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路147弄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永福路147弄以前叫曹家弄。20世纪初这里人烟稀少,多为菜地,原法租界越界筑路后,开始建独院式别墅。解放后,这里还夹杂着简屋和空地,随着人口增长在花园和菜地处建起多层住宅建筑。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住宅困难,在永福路147弄见缝插针建了33号一幢六层公房,配套有煤卫设施。达式常,向梅等电影演员住了进去。

永福路147弄东首。

永福路147弄东入口。弄堂幽静深长。

永福路147弄曹家弄,建于1931年,石库门里弄砖木二、三层,有107幢住宅。主弄口位于淮海中路1502弄。

弄内历史悠久住宅式样混杂,有洋房,也有现代住宅,还要80年代多层住宅。


永福路147弄35号张伐寓所
张伐
1936年到上海,入君毅中学学习,后考入上海华光戏剧学校。1940年入上海剧艺社任演员,相继加入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上海艺术剧团任演员,先后参加《蜕变》《阿Q正传》《文天祥》《夜店》《雷雨》等话剧的演出和电影《乱世风光》的拍摄。1947年起在文华影业公司、启明影片公司、中电二厂参演《母与子》《太太万岁》《夜店》《平步青云》《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喜迎春》等影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翠岗红旗》《伟大的起点》《幸福》《龙须沟》《枯木逢春》《黄浦江的故事》《金沙江畔》《家庭问题》《子夜》《最后的太阳》等20余部影片中饰演主角或重要角色。










20世纪初这里人烟稀少,多为菜地,法租界越界筑路后,开始建独院式别墅,但直至解放后还夹杂着简屋和空地。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住宅困难,在永福路147弄见缝插针建了33号一幢六层公房,配套有煤卫设施。达式常,向梅等电影演员住了进去。


永福路147弄45号独栋独院住宅。

弄堂深处有上海教育出版社。

永福路147弄24号一栋有历史的洋楼。

永福路147弄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