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冬游9周村东岳庙

标签:
晋城古建周村东岳庙独特建制碑石抄录民间信仰 |
分类: 自驾篇 |
陟椒村到周村约15公里,一路大车不少。周村是镇,大街熙熙攘攘。
拾阶而上,山门正面,门额“五尺天”、还是“天尺五”?距天很近吧。
东殿墙嵌两碑。南为:
“重饬岱岳神记
泽西周村邑镇长桥中阜古建岱岳神宫,曰尊神岁久,其宫巍峨壮丽,黼黻(ffú)尘埋,春秋祭报,观瞻者各口口口口自古口万历己卯(七年,1579)秋七月,会众捐财,画工妆饬,焕然一新,社民忻悦。今已口毕,芳名刻口口口不朽,永为存焉。
计列本镇捐财……
北碑:
“补修庙宇碑记
其千古无不朽之业,而赖有不朽之人,维持于其间,倾者植之,故者新之,理前业而继续之,斯一有兴,作千古当口于不朽。窃见周村大庙,殿宇森列,檐牙高啄,昔人缔造于先,不知几费乎勤。然历年久远,风雨摧残,非有人焉,次口渐至倾圮,尽弃前功乎?郡庠生范君德崇者于戊辰(乾隆十三年,1748)年总理社事,即同耆老辈增修补筑,其出纳经费已于口两次勒石,兹不再赘。后此五六年间,又补修正殿,迁移三皇神祠,创建先师庙宇,其费用口繁。或计亩口口口以及税课积余,尚未有记载,恐遂至湮没无传,因嘱予为文以记之。予思,改作徒劳,昔人所讥口,贯可因君子新口口众公不必大兴土木而修废举坠,足继昔人之事于不衰,非所谓有不朽之人,斯有不朽之辈也哉?爰勒诸口口口以励来世也。是为记。
析城庠生马口口撰。
乾隆二十三(1758)年至二十七(1762)年一应费用列后:
修三皇庙共费银元九十七两四钱四分。三皇庙开光献戏共费银元一十八两二钱四分。修东桥马头共费银一十六两五钱。修山门外茶棚共费银二十两零九钱五分。口许口口口祈雨还愿七次费银一十三两三钱。修文庙并正殿共费银一百二十二两九钱七分。以上项共费银弍佰捌拾玖两肆钱。
二十三(1758)年至二十七(1762)年所入列后:修三皇庙口口募化银二十六两二钱。二十四年两会收报用银二十二两四钱三分。二十五年两会收报用银二两一钱三分。二十七年两会收报用银八两八钱口分。合镇地亩钱作银二十九两三钱四分。口口口口口银八两二钱七分。以上项共净入银弍佰弍拾捌两柒钱弍分。
三皇庙开光收香资银八两三钱口分。二十四年两会收报用银二十九两三钱四分。二十六年两会收报用银二十口两二钱八分。合镇地亩麦得银四十八两口钱口分。收街房众铺口银……。合镇管饭共五佰零七早午晚三顿为一日。除入净少银陆拾两零陆钱捌分……。
总理范德崇一两六钱,协理……。
全景。
资料:周村东岳庙,又叫岱庙,一进两院,现存正殿、关帝殿、财神殿、钟鼓楼。始建年代不详,宋元丰五(1083)年重修,明宣德二(1427)年、隆庆四(1570)年、万历十三(1585)年、清康熙二十一(1682)年屡有修葺,民国时期规模最大。
这块清碑清楚:
“重修前宫关帝庙碑记
且帝君之灵,有明敕封之额备言之矣。我朝叠次追封,其功德之所被,历历可稽,奚庸赘序。忆明之创建前宫,或缘后宫神像一为戎服,一属偏隅,非所以仰文德正南也。此建庙之所由来欤。顾万历至今又二百数十年,虽冕旒服饰,弗事戎仪,较后宫而兹盛,而代远年湮,栋榱渐致摧残,殿宇即形倾圮岌岌乎,有不可终日之虑。道光年舞楼一带业经重修,而正殿、角殿真未可任其坍塌而不为修葺者也。癸亥(同治二年,1863)秋,总理诸公情缘社事参差,公举同班十二家,意在振覆。而李文垣(字)应奎公曰:社所以不振者为无工耳,使土木偕兴,而犹有悭吝推延不输社钱者,必非人情。以故居守庙中,协同本班,慨然以修理为己任,且独输己财,并追北阁旧存之项,作垫补爰。庀材鸠工,重建正殿、角殿七间,而恢廓之余,俱葺补焉。甫停梓匠,即施丹青。是工之灭亡于众,实成于文垣公也。经始于本年三月初二日,落成于九月初十日。仰见丹楹刻桷,咸成采碧之光,玉像金装(妆),复睹庄严之气。是为志。
泽州府凤台县儒学廪膳生员萧其馨敬撰(两印),司堉堂敬书(两印)。
董事耆宾李应奎、贡生郭俊卿。……
住持行锡,徒侄义慧。梓工郭双群、范忠仁、张玉堂。玉工张惟一。绘工张凌汉、郭秉鑑。
