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为何天天要你陪睡?
(2011-08-16 07:14:47)
标签:
孩子分床独立睡眠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家庭教育习惯改变育儿技巧育儿 |
分类: 儿童教育实战攻略 |
最近一些妈妈说起陪睡的问题,有几个妈妈非常头疼,认为自己4岁多的孩子,天天总要自己陪睡,怎么说都不答应,如果你说有事,可孩子就是不同意,非要跟着等家长做完事情一起睡。看得出来,在这些家庭中,孩子迟迟没有分床,是父母担心分床会委屈了孩子。你想,连父母都没有找到好的理由,怎么分床?
说起孩子的分床,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从出生就分床,让孩子自己睡小床,稍微大一点还分屋。其优点是不影响父母的休息、不容易致小儿意外伤害、利于孩子的性心理正常发育、帮助和促进孩子平稳地度过恋父恋母阶段、独自应对黑暗等等。所以,不少专家建议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给孩子准备一张自己的小床,主张孩子从小到大都应该单独睡,不宜与父母同床。
第二种方法是建议等孩子到3岁左右,再进行分床。其主要观点是,孩子3岁时,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萌芽和迅速发展时期,这种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所以,安排孩子独睡,对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等方面很有好处。而到了4岁以上,再分就挺难了,如果强行分床,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从我井中月个人来看,我比较倾向第二种。一是从孩子的生理角度来看,3岁也是孩子的一个分水岭,其大脑有一个飞跃,其复杂性和丰富性已经基本定形。二是从心理角度上,3岁以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安全感,那些独立能力、应对黑暗等,无一不和孩子的安全感有关系。与其这样,家长还不如在3岁之前,把孩子的安全感补足,这样你再进行其他的教育,也比较容易的多。所以,依照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太早分床用处不大。
从分床的操作策略上讲,一定要利用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3岁左右,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喜欢自己动手,做事情都很投入、很认真,这恰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如果此时家长还是担心、不分床,孩子会很自然地把这种“依赖”看成必然。当然,分床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做得过于突然。在儿童教育中,应该避免一切的强制行为,但你也可别和界线相混了。
从分床的操作方法上讲,一定要事前进行预备训练。当你想让孩子分床前,首先要训练孩子能独立在大床上入睡。独立入睡,是孩子分床的一个重要基础,这对孩子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孩子能做到这点,说明其安全感非常充足,也没有分离焦虑和被“抛弃”的感觉。当孩子相对适应了,就可以把入睡的孩子放到自己的小床上。
另外,正式分床前,可以让孩子自主布置自己的“窝”。家长要充分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利,如选择小床的样式、床具等,并允许把平时喜欢的一两件玩具摆在床边。也可以适当让孩子把小床装饰一下,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孩子把自己的小床,布满卡通小动物、小玩具、漂亮的贴画等,这些对孩子的注意力不好,且干扰孩子的入睡。
当然,孩子睡前的“工作”,比如讲故事、玩游戏,还是需要继续的。其实,不管分床不分床,这都是应该和小孩做的。在孩子睡前,讲故事、玩简单的游戏,是最好的陪伴方式,有助于孩子放松自己和获得安全感。当然,再加一下“道晚安”的仪式,如向家人、玩具、宠物说晚安,能使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心情放松,产生想睡觉的感觉。
孩子的分床,也可以说是一个新习惯的养成。刚开始分床的孩子,容易出现反复现象。父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耐心。一些例如激将、夸奖、安抚,也不是不可以采用。但儿童教育是活的教育,某些方法在条件、环境一变,不仅可能没有效果,可能还会激化矛盾。所以,适当的“违规”也不是不可以的,如先陪孩子入睡后再离开,遇到生病等特殊情况时,就让孩子跟父母睡。当然,你每周允许孩子一天和你睡,也是可以的。
假如你孩子已经超过4岁,而还没有分床,或是3岁以后,孩子死活不愿意分床,此时家长就不能“强制”让孩子分床了,必须先分析孩子“不愿分床”背后的原因,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否则的话,你的方法或策略只是治标不治本,整个分床习惯的养成战线,就会拉的非常长,还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出现。
从家长方面的原因看:
● 父母对孩子的依赖:有些父母由于自身的安全感不足,因此会特别想得到孩子带给她的存在感、被依赖感,和被需要感。父母不舍得与孩子分床,更多的是自我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
● 溺爱:这些家长,往往认为孩子还小,可以以后再分。可是孩子越大,分床就会越困难;
● 不把孩子当一个真正的“人”:家长一般都会在衣食住行上特别操心,但对孩子的情感发展,独立性、自信心等方面却很少过问,甚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 没有界线:许多父母自己就没有界线,政策随意且经常改变。当孩子哭闹、求情的时候,就不能坚持原则而顺从孩子的无理要求了;
● ……(其他)
从孩子方面看,孩子不愿分床的可能原因有:
● 安全感缺失:由于从小孩子的安全感不足,时时希望和父母在一起,包括睡觉。当父母要求分床时,孩子就有“父母不要自己”的焦虑情绪;
● 害怕孤独:孩子与父母同睡时,可以说话、听故事、向父母撒娇,觉得很安全和舒适,而单独睡眠时,自然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孤单;
● 缺乏陪伴:这一点和安全感缺失有一些相近,但是这里更多的是强调,父母因为工作很忙,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能够呆在孩子身边并且安静陪伴孩子的机会更少,所以孩子一定不愿意被剥夺这仅有的权利和享受;
● 恐惧:这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内心体验,如害怕黑暗、妖怪、噩梦等,家长不在身边时这种体验更为强烈;
● 依赖:孩子从小就被管制,不仅几乎没有自己的选择,也无需自己动手。而父母要求其独立的时候,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表现出不想分床;
● 权利斗争:孩子本意不是不想自己睡,只是你“强烈”要求,孩子把独立睡觉这件事情,当成斗争中的一个“武器”,来和你争夺控制权;
● 依恋:在每天父母过度的爱抚中,孩子容易产生依恋心理,不愿意离开父母,自然不愿意分床睡眠;
● 床具不合适:当孩子从一种床具,突然换到另外一种床具,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原来在大床上可以翻滚,而在自己的小床上,就没有这样的便利了;
● ……(其他)
林林总总说了一些,也许还有其他原因,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分析。至于怎么解决4岁孩子天天要你陪睡的问题,我井中月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通用的解决技巧。如果你真想解决,你就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看孩子不愿意分床到底是什么原因,并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如孩子怕黑,可在床边安个夜灯,待他逐渐适应后再关上。你只有先解决孩子背后的问题,才能最终让孩子分床独立睡眠。(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儿童教育实战攻略:
《独家秘方包治孩子打针哭闹》
《实战篇:怎么做延迟满足教育》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当孩子弄丢新买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