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塔坚强” 保护建筑基因 - 西部商报

标签:
山西塔坚强古建筑拯救古建 |
分类: 媒体报道 |
本文刊登于《西部商报》2014年7月30日A03版
屈正州
近日,一则“山西祁县文峰塔底部悬空被称‘塔坚强’” 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引发网友热议。位于山西省祁县涧村东南方向的文峰塔坐落在一处土堆上,塔座下方一部分已经悬空,塔身有倾覆的危险。
(7月29日新华网)
被网友誉为“塔坚强”的文峰塔确是令人钦敬,虽历经风雨侵蚀,塔基也只剩下一半,仍然巍然屹立在高高的土堆之上。人们固然可以赞叹这座明清古塔临危不惧的“坚强”品格,但也不难想象,如果对其现状听之任之,再坚强的古塔,也终会因脆弱而崩溃。
实际上,类似“塔坚强”这样命运多舛的木结构建筑,在山西并非孤例。据文物爱好者唐大华介绍,他看到很多珍贵的金元代木结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有的甚至已经倒塌。据统计,山西省内的木结构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有中国“木建筑宝库”的美誉。对于这些不胜枚举的瑰宝,如果像有的古建筑专家所言“山西的文物数量太多,像文峰塔这样的文物,在山西排不上‘保护’的队”,由此而放弃保护,那将有愧于历史,也会抱憾于未来。
现在看来,文物的保护、修缮固然牵涉到人员、资金等多方面的问题,一些地方也许对此力有不逮。但是,如果仅仅强调客观因素,在思想意识上对文物保护态度漠然,那才是濒危文物最大的“劫数”。举例来说,山西晋城市连续六年来没有增加对文物保护的投入,而财政收入在此期间却增加了三四倍。有的地方虽是经济小县,却能竭力抢救五六处古建筑。显然,如果在价值取向上能够意识到文物保护的历史文化价值,就会摆正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的关系,给文物保护应有的地位。
承载着历史风尘的木结构建筑,堪称弥足珍贵的建筑基因库。从它们身上,体现出先祖们无与伦比的建筑才华,延续着国人渊源流长的文化命脉。保护好它们,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致力于乡村古建的抢救和古建文化的推广,用我们共同的行动挽救文明余脉,期待您的支持!
基金会银行账号
户名: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开户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竹支行;
账号:0120014210001348(请务必注明捐给“拯救古建”)
邮局捐款
单位名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地
邮
官方微博:@拯救古建
微信订阅号:拯救古建
志愿者QQ群:115112549
邮箱:mujiegou2013@163.com
----------------------------------------------
抢救山西古建:
《大木殇》全集导引 >>>
《大木殇》跟踪回访汇总 >>>
随手拍救古建--推荐目标汇总 >>>
抢救山西古建筑我只相信眼见为实 >>>
十四次探访长子布村玉皇庙 >>>
断代分析:
榆次西见子宣承院之宋代建筑推断 >>>
高平张福民居-山西元代民居新发现 >>>
普及知识:
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八座) >>>
早期木结构古建筑扫盲图 >>>
古建筑摄影技巧分享 >>>
唐代古建筑檐角上翘解析 >>>
龙没生“龟儿子”--为赑屃正名 >>>
访古之旅:
访古七年 >>>
访古行程汇总 >>>
寻访古塔总目 >>>
访古留影 >>>
媒体报道:
荒野丹青-新民晚报 >>>
古建爱好者走2497公里访古 呼吁文物保护得回应--中国新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