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文化,孕育的温情、爱情与激情......

(2008-10-04 10:19:41)
标签:

爱情

生活

事业

工作

交流

沟通

人际关系

分类: 铁铮看社会

    极少喝茶,也更少喝咖啡。虽然常常禁不住那浓浓香味的诱惑,但还是会担心夜不能寐,心想那玩意不是咱享用得了的。有时,这还成了自己抠门的一个理由。

 

    到了异国他乡,也就由不得你了。从早晨开始,没有了豆浆牛奶棒子面粥。要咖啡还是茶?两者之间,只好选择后者。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别的先不说,人家准会先问你,喝点儿什么?cofee or tea?最有意思的是,人家往往还会问:大的,中的,还是小的?加糖还是不加,加奶还是不加?后者当然是尊重你的口味,前者则透着适度和节俭。你能喝的话,给你端上一大杯。而那小杯的,和咱的功夫茶差不多袖珍。

        咖啡文化,孕育的温情、爱情与激情......

                             小镇的餐馆干净整洁雅致

    维也纳农大每个研究所的办公场所,都有不可缺少的一个房间,这就是公共的咖啡屋。咖啡屋里比咱的厨房备得还全,烤箱、冰箱应有尽有,当然更少不了咖啡壶。拧开自来水就可以喝,否则就只有咖啡了。入乡随俗。没过几天,陪同人员在询问喝点儿什么时,笑着总结道:刚来时,一杯咖啡,四杯茶;现在四杯咖啡,一杯茶!

 

    到任何一个餐馆就餐,刚一落座,同样也是问你喝点儿什么。国人常常是一壶茶水喝半天。在那儿可没有续杯一说,还想喝?只能再点一杯。巡视四周,不吃东西的人有之,但不喝点儿什么的却没有。常常是一杯啤酒、一杯饮料摆在那里,半天才喝一口,极少“干!”“走一个!!”之类。对于他们来说,喝点儿什么只是一个点缀,只是聊天交流的一个伴随动作。

          咖啡文化,孕育的温情、爱情与激情......

                    快餐店的饮料纸杯上,印着汉字“我选我味”

 

    令人不大习惯的是,喝点儿什么,在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插曲,而是工作中的一个常态。在许多工作场所,都可以看到或一个人、或三三两两,或坐着、或干脆站着,陪伴他们的少不了那杯咖啡,有时还会有红或白的葡萄酒。估计和我们开会的时候喝茶一样。咖啡屋里更是人气很旺。对于所里的每个人来说,这里的确是交流、沟通的最好场所。大家在各自的工作间里忙碌,但都要到这里来喝点儿什么。中午的午餐也常常在这里解决。当然不像我们煎炒烹炸,所以也没有什么油烟味儿,倒是常常会弥漫着浓浓的咖啡味,使人误把单位当自家。

 

    其实,人家要的或许就是这个效果。咖啡屋里,无论男女老幼、不分职位高低,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沟通了情感,化解了矛盾。许多工作上的问题,一起坐坐很容易就解决了。要想知道研究所里的大事小情,到这里一坐就万事大吉了。咱担心人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想必是百利无弊,否则怎么会延续至今、而且十分普遍、成为一种文化呢?

 

    学术报告会后,在办公楼的平台上又小聚了一下。两盘葡萄往那一摆,再就是面包、果酱和饮料。那么点儿东西好像吃不饱,但端着杯子在那里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再看看人家,三三两两聊个没完,像八辈子没见过面似的。花费不多,气氛很好。一位国内的哥们说,别看一些人一顿饭就造个千八百的,但这类充满温馨的小聚,即使花个块儿八毛的,也没有人给你报销。国庆节前我找了个地儿,招呼10多个研究生来了个照猫画虎,也算是个试验。结果是,现场还算融洽,但学生们都十分拘谨,抹不开面儿,吃不敢吃,喝不好意思喝,说也没太多的话,搞得又像平日开会似的了。看来习惯的养成,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能不能让大家平等、自由、随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还不止是几个钱的事儿。

 

    奥地利人不像美国人那样自由,不像德国人那样严谨,不像英国人那样认真,不像法国人那样自爱。他们最大的特点或许就是随性。穿着随意,极少看见西装革履。随和,友好,低调,不张扬。看似没有什么明显的特点,是其最大的特点。不紧不慢,不急不忙,不温不火。做自己爱做之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从工作场所的公用咖啡屋可见一斑。令人羡慕的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人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

 

    快乐地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别板着脸说事儿,别见了凡人不理,别一天到晚满脸的阶级斗争,别把弦儿绷那么紧,说不定效率会提高,事儿会更好办,生活质量会更好呢!

 

    环保,不是孔雀炫耀的美丽羽毛

    有个自己的LOGO有多重要?

    北京公交,仅仅低价是不够的

    阿尔卑斯山上最难忘的风景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有怎样的作用?

    家长和孩子说话有四戒

    一名教师至少该有几颗心?

    初中男孩跳楼,研一新生也跳

    奥运后北京市民最关心什么??

    奥运电视转播,露出谁的短板?

    北京奥运上最不该忽视的细节

    奥运圣火能否在中国再次点燃?

    媒体不该代替百姓吹捧郎平刘翔

    北京奥运,谁是最大的赢家?

    目睹博尔特飞过世界200米记录

    中国足球场怎么成了美国队的主场?

    看福原爱争夺乒乓女团铜牌

    鸟巢除了比赛,还能干什么?

    鸟巢、水立方后花园的秘密

    徜徉在鸟巢和水立方周围感受奥运

    不适当地吹捧会害了这些孩子

    奥运摔跤场:中国女裁和“Bad boy”

    现代都市人,该到哪里去疗伤......

    老谋子在开幕式上“种树种草”

    书店大门几面开 不想受罪莫进来

    中国百姓也能有私家花园

    只顾看美女 忘了采新闻

    善待媒体和善待受众不是一回事儿

    八岁女孩当新娘,荒唐还是真情?

    北京女生给各国领导人写信说了啥?

    谁是男大学生裸奔的看客?

    中国女孩凭啥当上美国新闻写作冠军?

    不当内阁大臣当父亲是不是傻冒?

    女大学生“毕业叫”,叫得来真正的爱情?

    “中国印”摩崖石刻给山破相

    警惕绿色“噪音”对你的侵袭

    专家教授打赌,我们保持清醒

    大学一怪:复制粘贴成了一种时尚

    大学同学相处:重要的是知道你我不同

    分数还是大学生的命根吗?

    新大学生入学前准备活动须知

    大学生考试作弊,真的成了癌症??

    算算你今年哪一天最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