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路550号-565号上海美专旧址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由刘海粟与乌始光等友人创办,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1912年这所学的成立,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标志了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从而构建了一个确立先进的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专门的美术人才、造就未来的美术大师的实验平台。


1929年学校发展兴盛,系科分设更为细致,如国画系就分山水科和花鸟科。1929年2月,刘海粟携眷赴欧考察美术教育,至1931年秋回国,其间刘穗九因事赴东北,推西洋画系主任王远勃代理校长。1930年6月,美专于菜市路校址添建三层楼校舍一幢,内辟观海阁,实习教室6间;女生宿舍50多间,名海涵斋。1930年7月1日,遵教育部令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至此,美专进入全盛期。
1921年时,徽宁路655号,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门景。1922年5月,上海美专正式由教育部批准立案。1923年5月,学校将徐家汇路斜桥附近永锡堂旧址内的老建筑,改建成西洋画科新校舍200余间。当年8月迁西洋画科于上海法租界菜市路440号以永锡堂浙绍会馆为基础改建的新校舍(顺昌路550号-565号),称第一院,并在此开办中国画科。将高等、初级师范两科迁于方斜路白云观左近,称第二院。
1932年增设绘画研究所。其后学制多变,曾分设四年制和三年制,一度分设三年制、五年制专科(分中国画、西洋画、图案、音乐4组),又设三年制艺术教育科(分绘画、音乐、劳作3组)及绘画研究班。是年8月聘王济远为副校长。
1932年11月23日,上海美专隆重举行了20周年校庆活动。此时学生已达700多人,上海市市长吴铁城、校董会主席蔡元培、校长刘海粟均发表了演说,同时还举办了《师生近作展览》,又于上海贵州路陈其美纪念堂演出精彩节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美专规划内迁,一部分师生留沪,大部分师生由谢海燕代校长带领分批赴浙江金华,后迁福建建阳参加国立东南联合大学。美专在抗战中陷入困境,几经停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美专在上海菜市路原址筹备复员。9月,刘海粟复职,重新主持校务,是月15日新学期开学。抗战胜利后,只有上海美专恢复办学,上海其他美术院校未能恢复,为上海唯一的高等美术学府。1946年4月,学校调整学制,设立特别选科使缺乏学历的人得到学习艺术的机会;设立夜校,给从事职业的青年提供了补习艺术的便利。1947年明确设立五年制学校。
1933年部分美专毕业生的合影.
1933年2月,美专校董会决定在漕河泾学校基地筹建新校舍暨美术馆。1934年11月23日,美专新校址奠基典礼在徐家汇镇之南、漕河泾镇之北的漕溪路新址举行。1933年11月刘海粟赴欧举办中德画展,至1935年6月回国。
上海美专海涵斋(女生宿舍)
上海美专西洋画系三层楼舍,内辟存天阁。
“存天阁”康有为书
顺昌路560号楼内(美专旧址)
顺昌路560号楼道(美专旧址).
1933年上海美专西画系师生与人体模特合影.
顺昌路560号美专旧址.
1936年上海美专建校35周年时,学校有中国画系、西洋画系、艺术教育系、音乐系、雕塑系和图案系六系,在校学生366人。1937年,由国民政府教育部拨款,委托上海美专举办各省市初级中学劳作美术教员暑期学习会,来校学习的教员遍及十四省之多。1937年3月,添设高级艺术师范科,并将附设成美艺术师范学校改为附设艺术师范科。
上海美专是中国首座使用裸体模特教授人体素描的学校。1914年,刘海粟就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授人体画。自1916年起,其人体画屡次遭到社会各界抨击。1919年甚至有一位上海海关的监督行文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要求加以查禁,但租界当局未予深究。1920年,刘聘请一位俄罗斯女子成为专职模特,随后也聘请了一些中国妇女担任模特。
刘海粟于1914年任上海图画美术院副校长
;1915年—195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1932年,编辑出版《世界名画集》,10月,在上海举办“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1937年10月,创作油画作品《四行仓库》;1952年11月—1957年11月,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7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国画油画展览”;1968年,创作国画作品《葡萄图》《牡丹图》《寥廓江天万里霜》《松石图》等;1979年6月,“刘海粟绘画展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1979年6月—1983年3月,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8年9月,“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1991年3月,获得香港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并获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8月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后一篇:四川北路2023弄志安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