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大学生入学前准备活动须知

(2008-06-26 14:31:42)
标签:

高考

大学

社会

生活

教育

    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没有几个即将进入大学校门的人在为此做什么准备。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总算是可以喘口气了,还准备?等进了大学门再说吧。有的考生把书本统统丢在了一边,真有点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味道。有的生活没有了任何规律,夜起昼寝。有的到处跑着旅游,一天到晚在外面漂。有的抓紧时间抱班学车去了。真正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准备的,不敢说没有,但起码很少。许多家长也觉得孩子辛苦了这么多年,毫不容易考上大学了,爱干点什么干什么吧。以我所见,现在距离多数9月份才开学的准大学生们而言,还有差不多两个多月。如果就这么荒废了,真有点可惜。还是应该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做些准备才是。

 

    大学生活虽然也是学历教育中的一个环节,但与以往的小学、中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年特别不适应这个巨大的变化,不但浪费了时间,还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有个南方来的学生,第一学年竟有好几门课程不及格,而且紧接着的补考还是没过,给后面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压力。至于不喜欢专业的、不适应集体生活的、说什么都学不下去的,更是屡见不鲜。除了其它原因之外,和入大学前的准备不足,有很大关系。

 

    进入大学的人,绝大多数都18岁了。这也是进入成年人的一个年龄段。也就是说,上大学虽然还是以学习为主,但大学生已经是独立行为人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在许多问题上,需要有自己的观点、看法,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而不能再像中小学生那样事事依靠老师、事事推给家长了。与此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像包容孩子一样容忍大学生们的缺点和错误了。这些同样需要大学生们有所准备,以免措手不及。

 

    入大学前需要做的准备内容其实很多。具体分起来,可以分为心理准备、知识准备、物质准备等方面。

 

    心理准备(思想准备、精神准备):对将进入的学校有基本了解,特别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教师等情况有所了解;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特点、基本规律、学习方法有大致了解;对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等做必要的精神准备。如果可能,可以提前结识几个校友、学长、同学,上网看看学校的多种情况介绍,距离不远的话,可以到校园里适应适应,熟悉熟悉环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所考取的大学不满意、对所学专业不喜欢的情况。必须及时加以调整,否则带着这种情绪入校,将会直接影响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知识准备:或许你在高考中发挥成绩出色,但这只能证明过去。未来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的学习虽然有一定的连续性,但许多知识如何衔接是个大问题。大学需要的基础知识,我们是否在中学阶段掌握了?入学后即将学习的知识,哪些我们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以往多年的应试,使得我们少读了不少书,知识面或许还不够宽,人文素养或许还不够高,这些都有必要抓紧入学前的空档补一补。我一直主张,别人都不学习的时候,自己抓紧学学。别人都玩命的时候,自己反而可以适度放松了。我不反对考生们休息、调整,但要适可而止。几个月一本书都不看,等入学时收心就不大容易了。更何况,更激励的竞争还在后头呢!

 

    物质准备:相比较而言,物质准备较受家长重视,而且还有多度消费的趋势。以我所见,这类准备适度为宜。现在各地的条件差距缩小,好多东西学校所在地也能买得到。没必要大包小裹地买一大堆。生活必需品,而且是立马要用的,适当买点儿就行了。其它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再说。不要盲目地买一堆参考书,因为你不知道是否一定有用;不要急着买电脑。因为大一真正需要用自己配的电脑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不要攀比,更没有必要摆阔。因为,大学是学习的地方,太过奢侈反倒会影响个人的形象。

 

    此文刊登在2008年7月29日北京晚报教育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