收北阁社存项钱壹百贰拾壹仟文,收苇池社布施钱伍百文,收李应奎布施钱伍拾千文,收郭思铭布施钱壹拾伍千文。
收罚项钱壹拾六千文,收社钱陆百叁拾捌仟伍百弍拾柒文。
以上总共收钱捌百肆拾壹仟零弍拾柒文。一修工一切使钱伍百伍拾壹仟叁百玖拾柒文。
通年祭祀并乡勇住持茶水钱壹百七十壹仟叁百五十文。迎接故事并秋夏收粮食赔钱五拾弍仟七百文,补修茶棚并悬匾使钱四拾八仟叁百文,除使净余钱壹拾七仟弍百七十九文,立碑使讫。
东墙嵌碑:
“补修东南城隅碑记
且予观于易而得防患之道焉。泰之上曰:城复于隍,贞吝;否之五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而设险守国,则象取诸坎;重门待暴,则义取诸豫。盖作易者之有忧患,而其为天下后世虑至深且悉也。本镇居凤邑(凤台县)要冲,旧有城,形似虎踞,俗曰虎城。周三里,一百九十步,墉高四丈,睥睨六尺四。正各辟门,而水门介南城之西偏,峰峦层抱,河水周环,仡仡乎一方保障也。明季流寇之乱(李自成?),屡攻未陷,全活人命者约十余万。惜其创始碑碣,经兵燹之后,毁裂无稽,迄于今惟慎公范君之重修石巍然独存,乃乾隆五(1740)年十一月立也。里之人览其遗迹,犹往往堕泪云第。百余年来,颓垣残堞,日就荒芜。咸丰丁巳(七年,1857)夏,先君子与司晓峰(字)玉琛诸公感粤匪(太平天国)前窜,垣曲邻壤平潞各属蹂躏几遍爰。按籍捐资,决志更筑经营备至,寝食匪遑,乃工甫过半。先君子忽病,作虽抱痼垂床,每以缮修未竟为憾,维时诸公督理,益勤孳孳无少懈。越来岁季秋,土功以竣,而先君子亦寻病终矣。然而补葺之余,旧基易坏,窊(洼)下之地,众流毕归。去岁秋阴雨连旬,其东南城隅被流潦浸灌,忽坍塌二十余丈,而又东城垣之近河者亦形崩裂。晓峰先生患之,邀予与范亩桥(字)成蕙诸公计曰:城颓矣,可若何?予曰:今兵戈扰攘,乱方未厌,城之不完,民将安附?子舆(孟子)子有云: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诸公勉乎哉?然比岁荒,民多菜色,今日之城,视畴昔倍艰,非闻之县令,恐众志未协,虽任劳任怨,无益也。爰乃度地势之广狭,计工费之多寡,按其情形,联名具禀。我阮县慈,亦以吝省未靖,遂示钧谕,饬各努力捐输,以资捍患。于是择居民中少有力者,次其甲乙,捐钱二百余贯;又分别商贾大小,捐钱一百八十余贯。统计钱三百九十贯有奇,选吉今岁六月十六日工始。人情踊跃,鼛鼓弗(沸)腾,浃辰(十二天)者四,而城遂焕然改观焉。夫有备无患,古之善教也。诸公目击时艰,独能体设险之义,严待暴之防戒,隍复以保,泰固苞桑(牢固),以倾否有举,莫废慎终如始,治而不忘乱也,安而不忘危也,所谓哲夫成城者,其殆庶几与。予少不更事,忝邀乡选适丁,多故之秋,愧乏筹边之策,已自分闲散矣。然桑梓必恭,未免有情,兹幸诸公思患预防,为一方祈命,俾安堵无恙者,咸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于斯,而予也勉厕其役,亦得籍垣墉之勤,以稍慰先君子之夙志也。故记之。
巳酉科拔贡辛亥科解元张士达撰文(两印)。泽州府凤台县儒学廪生萧其馨书丹(两印)。
董事:……。
捐资芳名刻后:……。
收捐资叁百九十九仟四百文,又收捐资捌仟文。入买石灰铁锅钱壹仟贰百廿文,总共钱四百零捌仟六百廿文……。
檐下一碑,确实自明末便拱马王。碑额:“捐财芳名”。碑文:
粤自我镇大庙,其来旧矣。庙西角殿绘塑马王,圈口口口口口骡马之口此显应口猪羊之口滋在在口无疆之口口人,享乐利之庥。奈殿宇陋小,风雨难堪,则祈祀口祷口口口口有本镇社首邵升,同储家卫、口聘等口口口众合力口资,创建卷棚格扇仰尘,一齐具备,至是庙貌整饬,赫口口口,口口绘像,焕然聿新,口可以……。
正殿两侧直棂窗下各嵌一碑。西碑为明初:
“重修岳庙之记
