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复楼市调控的三大引擎

(2007-06-07 21:23:45)
标签:

中国楼市调控

三大引擎

分类: 中国情绪 茉莉记忆
    无论建设部自己的看法如何,较为普遍的共识就是调控未能完成预期值。相关的共识是:调控措施落实与进一步调控应该是楼市后手主要着力点。
    从前期调控及效果看,金融手段、税收杠杆、行政管制均有涉及。单一分析调控的手法、针对性、力度,或许无可厚非。是什么让楼市之于调控来了个“内急”和“温吞火”呢?
    楚芸分析有三大失误:
    第一,从大到小的顺序认识错误:政府从经济过热检查到房地产投资规模,再由房地产投资规模检查到流动性过剩的集中,再由流动性过剩在房地产领域的集中检查到投资投机型消费是造成高房价的主要原因。并按此进行了第一轮的调控。
    第二,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错误:本来,哲学及主席教导我们的,认识事物都应该由现象而本质,这是规律,所谓规律就是没错的意思。事实上,中国的房产品是非常特殊的“东西”,无法用产品、房子、项目、均价、涨幅、投资规模、暴利、投资投机、流动性过剩这些单一或组合之词来进行描写,用东西最能说清房子所不能说清的方面,因为东西就是一个概指的范畴。正因为遵循了“由现象而本质”的认识规律,政府先后通过三根的紧缩来控制规模、通过延长征税期限来限制多套消费与短期投资与投机行为、通过限制商品结构及公开成本信息来试图让高房价自然“冷却”、通过清理增值税与彻查来打击暴利,这是第二轮调控的主要方面。
    第三,从上到下的步署方针错误:这里的从上到下指的是一二三级市场,政府调控是从一到二再到三这样来一步步进行调控的。比较体面的总结就是调控由宏观深入到微观。
 
    由于这三大认识偏差,导致调控失败。如果从物理学及分子学来找原因,就是排列组合与结构失调。认识到症状的目的在于辩证施治。那么下一步在共识(落实与深入)的前提下,必须寻找修复楼市调控的三大引擎。
 
    针对第一个错误的引擎:先地方后中央,先楼市后经济。
    也就是说,无论调控如何进行,必须先在地方分而治之,在个别出头鸟被击毙或瓦解,少数城市高涨现象被成功就地抑制的条件下,再出台全国性的调控措施,起的是预警而非全面出击的作用。可以这么说,中西部城市房地产是在还没有越轨的时候遭遇调控的、龙头城市的调控不是共性工具所能解决的。得拿医治非典的办法来对付这些龙头城市。在龙头城市楼市被整顺的同时,也就是规范全国性房产业发展的时期。
    那个时候既有经验又有条件对楼市进行全方位的规范与制度约束。经济过热与否及过热多少,并不完全由房地产来反映,房地产甚至不是主因。当然楼市在发展中国家的诸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制度与规范是必须的。个人的看法是:把经济与房地产热一视同仁,本身可能就是个大错误。
 
    针对第二个错误的引擎:由本质而现象地看待房地产领域的矛盾与问题,再一对一出台解决措施。需要认真去研究和加深认识的本质问题有:
    1、什么样的产权制度适合中国楼市的客观情况?
    2、开发主体是一股独大比较好还是通过商品供应与保障供应分离来确定相关的开发主体,保障供应是否通过市场来进行?保障供应本质是社会保障体系之一还是一种住房形式?
    3、土地经营与资源税应该如何理清?有没有可能政府对政府征税?个人认为,政府也可以对政府课税,土地是资源,既然以市场经营之,那么不同的政府会经营出不同的结果,如果按现行的制度,无法评价不同政府在这方面的经营业绩。资源课税有一个前提,就是先确定税基,这就无形当中给地方政府以一定的压力,除了搞好地方经济,城市建设外,还得对后代子孙着想,并且土地财政也会得以抑制。
    4、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行政与市场的选择问题,房产业是走市场路还是行政与市场结合之路?
    上述四个问题如果认识到位,就能回答如下的问题:
    先有产权制度才能确定税收调节内容与方向;确立市场走向才能让调控变成经常性的、调节性的、规范性的、约束性的行为规则与游戏规则,有了规则才能确保公平公正与公开;破除了土地财政并通过资源税改革才能让地方政府治理楼市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本处说法取:中国楼市还是走市场化路线为好。
 
    针对第三个错误的引擎:先整理并形成真正的二手房市场,并有规范制度约束;再来理清新房市场的各项问题,以及土地问题。
    手头有这么一组数字:零五年六一,三部委发文规定不足两年的二手房交易课征全额营业税;零六年六一,九部委发文规定不足五年的二手房交易课征全额营业税;第一个六一出台后二手市场的低迷时间为三个半月;第二个六一出台后市场的低迷时间为半年;其中还穿插了课征个人所得税,如此以下武汉市二手房价格最近的一年上涨16个百分点,绝对数是2772元/平米涨至3229元/平米。 
    二手房为什么没有被打压成功?
    一是物业形态符合自住型消费的要求,现在由于用地资源的减少,多层物业越来越少,二手市场存量房大多是多层;二是二手房整体来讲,也存在一个税负转嫁的问题,在中介的账单里也标签“无税房(即无证有合同)”“有税房”“净价房”,往往最终负担人为受让人;三是二手房因为一手房源数量、价格影响,成交房源的房龄拉长,成新率降低,配套要求减弱,受让人除了看中总价、使用费有优势外,还有就是比较现房价格层次,二手房的地段因素是其坚挺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二手房市场是市场供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当前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应同样不足,变相说明二手房固然价格上涨,但它才是房产领域最会随行就市的一个品种。我们为什么不能举一反三呢?
    二手房的正规化至少可以弥补供应、形成新的有效需求、配合有产阶层扩大,有车有闲阶层的扩大,增强边郊地区环境特色项目的消费,让城市空心化有可能在局部取得突破,并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完善与科学化。
    课税同样以产权明晰为前提,物业税、资本利得税都只是在一种高度市场化、产权制度完善的环境中运行的“奢侈型”调节手段。
 
推荐本博其他文章:
          下一步调控重点,
          检讨调控失败的唯一根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