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式首次彩排,其它的细节由于还未正式演出不便透露,但有个内幕不得忽视。在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自然”的内容成了一个重要的部分值得肯定。以老谋子为首的创作班子,能够在举世瞩目的奥运开幕式上加进绿色的内容,可以看作是绿色传播上的一个突破。


整个开幕式主要以突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主线。从论语到丝路,从四大发明到秦代兵马俑、唐代盛世,用宏大的场面、艺术手法加变幻莫测的电光高科技等,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说实话,我看老谋子的作品多了,没有感到太多的新鲜。除了没有像往常一样,大量使用大红大黄的颜色之外,没有太多地可圈可点之处。倒是突如起来的“自然”这章,令我心里感到了一种震撼。
一群孩子在场地中央尽情地嬉戏,嘴里咏诵这样的童谣:大气变暖了,冰川融化了,地球变小了,鸟儿不见了。我们来种树,我们来种草,天空变蓝了,鸟儿回来了。听到孩子那稚嫩的声音,我仿佛听到了连连作响的警钟,心里涌动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与其说孩子们是在演出,不如说是在盛大的庆典中,向世人发出了一种动员令。在惜时如金的开幕式上,能够如此大方地给环境保护一席之地,可以说是创作人员为绿色奥运做出的一大贡献。
俗话说,童言无忌。由孩子口中说出对环境的忧虑,更让人心动。不种树、不种草,这些孩子的明天将是多么的混浊和黯淡。连孩子都懂的道理,我们成年人更不应该掉以轻心。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安康,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必须把种树、种草当成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策略。
这首童谣言语不多,但道理却很深刻。大气变暖,冰川融化,土地减少,物种濒危,是全球性生态危机悲惨现状的集中概括。而把种树种草当成恢复生态、保持平衡的最重要的举措,则抓住了保护环境的关键,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离开了种树种草,离开了林业事业的发展,要么就是治标不治本,要么就是难以做到纲举目张。只有科学地种树种草,继续大力发展绿色事业,天才能蓝,水才能清,生物才能欣欣向荣,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艺术和学术比起来,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它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公众,更易于老百姓接受。就拿孩子的这首童谣来说,虽然很简单直白,但朗朗上口,易于传播,便于流行。长期以来,林业知识和理念离百姓总是有一段距离。对于林业重要性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在林业圈子之外,还是不容易得到必要的呼应和更强烈的反响。即便是在泛娱乐化的今天,林业也还没有搭上通向百姓心灵深处的这趟快车。这不能怪务林人不努力、不作为,而是艺术冷淡和怠慢了林业。在这种意义上说,奥运会开幕式加入自然的内涵,具有很强的导向意义,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风向标和样板。
口头传播即便是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传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之一。而朗朗上口的歌谣更具有很强大辐射力。只是这类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童谣,需要积极加以推介和引导,才能够引起更多的人重视。建议一:开幕式公演后,将这段童谣公布于众,最好能收到小学生的课本里去,让其成为更多孩子的口头禅和流行语。建议二:希望更多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能够给予种树种草更多的关注,采取更多的形式,利用更多的场合,采取更多的手法,加大宣传的力度,改善传播的效果,使绿色的理念更加贴近百姓、更加深入人心,进而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书店大门几面开 不想受罪莫进来
中国百姓也能有私家花园
只顾看美女 忘了采新闻
善待媒体和善待受众不是一回事儿
八岁女孩当新娘,荒唐还是真情?
北京女生给各国领导人写信说了啥?
谁是男大学生裸奔的看客?
中国女孩凭啥当上美国新闻写作冠军?
不当内阁大臣当父亲是不是傻冒?
女大学生“毕业叫”,叫得来真正的爱情?
“中国印”摩崖石刻给山破相
警惕绿色“噪音”对你的侵袭
专家教授打赌,我们保持清醒
大学一怪:复制粘贴成了一种时尚
大学同学相处:重要的是知道你我不同
分数还是大学生的命根吗?
新大学生入学前准备活动须知
大学生考试作弊,真的成了癌症??
算算你今年哪一天最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