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冬游10晋城博物馆

标签:
晋城博物馆昙始造像石刻郝匠金墓晋城古建二十八宿琉璃脊 |
分类: 自驾篇 |
到一地,尽量看看博物馆。晋城已整整两天,因利用早晨时间赶路,博物馆放在最后,也算总结吧。中午返回市区,博物馆停车免费。

现在各地博物馆等设施,体量巨大。一二层为临时及煤铁之乡展厅,一圈带过。
石碑碑首坐佛头部已损。碑文记载青莲寺建立之前的藏阴寺历史,主持昙始组织道(僧)俗五十人,曾建造佛像一尊:
“大齐乾明元(560)年岁在庚辰二月癸未朔八日庚寅,藏阴山寺比丘昙始,共道俗五十人等,敬造龙华象(像)一躯,今得成就。上为皇帝、陛师、僧父母、法界众生,同入萨婆若海”。
前文《青莲寺》金碑:“古青莲寺……寺之东五里,古藏阴寺,即北齐昙始禅师之所建也。祖师慧远,器识弘伟,风神爽沏。昙始见而度之……(慧远)乃礼(昙始)为师。既冠,游学邺都……乃携学侣卜藏阴寺之西丹谷,筑室而居焉……建大阿兰若,即青莲寺之权舆(起始)也”。

碑座另三面,浅浮雕线刻供养礼佛图和佛经故事图,并注有题刻。其中右侧又分两部分:右侧上下两幅礼佛图,两人分别手持莲蕾,身后各有三名侍者举伞持扇。边刻功德主名:“大斋主萨定周罢,像主王文贵”。
左侧场景:有殿下讲法、飞天、骑马、骑象。题注:“祖荼”、“斤提”、“茂持罗”、“乾基罗”。什么意思?简介:佛经故事图像内容属《大方等陀罗尼经》中的“十二梦王”造像题材,此经主要讲述修行、供养、礼拜、持戒忏悔等密咒经典,而“十二梦王”是该经宣讲忏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查《大方等陀罗尼经》:“(佛)敷演解说陀罗尼名字……有一魔王名曰袒荼罗,于虚空中……坏此(雷音)比丘善根因缘……有一菩萨名曰华聚……白佛言:当以何法敕彼袒荼罗。尔时佛告华聚菩萨摩诃萨:我当以摩诃袒持陀罗尼章句……我今语汝,莫妄宣传如是妙法,……当有十二梦王,见此一王者乃可为说”。华聚菩萨往救雷音比丘,魔王表示“我等十二大王,当受持是摩诃袒持陀罗尼章句。……人等若遭苦厄,应当称我十二神王。……魔王言:王名袒荼罗,王名斤持罗,王名茂持罗,王名乾基罗,王名多林罗,王名波林罗,王名檀林罗,王名禅多林罗,王名穷伽林罗,王名迦林罗,王名穷伽林罗,王名婆林罗。如是等王各各唱言:我等当受持读诵陀罗尼经摄救行者”。第九王与第十一王同称穷伽林罗。
可见右侧画面中,“祖荼”当为“袒荼罗”、“斤提”当为“斤持罗”。翻译版本不同。
另侧,左为三幅礼佛图,边刻“大斋主闫迥、大像主赵敬容”、“都维那尹来界”。
右故事图则:“迦林罗”腰挎佩剑,“伽林罗”倒水,“波(婆)林罗”乘车,前对蛇头,题刻“毒蛇”。整体十一梦王,少了“檀林罗”,毒蛇是“檀林罗”?
左侧殿堂规格更高,虽也是三开间,但明间隔扇门四扇,隔扇图案繁复,次间则为简单的直棂窗。
此外,在这里看到开化寺观音阁的影子:巨大的额枋横亘中宽边窄的檐柱上,次间巨大的雀替(蝉肚绰幕)中挑到明间。会不会开化寺观音阁本来就这样:廊柱原本为檐柱,明间视野开阔。后人将前墙后移,又在拱下加了两根石柱。


