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39)

(2011-09-21 05:24:30)
标签:

血雨腥风

两晋南北朝

为卿画眉

之诸王抉择

    司马伦虽然坐上皇帝宝座,但他心里肯定不会舒坦,因为他不过是是个遥控器,演什么戏还要看孙秀的手指头怎么操控,司马伦的诏令要经过孙秀过目修改后才能被下达,有时候孙秀来不及找空白的圣旨卷,索性在青纸上也能当圣旨用。

    孙秀又是个狡诈善变之人,传达什么命令,全部听从个人的喜好,有时候圣旨刚刚被传下去,便又火速被追回来,而已经被下达的诏令却又被新的版本替换,结果导致接到命令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孙秀的聪明才智假如用到治国安邦上,兴许司马伦的屁股还能在皇位上坐得长远些,他自己也能享受更多的荣华富贵,但是他跟贾南风一样,都属于在做坏事祸乱纲纪很有天赋,而在辅佐社稷上全无心肝的人。

 

    三月,齐王司马囧开始谋划剿灭司马伦的行动,在即将扛起大旗挑明立场之前,恰好赶上浊泽(今河南新郑,位于司马囧镇守的许昌北部)发生大规模的聚众谋反,司马伦派人以军师的身份到司马囧军营里督促司马囧镇压谋反暴民,司马囧毫不犹豫,将来人砍杀后和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等人骑兵讨伐司马伦,并向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u)、常山王司马乂、新野公司马歆通告自己的行动,逼迫他们表明立场更期望获得他们的声援,于此同时传布檄文昭告天下:叛逆之臣孙秀,迷惑妨害赵王,为非作歹,罪不容诛,凡是有识之士都应该与我一起去讨伐他,有不听从命令的将诛灭三族(不同时代的三族所指代内容不同大致包含两种,父、子、孙和父族、母族、妻族,这里当指代后者)。

 

    司马氏一族虽人丁兴旺,王侯众多,但是真正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几个,更谈不上所谓天赋,在跌宕起伏的争斗中能获取短暂的胜利往往也是仰仗自己的智囊团。司马伦是这样,最先决定支持司马囧行动的成都王司马颖也是如此。

 

    接到司马囧的通过。司马颖犹豫不决,找来邺县县令卢志并让他当自己的军事顾问商量对策。

    卢志说:赵王篡权叛逆,不得人心,神怒人怨,殿下(司马颖是司马炎的第十九子)应该顺应民意、扶持争议去征讨他,倘若如此老百姓一定会支持您并前来投奔,这样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司马颖以为卢志言之有理,便任命衮州刺史王彦、冀州刺史李毅、都护赵骧、石超等人做前锋骑兵,不出卢志所料,队伍到达河南境内淇县的时候人数已经达到二十多万。

 

    司马囧的六哥司马乂距离洛阳更远,他与太原内史刘暾(tun)率人马做司马颖的后援,紧随其后。

    新野公司马歆也是个没脑子的主,接到通告后,犹豫不决,骑在墙头上心里的算盘打了半天也不知道往那边跳划算,他府上一个深受信任的人说:赵王是您得至亲,而且早朝中的势力有非常强大,齐王司马囧跟内没那么近,而且势力也小,我看您应该支持张王划算。

    司马歆觉得有理,正稀里糊涂的准备往赵王这边跳,幸好军师参谋长孙询拍桌子大声说道:赵王残暴而且是叛逆之臣,人神当共灭之,这个时候还将什么亲情疏远!

    司马歆一下被孙询的话惊醒,心想,老子差点犯原则性错误,他果断的决定跳到支持司马囧的队伍里。

 

    比司马歆更纠结的时河间王司马颙,他收到司马囧的通告后本能的反应是,这是谋反,不可接受,于是将司马囧的使臣押解起来让得力部将张方送往洛阳,而且在先前他也是一直支持司马伦,有人参与反叛司马伦他还灭掉起队伍后将挑头的人给腰斩。张方走不久,他听说司马囧声势浩大,支持者众多就急忙差人将半道上的张方召回来,并改变主意支持司马囧。

   

    司马囧的外交工作做的很成功。被这么多人联手围剿,司马伦和孙秀慌了,他差遣兵马7万余人分路抗敌,

    于此同时他派人到给宣帝司马懿修建的庙宇里日夜祈祷,动辄便会说宣帝回来帮助我灭掉这些贼寇——他天真的近乎可爱,可爱的像个无助的孩子遭欺负时的自我安慰。

 

    而且他深信这一套会管用,并且将作战的时期也要通过巫师询问神灵后来决定,他不但自己信,而且也以为别人也会信,孙秀找来自己的心腹,在嵩山上用羽毛做成衣服并令其穿上,谎称是仙人临世忽悠不明真相的人说:司马伦的国祚会得以长久。

    孙秀将司马氏的江山社稷当成儿戏,胡乱折腾,就连在刀光剑影的生死对决中他依旧折腾,孙秀被平地里突地拔得太高,他不但折腾上瘾,而且也刹不住车了。

   

 

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3)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4)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5)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6)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7)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9)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0)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2)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3)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4)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5)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6)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7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18)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30)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31)

血雨腥风两晋南北朝(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