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产业评论 |
时下是广告泛滥的时代,打开电视看广告,走进影院看广告,走到马路上,到处五花八门的还是广告,连个私人的通讯工具手机上,也时不时的跳出几个广告来骚挠你。而广告语呢?没有一条不吓死你。
泛滥而浮夸的广告和它们推销的商品让笔者总是不断在脑海里浮现一个词汇:“大力丸”,广告看的多了,听得烦了,总感觉就好像过去那些走江湖的在街头卖艺,然后推销自己狗皮膏药的套话一样,那么地做作和假惺惺。可我们到底需要买什么样的商品呢?这让现在的都市人多少有些迷失。选择名牌确实不错,毕竟比假冒伪劣产品多几分安全感,然而多留意媒体的报道却不难发现,就算是名牌也未必靠得住,至于名人代言根本没有进入市场资质的产品而使之名声大噪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广告不可信,名人不可信,我们现在应该信谁呢?
或许相信我们自己的感觉吧。可在如今的广告战下,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已经懂得如何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来进行促销了,恰恰就是用我们的感觉来欺骗我们,来左右我们的消费意志。如我们经常能看见不少汽车厂商动不动就宣称要召回自己售出的某款销量并不太好的车型,然而所出现的缺陷或许只是雨刷的一点小故障或者一个便宜且不会有任何危险的小零件,精明的厂商打着如意算盘,本来应该是为重大安全隐患而设定的召回程序,被他们用在细枝末节上。当然,因为问题太小,真正被消费者送回来“重装”的其实少得可怜,就算全部送回来,也花不了厂商多少钱,毕竟只是一个便宜的零部件,但经过媒体一宣传,花小钱做大宣传的效果却达到了。不做分析的消费者往往会误以为这家汽车厂商有多么的负责,徒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消费冲动……其结果自然是不可避免地被自己的感觉所误导,成为了又一个购买了“大力丸”的消费者。
在这个广告纷飞的时代,满目的广告给了我们太多的选择,也给了我们太多的错觉,而要拨开广告迷雾看到商品的本质,实在是难上加难。(原载于《中国计算机用户》作者张书乐)
精彩博文推荐
绝色美女
产业时评
我的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