右侧殿堂规格高些,中部斗拱坐于巨大的额枋上,与下部檐柱错位。三开间,明间远宽于两侧次间,设四扇隔扇门;两中柱依旧设巨大的雀替(蝉肚绰幕),中挑至斗拱下方。这是金代建筑主厅堂结构的一种常见形式?
几块金代砖雕,出自哪座金墓?
明末张光奎墓出土琉璃俑。
张光奎(1573—1632),泽州人,生活在明万历崇祯年间,官至山东右参政。《明史》记载其守城身亡:崇祯五(1632)年,陕西农民军攻打泽州,当时张光奎离职居家,与其兄长张光玺等人率众守城,固守八日,援兵不至,城破而死。殁后赠光禄卿。


张光奎墓出土一把“时大彬制”紫砂壶,通高8.8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5.4厘米。
此壶以宜兴紫泥烧制而成,采用铺砂工艺,通体紫褐色,鼓腹圆钮,弯流耳把似从壶腹长出,整壶以极致的明针工艺打磨出平滑的壶体,古朴典雅,极具张力。壶底阴刻楷书“丁未(万历,1607)夏日时大彬制”八字,颇有“二王”笔意。此壶泥、型、款俱佳,为紫砂壶之上品。


时大彬(1573--1648),与张光奎同岁,江苏宜兴人,明代紫砂壶成型工艺创新与变革的核心人物,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目前考古发现所见的“大彬”款紫砂壶仅见6件,弥足珍贵。

明代隰(xí)川王家族墓群。《泽州府志》载,初封隰川王朱逊熮是代简王朱桂(朱元璋十三子)第十子,后于天顺五(1461)年迁于泽州(晋城)。其家族墓群于2004年2月在晋城市果品冷库院内施工时发现。据出土的《皇明隰川王府奉国将军慎齐公墓志铭》等可知,墓群的主人为隰川王朱逊爆的后裔,分别得到朝廷封赠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职。
金代舞台还提示我们,当时泽州很流行搬演戏曲,这与宋金时期市井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适相一致。那时,无论城乡,祀神娱人的社火、戏曲等表演活动都很频繁。而且在北宋时,正是泽州艺人孔三传在汴梁“首创诸宫调古传”,创造出戏曲形式。所以,最早的戏舞台存留在晋城,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中国古建多在山西,山西古建多在上党,晋城尤其突出。晋城现存古建5490余处、近20000座,宋金木构达58座,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不少是绝无仅有的标本,或为孤品,或是特例,备受关注,使晋城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圣地。厉害!

展厅正中是青莲寺上寺释迦殿模型。
创建于北宋元祐四(1089)年,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袱对乳袱通檐用三柱,柱头斗拱单杪单下昂五铺作,昂与耍头均作批竹式。无补间斗拱,只作隐刻。斗拱用材合宋《营造法式》六等材。

三圣瑞现塔,位于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昭庆院内,创建于隋,再建于金。塔基平面呈长方形,共13层,高30.15米。塔身由条砖砌筑,每层叠涩出檐,各层逐渐缩小,有隋唐建筑手法。三圣瑞现塔是我国宋金时期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


高平崇明寺“断梁”。创建于北宋初年,现存最早的建筑是开宝四(赵匡胤,971)年)建造的中佛殿。最大特点在于其“断梁”结构,殿内梁架为复梁式,中上层梁袱为对接的两段,结构奇特,是古代小材大用的独特创举。


