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与读书

(2010-02-27 14:46:05)
标签:

成才要言

教育孩子

人才培养

人生道德观

人生理想

育儿成才

读书成才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名人与读书

中耀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无不是读书的结果。没有一个名人不是因为读书成为名人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位名人:

胡适小时候读书,看到许多孩子的书签上写着: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他觉得很有道理,但是还应当补充个“手到”。即要自己动手分段加标点,查字典找资料,做读书礼记……他认为“手到”这一点更为重要。

胡适还主张读书要做到两点:第一要精;第二要博。他认为理想的学者应当“博大到几乎无所不知,精深到几乎唯他独尊,无人能及。”很像一座“金字塔”。他把这个意思还编成两句话:“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涛能高。”胡适从5岁开始读书,一直读到老,总是本着上述原则读书,称得起相当精和博。

郁达夫少年时期就是个读书迷,正因为博览群书,他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其中有三部书对他影响极大:一部是《吴诗集览》;一部是《庚子拳匪始末记》,一部是《普天忠愤集》。

郁达夫十分了解读书的意义和作用,他说:“书是人类的结晶,也就是启发人类的思想的母胎。它产生了人生生存的意义,它供给了人们知识饥渴的乳汁。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发明家,都是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走出来。”

郁达夫就是从书堆中走出来的作家。

作为一个大作家,老舍读了很多书。他说自己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书,买着什么书,遇着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懂的书、使他糊涂的书,没味趣的书都暂时放下。

老舍读书很快,不合意的地方就跳过去几页。看侦探小说时,他常常先看后页的结果,他说“省事”。他还有个特点,看完书不评论,他认为爱与不爱,有什么心得自己知道就是“一种享受” 。

 冰心4岁时,母亲和舅舅就教她识字。当她有了点文字基础,开始读商务印书馆印的国文课本。 7岁时,冰心听舅舅讲《三国演义》听不够,于是自己去找书看;妈妈针线箩里总放着一本《聊斋志异》,她也常常翻阅。书中有很多字不认识,但她浏览之后,知道了故事的大体意思,更增加了读书的兴趣。冰心上小学后,学校里学古文,她感到读古文对她写好作文很有帮助,老师常常夸她作文好。就这样,冰心养成了浓厚的读书兴趣。11岁时,冰心回到故乡福州,祖父家里有林琴南先生(翻译)并送给她祖父的《茶花女遗事》。冰心读后,感到新鲜有兴趣。攒了钱,就去买林琴南翻译的作品读......从此,冰心一直阅读各种书籍并逐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六一”儿童节。冰心应邀写纪念文章,她告诉小朋友:“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叶灵凤是个书迷,常常逛书摊、书店。她见了自己喜欢的书就想买下来,但是常常囊中羞涩,所以不得不经过几番思索,才狠下决心买下来。后来,报刊主编找她约稿,有了稿费,她才可以稍稍放手买书。她说买书“消耗了我几多可观的心血……”她30岁时,已经藏书有万册之多。可惜上海沦陷时书都失落了,以至她不愿再买书。可时过境迁,她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她的藏书又逐渐多了起来。

 她买的书大体都看过,所以她对自己“森然林立”的每一册书,都能说出买时的艰难情形和书的内容及特点。

叶灵凤一直盼望有个自己的“书斋”,然而这对于一个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读书人,是多么难以企及的事。后来,她的书架子多了,“四壁都是书,甚至地上也是书”,“四壁和地上”就等于是他的书斋了。但是,谁都可以在其中走来走去,孩子们也在那里玩,她就坐在这样的“书斋”里读书、写东西。

  名人读书的实践,取得的巨大成绩,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他们成功的经验,现在就努力读书吧!

预测孩子的发展

培育好孩子是家中的大事

关于早期教育中的几个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