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思维敏捷

标签:
教育孩子家长素质早期教育兴趣习惯神童育儿成才培养人才读书学习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培养孩子思维敏捷
中耀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两种性格鲜明的人:一种是思维缓慢、动作迟钝,懒洋洋地啥也不想干、啥也不会干的人。这种人越不想干就越不会干,于是越来越懒;另一种人是思维敏捷、动作勤快的人。平时不是做做这个,就是做做那个,在他眼里有做不完的事情。越是如此,他就越勤快,手脚也分外麻利。
如果从处理问题方面来说,有些人常常会“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甚至是“一眨眼就想出一条道儿”。他们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考虑出几个方案,或者在同大家探讨问题时,能较快的发表出较多、较好的意见,并且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充分显示他的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出众;另一种人与之相反,他们的思维反应较为迟钝。你问他一句话,他会半天回答不出来。在了解问题时,往往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时半会儿掌握不清楚。在表达意见时,慢慢腾腾、哼哼哈哈老半天说不上一句话,甚至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词不达意、“车轱辘话”讲起来没完,让人听不清楚他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意图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思维敏捷,而有的人却思维反应较为迟钝呢?
这是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处境和漫长岁月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差别。如果一个人在小时侯就养成了快速思考问题品质,长大后也会有好的表现。反之,就会形成思维迟钝,动作较为笨拙的人。
日本电视剧《阿信》中的“阿信”,就的很典型的例证。阿信从小给人当使唤人,什么苦活、累活都要干,养成了眼勤手快、什么都会干,而且不怕吃苦的坚毅性格;而那个富家的加代小姐不仅啥也不会,在性格上也软弱的多。这全是后天所受教育的结果。如果把阿信和加代小姐的社会地位对调一下,肯定他她们又都会形成一种不同思维风格的人。
我们谈论上述两种不同思维风格的人,目的不在于对这两种人进行评论,而是想请家长们从中有所借鉴。因为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家长,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两种人的不同思维方式是在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的,特别是可以追溯到孩子时期。
如果你稍稍注意就会发现,孩子在幼小时期就有种种不同的表现了:有的孩子灵活爱动,手勤腿也勤,这看看、那摸摸。见到陌生人,他主动搭话,还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而有的孩子则常呆坐在一边,不爱动。问他话时,也不做任何回答。别的孩子打闹时,他只在一旁观望。叫他参与时,他会摇头拒绝。
孩子之所以这样,也有其复杂的原因。但有一点:如果家长不去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而是出于怕赃着、累着以及不安全等种种顾虑,把孩子留在身边,这样的孩子就容易成那种思想迟钝、不愿活动,将来也不勤快的人。
也许有人会问:小孩子时的性情能影响到他长大成人的脾气秉性吗?会的,虽然我们不能把话说死,但是小孩子时期受家长的影响,烙印作用是相当持久的。
瑞士儿科医学专家苏蒂尔博士的研究结果表明,他发现“早起型”的母亲所生的孩子,也保持早起的习惯;“晚睡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也保持晚睡的习惯。想来这事也是符合情理的。
更有力的说明是:在美国生理学会第91届年会上,研究人员根据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一切对孩子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少年时期表现得不安分守己的孩子,到20多年后仍表现出不安分守己。可见人的性格是具有持续性的。
我国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幼稚期(自出生—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苏联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幼年时期形成的一切非常牢固,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由此可见,无论从实际到理论都足以证明从小培育良好品格的重要。
为了把你的孩子培养成思想敏捷和行动勤快的人,请你积极与孩子交流思想,启发他多思索,引导他广泛接触事物,鼓励他参与各种活动……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动脑、动手的条件,让孩子在广泛的生活中学习、锻炼,健康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