本庙建立之所,古长桥镇,今周村是也。东连濩泽,西接阳陵(城),正居中阜,自古口今建立岱岳神祠于此,镇御万隅。大神者,东岳仁圣帝也,口乃中界五岳之尊,自前代之祭也,系人间万口之主,掌生死之口,决吉凶之乖,查详善恶,注判兴襄,人口感赖于圣恩,乡间雨露于仁祐。祈晴祷雨,必沐昭彰;请福禳菑,随承降鉴,此神之口灵也。庙迄年深,风飘雨灑,廊庑坍塌,殿宇颓口,行者何以仰瞻,居者何以焚祀?自兵燹已来,是庙虽存,圮坏者甚矣。视此,有镇人李景初等集众而议之曰:斯庙摧之久矣,不修则可惜口功,则修者可也。盖里老幼皆悦之,众秉诚心,共谋修造,备瓦木之多,咸市里农民之助。远求哲匠,于洪武丁卯(1387)自春而至秋谨修,是庙坍者正,缺者成,坏者完。事就而全成,新饰口殿之上口,焕然一新,盼惠瞻恩,向千秋丰口之康,立万世不口之石,故刻斯铭,示为远记。
都维那首李景初,……。
同修老人:……。
维大明国洪武二十(1387)年岁次丁卯孟秋上旬吉日工毕”。

起首是断碑,只有碑题,没有碑文:
“重新金妆东岳大帝神像一堂,补修正殿并戏楼乐舞亭碑记。
门簪正中题刻竟是元初:
“陈惠书丹。
大元国岁次戊寅(1278),本镇众社人等置立斯门,应者如响,以纪其时,故刻是石焉。首维那具陈如后:
乡老张兴、……(共10人)。施铸金火匠李荣。赐紫复元大师樊志真记。
侧立两碑。西碑:
“重新东岳庙碑记
余尝读晋严先生所撰本庙碑记,有云:庙之正殿祀东岳。按公羊传曰:触石而起,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者,唯泰山尔……者也,乃知先民祀神,必轨于正,弗陷于淫。先正作记,必辩其祀之出于正,而后立言以垂训,至不苟也。我睹东岳庙……十有四尊,甚森肃也。然以碑记计之,自隆庆四(1570)年更新,以迄于今,殆九十有余年矣,故其间梓材丹雘之色尽……其亲族等起而重新之,金妆十有四像。虑为尘埃点污,作木格加箪,以仰承其他墙宇,牖户几筵悉取而……咸百人询其所出,则曰:先是升兄方元与升会集,司瑗、司柱础、司尚、司云斋、司养恒、范贵玉等立一油蜡会……等观各祠堂之用。其有余钱则积之,以为是后;费不足,则升等自蠲所有以继之;又不足,则以请于镇之……或者疑之,以笃古制,天子东巡则祭泰山,鲁君祭封内山川则祭泰山。季氏旅之有讥,而镇人作庙崇祀……侯之祭礼以泰山,故孔子讥之。若夫齐民操斗酒豚蹄而祝苍穹无不可,又何疑于祷祀泰山之……其兴云致雨之功,则虽林放问礼本之意不是过焉矣?余谓先民祀神必轨于正弗陷于淫,于此再……欤。事正而不录为善者,怠功成而不彰,嗣起者阻,故为叙其积钱肇工之由,与其蠲私竣役之事,以……
顺治十七(1660)年庚子冬十月丁亥之谷旦,郡学生迓公司台衡谨记,无名氏石公司柱础谨书。
……
东碑:
“修补城垣碑记
镇之有城,所以维持治安,庇商与民于无事者也。溯自明清两代,寇盗屡扰我边境,左近居民皆受其害,而本镇则口口,故是非有退贼之方,全赖此城之力。古人之思患预防功垂后世者,岂浅鲜哉?今岁夏五月十三夜间,雷电异常,大雨如瓢,地面之水几盈尺矣。因是城之西南隅为天水浸灌,坍塌十余丈,自而而下,无片石之留存。执事者目击口口惶,日夜焦思口谓:常此不振,是有城直若无城矣。畴昔之不畏强御永固人烟者,今后将安所恃也?第工程浩大,经济无出,不得不借口众力。于是纠集四门绅耆,妥议捐资,商家以大小计,民户以社分,起按户捐纳,不口贻漏差事。今岁秋后,人皆口输得钱口口余缗,佥谓:此工因近来砖质不坚,难以持久,不如用石砌之,可望巩固。遂定匠工开石窝,工费虽巨,成于不日。所谓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者,信不诬矣。厥镇人既聚族于斯,知此举为义务,所当尽其捐资者,不悭不吝,于工者任怨任劳,黾勉同心,共襄是举,使颓垣为完城,以卫生民以御,暴客向之望而生畏者,不且一变而为欢欣鼓舞哉?敢述颠末,明勒诸石,以告后之君子。
前清增广生员兼育习毕业卫捷魁撰并书(两印)。
总理:……。协理:……。督工:……,住持:天庆。石工:……。
前一篇:2024冬游8陟椒三教堂
后一篇:2024冬游10晋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