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转发:骑行味道(12)安徽(一)

标签:
美食 |
哈成
五城—歙县—黄山
进入安徽界后,走220省道,过岭南镇后马上会翻过一座山,盘山路上下坡大概20公里,路过五城镇后路况很好,骑行71公里,下午进入黄山市老街。
徽派风格的木雕、砖雕、石雕,狭窄但经历过岁月洗刷的民居和小巷,弥漫在街道两旁的书乡气质,还有个别区别于其他古巷古城的小吃,体现着这条老街和其他古街的不同。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304/1365579811.jpg
毛豆腐
毛豆腐,分虎皮毛豆腐和兔毛毛豆腐两种。前者得名于油炸后表面的虎皮条纹,后者豆腐表面较白。尝起来表面酥脆,还有些毛茸茸的感觉,不含渣,很软,里面很面,好像有点儿奶酪的味道,又有点儿像老豆腐的卤味儿。抹上辣椒酱提味儿,着实不错。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304/1365579840.jpg
黄山烧饼,在黄山老街周围有很多卖这种烧饼的小摊。烧饼分咸和甜两种,咸的是肉馅儿,甜的是豆沙馅儿,特色不是很鲜明。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304/1365579862.jpg
臭豆腐
黄山臭豆腐,外面炸得酥脆,里面软嫩。黄山的臭豆腐和毛豆腐有点儿像,里面的老豆腐味道很浓,并且都是煎熟的,而不是炸熟的,臭豆腐表面没有毛豆腐毛茸茸的感觉,且韧劲儿更足,加上辣椒、蒜水后,越嚼越香……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304/1365579888.jpg
徽墨酥,有两点我很喜欢:一是外形,长方体的形状很像墨锭,颜色也是磨砂乌黑的感觉,很文气;二是味道,酥软,入口即化,甜但并不腻,也不粘牙,还有很浓的余香。无论外形还是口味,都很有书乡的古典淡雅的感觉。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304/1365579926.jpg
益寿糕,有点儿像花生酥,不同的是,花生酥里花生味儿占主导,而益寿糕里面粉的口感占主体,且嚼起来更脆更硬。在益寿糕里,口味都很混搭,比如甜和咸、花生和黑芝麻。益寿糕属安徽糕点,不是黄山独有,不过在黄山老街上尝到的益寿糕口感不错。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304/1365579942.jpg
徽州炒面
徽州炒面,用豆角、青椒、鸡蛋炒的细面条,干且进味儿,有点儿像河南的焖面,应该是用大火炒制的,加入酱油、盐、味精调色调味儿,有点儿老爸做的焖饼的味道,不错!
在黄山市老街上,发现一家自酿酒的小屋,都是老板用陶缸自己酿造的,有米酒、猕猴桃酒、荔枝酒、青梅酒、桂花酒等很多种,可以按斤称带走,也可以按碗买坐下品尝。下着毛毛细雨,走在老街主路上,偶尔穿过枝杈小巷,坐下品一碗自酿酒,闲适!
在等待登黄山的间隙里,去了一趟歙县。歙县和平遥、丽江、阆中并称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城。较之丽江的酒吧街、平遥的游览商业步行街,歙县似乎更原生态一些,满街都是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他们在一座有围城的县城里,继续着从祖上传承下来的生活,这里的建制很完整,有学校、医院、商店等,是一个以民居为主的生活圈。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304/1365579976.jpg
歙县
在歙县走在雨巷里,天空下着毛毛细雨,一条灰暗色调、狭窄但又不失韵味的古巷,还有偶尔撑着伞走过的行人,这些画面让我想起了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情景很相似,只是诗中有些压抑,而我比较惬意。
http://www.cnfood.cn/infouploadimg/1304/1365580089.jpg
黄山晴雪令人陶醉
在黄山脚下盼了两天,黄山终于下雪了,可以领略到雪中黄山的美景。最令人叹服的是雪松,在一条条蜿蜒的白色石阶小路旁,一排排生长在石缝中,大风大雪吹打着松树,冰水流淌并冻结在每一根松针上,雪松屹立更显雪景“悠扬”。下雪的黄山,怪石陡山在白色的衬托下显示出一种朦胧美。淡雅的色调就像古代水墨山水画,再加上云雾缭绕的山峰、顺风飘落的雪花,还有囤积在石头和道路上的落雪,不用过分修饰,便能够诉说一种超脱的意境。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