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陆宁
陆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849
  • 关注人气:3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上的天津——(2)侃侃天津的锅巴菜

(2011-07-12 07:56:50)
标签:

天津

锅巴菜

大福来

舌尖上的天津

陆宁

舌尖上的天津

(2)侃侃天津的锅巴菜

 

【题记】

        传统的山东大煎饼在乾隆爷的催化、裂化下竟衍生出了天津的锅巴菜。 

舌尖上的天津——(2)侃侃天津的锅巴菜

   

    总有外地朋友问我:“你们天津什么小吃最地道?”对此可能很多人会回答: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 但我觉得现在活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最生动、最“天津”的当属锅巴菜了!

       锅巴菜不是菜,而是羹汤一类。早年做锅巴菜最好的当属大福来,其创始人张兰,据说是当年水浒英雄“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的后人。关于锅巴菜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多年以来,老张家都一直延续着在天津卖煎饼的营生。到清代乾隆年间,这张记的煎饼铺生意在市面上做得很有起色。有一回赶上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打此地路过,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特别想尝尝民间最爽口的煎饼卷大葱。吃得舒坦,着急难免犯噎,他就想跟店家要点热汤,店里本来不卖汤,可掌柜张兰觉得这老爷子谈吐不俗挺有身份的,赶忙招呼内人郭八姐着手打点。这郭八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出身,干活做事麻利活泛,见客人嘴急,就想起当年自己常吃的煳饭嘎泡菜汤,又解饱又解乏。当即就把现成的煎饼撕成碎片浸入菜汤中,再放上点油盐和香菜等佐料,一大碗热乎乎的清汤就端了上来。

       乾隆正噎得难受,见了汤,不由分说就一口闷掉。煎饼爽口,清汤顺口,乾隆指着汤就问:“叫什么名字啊?”郭八姐以为问她名字,接着就回答:“郭八……”乾隆一听,“锅巴倒也合理,锅巴的嘎巴嘛!若再加个菜字,叫锅巴菜,最宜下干粮,更好。”

       第二天,乾隆的侍卫来到张记煎饼铺,开口就说:“掌柜的,你的大福来了!”搞得张兰莫名其妙。“可知道昨天吃煎饼的人是谁吗?是当今皇上乾隆爷!皇上夸你们的锅巴菜好,看你们生活清苦,特赏银200两。”张兰接过银子又惊又喜,立即喊出内人叩头谢恩。

       从此,张兰将这个侍卫所说的“大福来”取代“张记”,成为店铺字号,煎饼铺也改成锅巴菜铺,借着乾隆的赐封,锅巴店生意十分兴隆。到了光绪年间,张兰重孙张起发又改进了工艺,发明了大小卤制法并添加了六种小料,不断完善提高,才有了今天人们交口称赞的中华名小吃——大福来锅巴菜。

       俺可是好吃这口儿!其实锅巴菜是天津早点中与豆浆、豆腐脑儿并驾齐驱的主打食品,后两者在全国各地都能吃到。唯独这锅巴菜只有在天津才最地道!

       在天津只要是居民区都能找到卖锅巴菜的早点铺。如果想吃出点文化来,那就要去回族聚居地。比如,红桥区西北角。走芥园道,在西马路交口附近有个欢庆西胡同。这里是回族聚居区。到里面找一家卖锅巴菜的早点铺,要一上碗锅巴菜,再来一个刚出炉又香又脆的芝麻烧饼,这才是最天津的吃法!找一条久违的长凳坐下,随意添上点油泼辣子,慢慢品尝。吃完了再来一碗现磨的浓豆浆,老话叫“簌簌嘴”。同座食客起身时总会关切地说一声,大哥您坐稳了…… 这悠闲的时光仿佛一下子将我们带回到童年。出来吃小吃除了品味道,更主要的是吃心情。吃回往日的人情味儿,吃回旧日的柔软时光…… 

 

继续阅读姊妹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