庭里的“待遇”似乎具有特殊性,因为她有一个比自己聪明可爱的孪生妹妹。但在农村,当一个家庭有了男孩和女孩,那女孩一般都成了“古丢丢”。那些“古丢丢”一般没有什么钢琴天赋来挽救她们,她们的梦想也许终身“被埋”。

 

但在我们的中小学校,在那超级扩容的班里,该有多少“古丢丢”?他们渴望老师一个慈祥的眼神,他们等待有机会点自己发言,他们希望与自己喜欢的玩伴游戏,他们需要一声鼓励或者安慰,他们期盼有人倾听自己喜怒哀乐的心声。

 

朋友,如果你是家长,如果你是老师,如果你是长者,如果你是领导,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古丢丢”吗?

 

 

续观后感:

 

老师、父母的过多关注也会让孩子窒息,或者过分强调作为个体的价值,以及在家庭和群体中的重要性。剧中的嫣嫣正是这样一个角色,这样的孩子心理也十分脆弱,更加经不起风吹浪打,所以关注度要把握好。

 

在这部话剧中有一个人物始终没有走向前台,那就是一个被忽略或边缘化的学生,她无法忍受孤独与寂寞,不被希望也不被相信,然后对家庭和亲人,对老师和同学的展开报复。要么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要么出走要么性格严重扭曲。这样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只是该剧的童话式漫画式风格而没有展示在观众面前。正是这个角色的缺失,让该剧有了一个“琼瑶式”的大团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