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范美忠郭松民 |
(新浪文化博客深度栏目推荐)
范美忠是有错的。但错不在他只顾自己逃命,而是错在极力地为自己的心虚和不安狡辩。他自己假设了一个“无德不是罪”的伪命题,并绞尽脑汁地加以论证。这种“流氓行径”挑衅了民众的情感良知。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浅显的。比如,我们走在街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此时,我们并不会渴求路人会主动前来帮扶。对那些视而不见从身边走过的人,我们也不会恨他、怨他。但,如果在我们摔倒的时候,突然有个已经从身边经过的人折回来对着我们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扶你吗?因为那不是我的职责,更不是我的义务。我不扶你是对的。别说我不扶你,就是我妈摔倒了我也不扶。”那我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范美忠就是这样的“神经病”。正是他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心虚辩解,惹努了众人,也伤害了众人。
有人说,范美忠在事后写这篇“自白书”是诚实的表现。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他之所以会在地震惊恐未定的时候急于发出这番怪论,并不是真的被地震震出了人生感悟,着急与众人分享。他这样做,只不过是想对已经被身边人耻笑的行为找一个理论依据,谋一些心理安慰。毕竟,他当时从课堂独自跑出来,立即遭到了学生的质疑。身为人师,他面子上是过不去的。事后也一定感到这样做实在是难以面对那些曾经信任和喜欢自己的学生们。甚至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是愿意做出另一种选择的。
事后的范美忠如果对自己的行为过意不去,其实认个错,道个歉也就过去了。但问题就出在他甘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不但不想承认自己行为的不妥,而且还要去极力证明他行为的正当性。他不但不想受到众人的指责,而且还企图说服众人认同他支持他。这就非常过分了。本来没有错误的范美忠,因为爱面子,因为心虚,弄巧成拙犯了大错。如果他认识不到这一点,只会越走越远,直到死胡同的尽头。
至于郭松民之流,虽然装得像个卫道士,但其实根本没有击中范美忠的死穴。他批判范美忠时抛出的观点大多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是极其搞笑的。这里顺便说一下。
当发生突发事件,老师应该尽力保护学生,但前提是自己必须有能力。假如老师带学生郊游,有学生不慎坠落山涧,这时我们能够要求老师必须奋不顾身跳下去救学生吗?显然不能。这种要求不但无理,而且无知。那么,当地震发生后,在那短暂的一般人根本来不及反应的几秒、十几秒钟时间里,我们要求老师不但要自己保住性命(如果自己保不住性命根本谈不上救人),还要组织学生迅速逃生,这可能吗?如果按照郭的观点,老师有责任有义务保护班上所有学生的生命,难道那些地震中侥幸逃生的老师,只要他班上有一个学生没逃出来就是有罪吗?就不配做老师吗?
郭说范的错误是在自己逃命的时候没有喊学生一起逃,因为老师不宣布下课学生是坐着不动的。这个观点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在现场也博得了一阵掌声,大家都觉得这下击中了范的命门。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学生坐在课堂上上课,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只要老师不宣布下课学生都会坐着不动?这种假想实在太令人好笑了。只要是个正常人,当异常情况发生并感到会危及自己生命的时候,都会本能地做出反应,如抱头,如向门口跑。别说是高二的学生,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有这样的本能。如果学生们没有这样的本能,那也不是范的错误。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如此没有危机和自我保护意识,悲哀的不是只顾逃命的范老师,而是整个社会了。
郭甚至还说,范只顾自己逃命是怕学生挡了他的逃生通道。这样的话也想得出,说得出,太小儿科,没水平。
本来郭松民是想以正面形象出现,并把范美忠打得落荒而逃的。怎奈他始终没有找准范的死穴,在张牙舞爪手脚乱挥的时候反而露出了自己的破绽,只好惨败而归,身陷道德门。
我想对范说一声:回头是岸!
我也想对郭说一声:没有经历生死劫难,最好不要瞎说!
我还想对他们俩说一声:我见过想出名的人,但没有见过你们以这种方式出名的人。出这样的臭名、恶名,有意思吗?
最新博文:感谢那个骗了儿子一块钱的街头小贩
新浪首页刊发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