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在是抱歉,昨天我失约了,最近快把我忙死了,因为要买新房,俺跟俺家那位这两天忙的是焦头烂额,天还没亮就得起~下午3-4点才能回来,到家我还要挤出点时间揉揉面,或是做做点心,就拿今天这款点心来说吧,这两天抽空拍的照还得整理资料,结果还是没赶上昨天的更新,说真的,我现在真希望一天能有48个小时,不过也有个好处,我的失眠症得到很好的改善,沾枕头就着,呵呵~

刚说完昨天失约的事儿,话说我还得在无耻一次,那个啥。。。最近我有停博的打算~家里最近发生好多事,有太多需要我去面对去处理的,每次烘焙都像是赶公车一样,有时遇到稍有难度的烘焙作品,根本不允许失败必须成功,无形中在制作上给自己带来压力,再加上我还有太多太多想去尝试的,想去做的点心,可时间太少根本不允许,所以我想借这次10.1长假的机会暂停博客更新,假期打算回家好好陪陪父母,要知道我现在跟他们见一面真的很难,等10.1过后还要跟老公出去旅游,他最近也累的要命,所以想陪他去散散心,中途稍有些空闲时间还想多尝试些新点心,完成那些我一直很想去做的烘焙作品,当然不是立马就停博,十一前还有两款点心,本来周四更新的那篇博文会改在周五更新,再有就是下周一的博文,等这两篇博文完成后,就要暂时跟大家告别段时间了,具体哪儿天能回来我也不太确定,希望再回来时你们还能记得俺~

玛德琳,英文Madeleine,一种贝壳形状的法式小甜点,Madeleine发源于法国小镇Commercy。在Commercy有一座教堂St. Mary Magdalen。十八世纪,因为经费紧张,修女们靠出售甜点来补贴开支。有史学家认为,就是这个时候修女们将Madeleine的配方卖给了Commercy当地的糕点师傅们。Commercy的烘焙师傅开始制作这种贝壳形状的小蛋糕,并放在椭圆形的罐子里出售。

对于它由来的传说有许多,其中一个是发生在两个多世纪以前的18世纪中期,当时的波兰国王在他统治下的法国西部洛林地区举行晚会,负责甜点的糕点师因与厨师长大吵一架拂袖而去,餐后的甜点没人制作。这时,厨师长听说在现场帮忙的女佣人玛德琳/玛德蕾妮擅长做蛋糕,便让她做做。玛德琳烤出的金黄色的蛋糕,味道极好而大受好评,她制作出的这个甜点也被国王称作玛德琳。对甜点玛德琳大加赞赏的波兰国王,向嫁给路易15世的自己的女儿也送去了玛德琳。渐渐地玛德琳从凡尔赛宫传到整个巴黎,成为人们喜爱的甜点。

还记得金三顺吗?在济州岛跟亨利聊天时,因为三顺英文不太好,无法准确传达作者形容的玛德琳,把"玛德琳蛋糕"比喻成为“Sexy Cookie!”性感的曲奇~无意中想起了当初看三顺时的剧情,我对玛德琳更多的了解还是在whitney姐姐那里,她很喜欢制作贝壳蛋糕,所以我一直受其影响迷恋的不成。

说到世界各地的著名甜点,我对法式甜点最为钟爱~喜欢它的浪漫典雅,精致小巧;当然中式甜点吉祥的寓意以及复古的风情,不光是对我,对俺家那位小满洲一直都是迷恋的很。除此之外,美式的简约大气;日式的清新脱俗;意式的醇正香浓;英式的优雅风情,一道道甜点摆在面前时,不得不让人心潮澎湃,下面为大家介绍的这些,款款都经久不衰极具吸引力。
舒芙蕾(Souffle)

也有译为梳乎厘,蛋奶酥。一款很著名的法国点心。
将蛋白打发,经过烘烤膨胀而成,出炉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趁热享受,3分钟内不解决掉它,无论是口感还是外观绝对给人来个下马威,对于像我这样喜欢慢慢品味的西点的人来说,舒芙蕾实在有些让我吃不消,“与时间赛跑”绝对是对它最好的形容。
拿破仑酥(Mille Feuille)

