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十年过去了,当看到新闻中有关高考的信息时,突然猛醒,自己已经距离那次人生独木桥考试已经十年了。十年前,还是懵懂少年的我此刻正在努力复习去迎接人生的重要考验。现在想想,高考谁最苦呢,如果说累,家长真的累,操碎了心,一场大考下来,家长比考生还要警长。若论心最苦,则无过于那些复读生,他们又如当年应试的举子,一次两次冲击着独木桥,有些还没过桥就被挤下水去,有的即将过桥,已经看到结果,但却非所想,自己毅然决然的落水而归,但不管是因为什么,他们的目标总还是一致的,就是冲击高校的大门,而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们或许需要比普通应届高考生更多的辛勤,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一次高考过后,总会留下一些伤痕和记忆,而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
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我们身边,不少的复读生往往第二次高考甚至是第N次高考的结果反而越发不妙。为什么呢?经过了第二次或第N次紧张的考前复习,对于复读生来说,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已经了然于胸,论考场经验,有过高考经历的他们,更应该很熟悉那高考的气息,每次考前的模拟测试,他们往往都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考不好,一切都没有理由。但为何往往会出现复读生越考越差的局面呢?无他,还是那沉沉的心理包袱。一切为了高考,为了高考的一切,让两次三次进入考场大门的他们在面对考试时,几乎窒息,亲人的期盼,自己给自己压下的目标高校,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心理障碍,都无一不成为阻碍高考发挥的一道沉沉的绊马索。摆脱复读高考心理阴影的破解之道在哪里呢?
我之前在报章上看到过广州的一家名叫卓越教育的机构(或许是叫这个名字吧,不太记得准确了),在他们的高四复读班上总推行一种爱的教育的理念来引导复读生摆脱心理魔障,尽管新闻中没有详细的解释这一教育方法是如何实施,从报道中,通过心理辅导和生活上的帮助,升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想这就是爱的教育的结果。
毕竟破解魔障只能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真正要消除复读生的心理恐慌,就必须从另一面来树立他们的心理信心,我个人认为,心理上的慰籍应该是最重要的。复读生的高考压力来自于自身的魔障,而这却不能和父母说,不好和同学讲,有似于难言之隐,而如果老师能够通过特殊的手段,比如关心复读生的生活和起居(毕竟现代的青少年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替代性的父母和倾诉对象,而一旦成为了倾听者,就能够将复读生心中的郁结合理的“泄洪”,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心理医生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只要能够适度的倾泻、舒缓心理压力,就能够解除紧张心理,甚至有助于变压力为动力,让人取得成功。
6月即将到来,作为一个十年前的高考生,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子,包括复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水平,进入自己理想中的高校圣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