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大破量子危机》:最熟悉的陌生人

标签:
007影评邦德影评007量子危机娱乐 |
分类: 电影类 |
《007大破量子危机》:最熟悉的陌生人
■文/慕容天涯
007这组数字,由于电影的缘故,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
于是,当2008年的11月。007系列的第22部影片来到了我们眼前,它的名头之大,影响之广。纷纷转化为优势呈几何倍扩散。在其他的影片那里,这种优势简直可以是被嫉妒的。因为几乎不需要任何的广告和宣传,你也知道这电影可以带来什么。
和邦德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
问题是,当第22次詹姆斯•邦德在万花丛中略过,枪林弹雨中冲锋后。你忽然发现,作为一部商业片,这部电影值得夸奖,而作为007系列。
它是多么的名不副实。
桥段集合与模棱两可
桥段,又见桥段!
这部电影的所有精华,几乎很不幸的在预告片中被一一展示了。而这,也是近年来大制作商业片与预告片最相符的一部电影,几乎没有水分可言。为何?因为作为一部动作片。这预告片中带来的一切精华,并没有任何的新意。而文戏,在观影中,稍显混乱的情节和被黏糊糊的爱情戏拖散了。
与其说这电影节奏明快,莫不如说是电影的桥段颇多。
整体看下来,犹如如下这个场景:你面对一个世外高人,双方约定时间地点,按期,高手现身,你感觉气场越来越强烈,周围的风吹草动越来越明显,对方徒孙门人一字排开。
正待对方发招,高手收势,说道:结束了。
通篇没有一个高潮,原因何在?
导演马克•福斯特显然高估了007观者,对于文戏所能接受的耐心。低估了我们对于动作戏吗认知的程度。这电影里的所有动作桥段并不算新鲜,所有的文戏又很温吞。于是,出现了一个情况:整部承接上部007第21部《007之皇家赌场》故事发生后一小时的情节到来的这次杀戮,让不熟悉这个故事之前因后果的人一头雾水。至少大部分人都会在007的爱情故事与格林的反派危机间摇摆不定。
于是,当你觉得反派重要,邦德在对月感怀。当你觉得爱情重要,那个第三世界般的危机又时时滋扰。给人感觉是,这只不过是007在为爱复仇。中间捎带着解决了危机而已。
但是搞出过《追风筝的人》和《寻找梦幻岛》一系列家伙的福斯特显然低估了观众对于动作场景的接受能力。和高估了扮演新一任邦德的丹尼尔•克雷格的文戏能力。
所有的动作场景,你都可以在之前的一系列电影中找到影子。飞机扫射与追逐不如《绝密飞行》一类的高速场景精彩。而快艇的海湾相撞,远比不上上个世纪末最后一部007系列电影《黑日危机》里伦敦河道内的蜿蜒激流追逐。至于室内打斗一场,则可以参考《谍影重重3之伯恩的最后通牒》里,伯恩与猎鹰在摩洛哥室内的激战。至于号称行云流水的“跑酷”,在那片低矮楼宇间追逐的场面,也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看。
至于文戏,丹尼尔•克雷格的信号很明显“我在表现痛苦”。“邦女郎”克瑞兰蔻属于不出众且不妖艳的美丽。可是,当克雷格这个身材无与伦比的家伙想起情人来,除去蓝眼睛里挤出的犹豫,并不见忧郁。
满分的电影技术之作
不论如何诟病这部影片,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除去那些无法引起共鸣的情节,其电影技术上,仍然展示了一些目前看来令人高山仰止的水准。
这部电影的动作场面,很出人意料的没有使用近年来在同类影片中较为流行的手持摄影,以晃动镜头展现速度感的方式拍摄。反而用凌厉的剪辑配以中景镜头不加特写去表现动作场面。于是,不论如何的激烈,影片中的一切并不失去清晰感。以失去速度的代价换稳定,这是很罕见的做法。要知道,在《谍影重重》系列里吃香的晃动镜头,到了该系列的第三部,甚至达到了将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长,几乎所有人物对话的文戏都在使用,完全模拟出一种冷酷的第三视角。《007大破量子危机》能够反其道而行之,不得不说是高明的做法。
至于音响效果,开头跌下悬崖的汽车在坠落时,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车子在画面上从左侧起直到右侧跌落的过程。左侧声场几乎消失。当然,这些细节还表现在歌剧的段落里。对话时刻的声音效果控制是比较到位的。
不过,导演福斯特为了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玩起了两组稍显刻意但是仍然无比流畅的平行蒙太奇剪辑,分别出现在开篇钟楼追逐与赛马场。之后的歌剧与对话会议里。这两段的蒙太奇剪切,前者在一些常见的相似画面处找衔接点,飞溅的泥土,迅疾的马匹转弯与人物在楼梯间的追逐互相切换。而后者,在其中完全带入了一幕戏剧的起承转合之情绪。这两组镜头让这个故事的整体乏味,显得不俗起来。
至于邦德的最爱,科技力量,在第22部中被简化。只出现了炫目的触摸屏技术,以及手机数码相机采集的脸部模拟图片链接身份数据库,和电话试探后引出的全球定位追踪系统。这几项的使用还是恰到好处的俭省又不失为妙笔。在结尾的一组爆炸的效果处理上,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而被恢复的007系列经典动画片头还是有着耳目一新之感。虽然没有了初见的惊艳,但是炫丽的色彩,曼妙的音乐配合上裸女的画面,感官刺激依旧十足。
可是,纵使这些技术再完美,电影却依旧不好看。原因何在?
