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8 18:39)
江苏路位于市区西部,跨长宁、静安两区。北起长宁路,南至华山路。长1649米,宽32.0~35.0米,车行道
宽6.4~16.0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工部局越界填浜筑路,以英国爱丁堡公爵名命名忆定盘路(Edinburgh
Road)。民国32年(1943年)以江苏省名改今名。沿路多西班牙式庭院住宅及花园式别墅,有商店、市三女中,
更有名人故事。
中一村为联立式公寓建筑,外墙是红色的机制砖清水墙,分列六排,共有正屋
56 幢,居室宽敞明亮,木质的地板、墙裙和楼梯,古朴典雅,厨卫设施齐备。南面每户都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可以种花养草,养性怡情。中一村的住户大多都是高级职员或知识分子,因此
(2024-12-26 22:33)
永福路147弄以前叫曹家弄。20世纪初这里人烟稀少,多为菜地,原法租界越界筑路后,开始建独院式别墅。解放后,这里还夹杂着简屋和空地,随着人口增长在花园和菜地处建起多层住宅建筑
(2024-12-10 23:18)
泰兴路位于静安区东部。南起吴江路,经南京西路、北京西路、新闸路、武定路,康定东路、康定路,北至西苏州路。长1133米,宽12.30~15.51米。沥青混凝土路面。1914年《上海市区域北市图》已载此路,称麦特赫司脱路,以英国人名命名,英文路名Medhursi
Road。路段从今吴江路南面的张园至新闸路。新闸路至康脑脱路(今康定路)中间有一段尚未筑通。康脑脱路以北路段称麦根路。1917年《上海南北全市图》载路段起迄已成今之规模。但康脑脱路以北路段仍称麦根路。
1943年,康脑脱路以北路段改称淮安路多以南路段改称泰兴路,取江苏省县名,英文路名Taihing
Road。其后吴江路南面的张园主弄亦称为泰兴路。1
(2024-12-01 21:15)
八一三抗战爆发,新华艺专迁薛华路薛华坊(今建国中路155弄)。不久,因校方坚拒交出进步师生名单,部分校舍遭日伪烧毁。民国30年拒绝向汪伪政府登记和申报师生名单,被迫停办。而于暗中改名坚持至民国33年最后一班毕业才告结束。学生有原驻美国大使黄镇,版画家陈烟桥、漫画家沈同衡、音乐家聂耳、王云阶、雕塑家张充仁等。1953年,根据汪亚尘提议,荣君立在上海召开原校董及校务委员会议,将校产捐赠浙江美术学院。
(2024-12-01 14:02)
静安新村今南京西路612弄(包括南京西路568~628号)。位于静安区东部。属张家宅街道同和居委会。占地
11.75亩。原是夏林匹克马戏团场址,1937年马戏团解散,由张善琨等建成张园(今新成游泳池位其一角),用
竹篱笆作围墙,内有假山,在假山周围备有马匹供人游乐。1938年前后建成静安新村。新式里弄三层房屋计49幢,建筑面积11555平方米。现有居民254户,约870人。附近有20、27路电车驶经。
(2024-11-26 18:12)
和平里位于建国中路,面对法租界巡捕房,据说是帮会程老三出资建造。清水红砖,三层新式里弄住宅。一栋联排四户,他自己住4号,另三幢出租。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建国中路137弄 |
和平里 |
新式里弄 |
1912年 |
砖木三层 |
11幢 |
2804平面米 |
和平里建造初期仅一栋4幢,后把
(2024-11-22 21:27)
上海溶剂厂建筑群为近代西洋建筑群,共9栋,其中一层建筑4栋,两层建筑5栋。砖木结构,方形门窗,红瓦四坡屋面,清水红砖外墙,欧式壁炉烟囱,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7平方米。该文保点建筑现由上海世博洲际酒店管理。
过南码头路往西。
建筑群前身是由国民政府实业部与印尼侨商黄江泉、黄宗孝于民国24年4月合资创办的中国酒精厂,厂址在浦东白莲泾1号,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酒精厂。民国31年11月资方与日方合作先后改名大陆酒精厂、昭和酒精厂,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归还,1954年10月定名为公私合营上海溶
(2024-11-18 15:51)
北京西路1341号联华公寓位于北京西路铜仁路的东南角,由大陆银行总经理等组建的联华房地产公司,1931年投资了这个公寓,因而这里叫联华公寓,他们聘请在上海滩已经红得发紫的邬达克来做设计,1932年,邬达克完成了这个作品。联华公寓立面简洁,饰水平线条,楼梯间作竖向构图,在1932年,就已具备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2024-11-16 13:02)
绍兴路25弄1-4号新式里弄住宅,建于1933年。砖木结构早期现代主义风格,有着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前后2幢,每幢3层,包括4个居住单元,各单元底层有前院,坡屋顶,局部平顶作为晒台。因建筑坐北朝南,绍兴路见此建筑只是个北侧。
底层曾是个咖啡屋,现在是服装铺。
绍兴路27号老洋房花园饭店
绍兴路25弄北侧沿街
(2024-11-10 17:26)
雁荡路前卢湾区北部。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复兴公园后门。长290米,现列为步行休闲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筑,因复兴公园原为法国军队屯兵之地,名军营路(Rue
de Camp)。后改名华龙路(Route Voyron)。民国32年(1943年)以浙江雁荡山改今名。沿路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