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房的人觉得房价高了,主要是无法或艰难解决首付、装修与月供这几个问题,如果不是其中之一或全部有困难,包括现实支出的困难,也含有某种程度对未来支出的担心,价格就会是一个意象符号而已。由于政府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必然导致开发项目的成本加大,税务支出增加,有的还得花时间对既往问题进行“梳理”。加之长时期对调控没有定论,政策到底如何走向,开发成本及地价支出、项目规划条件,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开发商自己也难有个准心。在这种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主动降价或实质降价,目前如果说有所降价行为的,是品牌开发商或急须资金完成开发的中小开发商。
基于这种估计,以及中国人的随大流的传统,可以考虑采用休克疗法与精细作业来解决局部高房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谓休克疗法,就是行政划定一个休克治疗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执行特别的消费与生产政策,给予特定的政策环境,合力解决楼市中无法前进的瓶颈问题;精细作业指的是为了从社会环境与言语环境消化社会矛盾对一线楼市的影响,在休克疗法实施期限之内,各开发商对上市产品、存量房源、存量拟上市开发项目进行直接针对休克期各项政策要求的“定制式开发”,换言之,是在现在价格许可下,补充改善产品的性价比,再从政府及他方力量寻找对房价进行稀释的办法,改变消费者心目中的“房价印象”。
此举的意义是:举开发商、社会、消费者、言语界、政府共同之力,在一个宽限的时期内,齐心协力,共同解决涉及民生的居住问题,将历史遗留各项毒瘤就地割除,让楼市市场化有一个先天较为良好的起点。
如存量地中的准烂尾项目,即按规定应该在限期内开发,但开发商资金或其他方面不成熟,无法按时完成,与其赶鸭子上架,还不如由开发商、政府、消费者合作按一种特定集资形式公开操作,补充保障住房供应之不足;对现在项目中的某些小型项目,配套不是很完善,规划比较粗放的,政府可以引导其按休克措施进行补充开发,这个类似于限价房,但动用了政策措施及税费安置,并对消费对角进行了必要的限定,带有保障住房的某些功能。
包括公产房二手房经适房上市,休克期内一切以补充有效消费、降低房价承受水平为目标,相当用目前市场上的存量,举公力让保障人群及中低阶层人群享受之。消费与储备都得到盘整,再行市场化,条件就具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