是你变了吗?
2008年的2月24日,一个人的战役拯救了动作电影,《谍影重重3伯恩的最后通牒》在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击败了强势的《变形金刚》,一举夺下了三项大奖。
对比007,《谍影重重》系列更像是一个间谍电影的写实版本。其中充满了无数的转折和琐碎细节。伯恩身边没有香车美女,有的只是冰冷的现实和连续不断的对真相的追查,以及姿色并不出众但戏份尚可的两个女性角色。当007系列为首的间谍片得到了影迷认可,为间谍套上传奇光环般的外衣时,罗伯特•奥德姆的伯恩故事原著将这件外衣无情的剥去。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银幕硬汉形象。
如今的间谍电影,是伯恩这种其貌不扬的家伙背着小包走天下的时代。
所以,第22次出现在大银幕上时,007变了。
这部《007大破量子危机》,更真实。但也更陌生。
人们说,回顾以往的一长串名单。肖恩•康纳利更像个智慧的舞者,罗杰•摩尔更风趣幽默。布鲁斯南像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模板。他们是智慧与美貌并重,帅气与侠义的化身。
偏偏丹尼尔•克雷格。让邦德在这部戏中这个初出茅庐,之后变成绅士的家伙,很意外的成为了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硬汉。
007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其神秘的身份,军情六处的金字招牌,香车美女的艳福享乐,面对M时的为所欲为又另后者无奈的被纵容,和那份翩翩的绅士风度男性之美。
都让我们有距离感。
这是所有男人梦想的状态,和所有女人希望的另一半。
而如今,距离消失,007同志不像特工像杀手。没有夸张的举动不拉风更真实。处处与伯恩较劲般比拼更粗犷。浑身伤痕不潇洒。谈情说爱更卖力气更投入。但是却不与邦女郎有一场鱼水之欢。是的,这是时代的逼迫与情节使然。但问题是,如果失去了这一切的距离之美感。007又何其可以成为我们的梦想呢?面对这一切,除去开头结尾的标志性音画符号,我们试问邦德先生你有没有考虑过要把这个故事:换一个名字呢?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名字其实很好——《余温之恋》。
现如今,当邦德变得硬梆梆的。
余温还在,对其的爱恋,却荡然无存。
个人博客首页 慕容天涯的海葵
近期影评:
《泰坦尼克号》10年纪念:十年之后,我还记得你
《桃花运》:贺岁电影的更年期之作
《迷幻公园》:街头,少年行,杀人事件
《文雀》:倒数漫忆杜琪峰
《李米的猜想》:你为什么泪流满面?
《北京等待》:一场复古爱情
《通缉令》:献给肾上腺素的游戏
《画皮》:爱的七宗罪
《蝙蝠侠6:暗夜骑士》和历史票房杀手们!
《WALL·E》:影史最强,没有之一
《绿巨人2》:原始英雄,纯粹之战
《十全九美》:缺一门的电影
《赤壁》(上):吴宇森与三国的瑜亮之争
《功夫之王》:经典?只是功夫不死!
《功夫熊猫》:滚滚的武侠成长史
《全民超人》:大话西游的美国版本
《钢铁侠》:给流水线产品一朵小红花
《精舞门》:燃烧一次就足够?
《立春》:“第六代”梦入绝境的故态复萌
《江山美人》:无史诗,不浪漫,非武侠
《巨塔杀机》:俄国教父遭遇港式无间
《闻香识女人》:生命只选择一次
《一个好爸爸》:男人无条件的20.30.40
《投名状》横扫带来港片十年复苏?
2008年1—3月文章
动作电影:谍影之下的新生
2008年必看的50部好莱坞电影
春季档期:是否需要拯救?
《老无所依》:巨大而沉默的黑色王者
影海沉浮,第80届奥斯卡奖前瞻之股市版
还好我们有爱情——10部情人节电影
《长江七号》:电影的良心值得尊敬
《耳朵大有福》:小人物的幸福是碎片
《变形金刚》:成功复活80年代
《色戒》:李安的成功加法
《加勒比海盗》系列:世界尽头的重叠梦境
博客文章个人原创,约稿请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