沁河流域,物产丰饶,商贾云集,官宦之家众多。明朝末年,成为流寇劫掠的重点地区。为求自保,各村纷纷筑堡,形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堡群,记入《明史》者达54座。
皇城相府《斗筑居记》:
“斗筑居记
崇祯五(1632)年七月十六日,流寇自长河入余乡,口口间遍塞十数村焚杀掳掠,所在皆然。而郭谷镇独惨,余家徼天之幸,得以(河山)楼免。寇连犯五次,终不能得志,族戚乡邻所全活者约有万人。楼之坚足当一面,楼之宽可容千口,然糗粮包裹不能多藏,至于牛马诸畜无可躲遁,每遭杀掠。余日夜图维,思保障于万全,以为筑楼既有成效,则筑堡之效较然可知。且余庄坐落不甚阔,其庄人具属同宗,无难家,自为守,于是聚族长而谋之,再四申说,晓以同舟之谊,期共筑一堡,以图永利。无奈人藏其胸心,心有主且多贵金钱而贱性命,竟成筑舍,良可太息。余计无复之,莫能相强,不得不就余所居址处自为修葺。然东南两面地基系族人业,数传以来,若(苦?)不肯相成。余恳亲友力求,破金多许,复兑以业,始克迁就。种种变态,思之可叹。然余止计成事,不更惜费也。爰于六(1633)年癸酉初初秋念(廿)一日,举其工经营。量度周围约有百丈,高三丈,垛口二百,开西北两门,用铁包裹,门上各有楼。铁门之外,设有粗大木栅栏,每日拨后看守,无事便于启闭,一切闲人往来俱在栅栏外,不得擅入,以杜奸伪。即遇警,亦便于疾闭;然后掩门,可防不测,且可防寇之隐匿。门阙下难以攻打,最为紧关,南虽设有门,而实填不开,以便后日修屋运木石料也。堡之东山最高,敌人据其上,我不利于守,乃于东墙上覆以椽瓦,使敌人矢石不得从空坠落,而垛夫可恃以安守。无恐最为要着,东北墙上祀关圣帝君,东南角筑墩台一,祀文昌帝君,经纬佑护,紧维神是籍云。此工可费千金有余,搜囊括藏,不遗余力,一钱一粒,皆出先大人所遗。余上公车(入京应试)日,工仅有半,其后期(陈昌期,陈廷敬父)弟督匠办理,不惜劳瘁拮据,至甲戌(1634)春,稍稍就绪。余进士报至矣,时盖二月念七日也。一时景况颇有足佳,虽不敢谓地灵人杰,而残破荒庄,庶几有起色乎。堡之西南有一泉,清冽可食,每涌丈余,从渠道流出,彻岁不舍,名曰温泉,可汲以井,养而不穷,其利赖于堡者实多。且长堡既成,可以容人,可以畜物,五谷六畜,俱不受灾。从此而谨门鑰,练垛夫,设器械,备大药,储粮糗,积煤炭,以戒不虞,或亦保身保家之长计也。因题曰斗筑可居,而作斗筑居记。
甲戌(1634)中秋十有七日,赴东溟(东海,乐亭)任,因谒所苍先生,驰驱夜半抵遵化,阴雨零零,河水潺潺,信仆马所之,茫不识深浅,客子黯然不乐,因叹风尘危险,不如斗筑安平也。感怀作记,俾我后人知余缔造之维艰,并知余作吏之不易云。道庄主人陈昌言识”。


砥洎城,皇城相府西南不远,由杨贲闻于崇祯六(1633)年至十一(1738)年主持修建。平面呈椭圆形,仅设南北二门,南为正门。城东北部地势较低处建瓮城,平面呈牛角形,东宽西窄,宽处建有连接上下的专门通道。牛角尖部另辟一西向门洞,门额书“山泽通气”四字。
砥洎城城墙,外墙下部多以条石和河卵石砌筑,较少使用青砖。而内墙则以青砖、石块、冶铁坩埚、石灰和废铁渣等几种材料修筑,因此有“坩埚城”、“蜂窝城”之称。坩埚墙的出现,既反映出明末润城镇冶铁业的发达,也体现出筑城者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智慧和体恤民力、简约实用的理念。


《焕宇变中自记》碑,现存于豫楼五层西墙。勒石于明崇祯十三(1640)年闰正月,由郭峪城及豫楼的总设计师王重新撰写,详细叙述了明崇祯四年到六年,农民军攻打阳城,以及四次骚扰郭峪的经过,同时记录了崇祯八年修郭峪城,崇祯十二年遭遇早灾、蝗灾,崇祯十三年修豫楼等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4:30,离开晋城博物馆,里程964公里。南下洛阳。
前一篇:2024冬游9周村东岳庙
后一篇:2024冬游11二里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