初次接触这款点心时,我猜想它肯定跟拿破仑有些关系,可事实上它与拿破仑毫无关系,呵呵~
它的法文名为Mille feuille,即有一百万层酥皮的意思,所以它又被称为千层酥,它由三层啡色的千层酥皮,夹两层吉士酱制成,材料虽然简单,但酥皮的制作过程却极繁复,酥脆酥皮与夹层馅料的完全融合,让我对它超爱。
椰香果酱方块饼(Coconut Jam Slice
Cookies)

方块饼即美式饼干中所称的‘BAR’,面皮虽然较软但可用手直接操作,不用担心面糊太沾粘弄得到处都是,此类饼干风味丰富多变且独特。
提拉米苏(Tiramisu)

Tiramisu在意大利原文里,“Tira”是“提、拉”的意思,“Mi”是“我”,“Su”是“往上”,合起来就是“拉我起来”的意思;也有另一种解释是“带我走”,带走的不只是美味,还有爱和幸福。我想不光是我,在很多人的眼中它都是一款象征爱情的甜点。
司康(Scone)

传统的英式点心,最早的司康三角形的,以燕麦为主要材料,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它的形状也变得多样起来,分成两半中间抹上喜欢的果酱,再搭配上一杯红茶,尽享英式下午茶特有的优雅风情。
意大利脆饼(Biscotti)

饼干经二次烘烤,将水份全部烤干,使饼干口感既硬又脆,一提到意式甜点,总让我不尽跟“香浓”二字挂钩,这款饼干也不例外,用它来沾浓浓Espresso,简直就是绝配。
美式波士顿蛋糕(Boston
Cake)

常被称为波士顿派,它的由来据说是在1855 年,一份纽约报纸印了一份名为pudding pie cake (布丁派蛋糕) 的食谱,波士顿派的蛋糕体是戚风蛋糕,里面夹双层鲜奶油卡士达酱或鲜奶油,在表面洒上糖粉,冷藏后切片食用,这款小蛋糕利用手边的小纸模来制作,就想自由姐姐说的那样,吃起来没有负担~
铜锣烧

铜锣烧,又叫黄金饼,是日本的传统糕点。用两片圆盘状,类似蜂蜜蛋糕的饼皮包裹馅料,因为形状类似两个合在一起的铜锣而得名。
铜锣烧饼皮散发浓郁的蜂蜜香气,口感松软,细致的外皮与香滑的内馅,交融出绝妙的好滋味。无论是原味红豆风味,还是浓情奶油风味、自然草莓果味……怎么 吃都好吃,搭配珍珠奶茶或咖啡也是非常好的享受;直接食用也是一样出色。
它的走红绝对应该归功于机器猫~看见它下意识的就让我想起小叮当~
签语饼(Fortune
Cookie)

签语饼,又叫幸运饼,是一种脆甜的元宝状小点心,跟大多数一样,看到这款饼干之前,我从未将跟中国文化联想到一起,可就是这样的一款超经典的饼干在欧洲大陆流行着,并代表着中国的神秘,以及独特的中式智慧风靡于欧洲的市场。
泡芙(Puff)

泡芙又称奶油空心饼,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甜食,传说泡芙是凯瑟琳·德·梅第奇的厨师发明的,16世纪传入法国。
将面糊经过高温烘焙之后膨胀的一种西点,在大型宴会和小型聚会上都可见它的身影,浓浓的香甜内陷,以及可爱多变的造型让它成为极受欢迎的小点心。
薯心抹茶小点

很有和风气质的一款茶点,提到抹茶不由让我跟清新的日式风挂钩,清新脱俗这也是日式点心给我的感觉,有一阵子我着迷的很,或许跟我喜欢喝茶有关吧。
中式酥点

说到甜点,怎能少了咱中国的酥皮点心呢~我想没有哪儿个中国人会不知道酥点的吧,有名的苏式月饼就是酥点的一种,将油皮包裹上油酥,经过几次擀卷,中间包入传统的中式内陷(如豆沙、枣泥、蛋黄等),烘烤后的酥香的口感,以及它的复古的风情让很多人为它着迷,在世界点心中占有难以取代的一席之地。真荣幸俺家有位中式面点的大厨,让我学会了这种代表传统的中国文化美食!
当然还有很多十分著名的甜点,比如蒙布朗、黑森林蛋糕、费南雪、欧培拉、约克夏布丁、马卡龙。。。。太多太多我想做却一直腾不出时间制作的经典甜点,希望以后能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
更多链接:
烘焙工具/模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