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月6日电(记者王学涛 梁赛玉)“爱塔传奇”的博客里一张张或残破、或倒塌、或被变卖的文物古建图片,让人触目惊心。博主累计行走2万多公里,钻山沟、访村落,呼吁人们抢救古建。
“爱塔传奇”是唐大华的网名。做电脑生意的他从小就是一名古建爱好者,为了能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芳颜,他于2010年8月首次从山东来到山西。
“这里是中国古建艺术博物馆,作为一名爱好者,不到山西非好汉啊。”唐大华说。
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总量多达28027处,其中木结构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这些品质超群的古建连同附属的彩塑、壁画等,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古建筑标本体系。
然而,这些木结构建筑的保存现状却引起了他的担忧。“情况非常不好。”唐大华说,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参观了三、四百处古建,其中半数以上都处于失修的状态,有一小部分得到保护的,也是村民自己维修的居多,一眼就能看出来。
寻访了3次后,唐大华开始在自己的微博和博客上写“访古日记”,图文并茂地展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引起网民强烈反响。
“国保新绛三官庙成水暖店,省保屯留崇福院神秘消失,金元风格沁水玉清宫山门完全倒塌,榆次六台村清代戏台被卖到了广东……越看越让人心痛,非常惋惜。”唐大华说。
为了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除了在网上发表微博外,他还给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以及地方政府写信。
2012年4月份,国家文物局集中给他回复了一次,表示会将他推荐的项目纳入督办。山西省在2012年给长治拨款800多万元用于文物抢修。
令唐大华感到欣慰的是,2012年11月份他又来山西参观时,发现15座古建筑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缮。
他举例说,长治市长子县布村玉皇庙他前前后后寻访了12次,这次看到其前殿已经搭建了防雨棚,感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唐大华说,“发现一座破损古建,然后经过反复去参观,反复呼吁,终于有一天有人修缮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挽救了一个生命,很有成就感。”
两年半来,43岁的唐大华单人单车,风雨无阻。“能救一个是一个,未来任重道远。”唐大华说,虽然已经来山西10多次了,但这绝不是终点。(完)

原文链接
http://www.s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3-01/06/c_114264785.htm
抢救山西古建:
《大木殇》全集导引
>>>
《大木殇》跟踪回访汇总
>>>
2012年所见的重要文物损失(17处)
>>>
有抢救措施的古建筑汇总(截止2012年11月16日)
>>>
抢救山西古建筑我只相信眼见为实
>>>
十二次山西访古行程汇总简记(一)(1~9次)
>>>
十二次山西访古行程汇总简记(二)(10~12次)
>>>
回访长治县的四座古建筑:李坊洪福寺、龙山炎帝庙、东呈古佛堂、北宋玉皇庙
>>>
五次探访长治县北楼底古庙
>>>
四次探访榆次庄子圣母庙
>>>
断代分析:
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之唐代建筑推断
>>>
泽州青莲寺藏经阁之唐代建筑推断
>>>
榆次西见子宣承院之宋代建筑推断
>>>
推断河北曲阳修德寺塔为隋代古塔
>>>
从“昂”的使用分析布村玉皇庙和小张碧云寺断代问题
>>>
普及知识:
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八座)
>>>
早期木结构古建筑扫盲图
>>>
古建筑摄影技巧分享
>>>
唐代古建筑檐角上翘解析
>>>
龙没生“龟儿子”--为赑屃正名
>>>
访古之旅:
访古行程汇总
>>>
寻访古塔总目
>>>
访古留影
>>>
媒体报道:
更多
>>>
文物爱好者4万里“寻访”抢救古建--新华社
>>>
古建爱好者走2497公里访古 呼吁文物保护得回应--中国新闻社
>>>
一个人的古建调查-山东古建迷乡村寻宝--北京晚报
>>>
微博揭开山西木结构古建筑之痛--新民晚报
>>>
山西古建的民间拯救--中国新闻周刊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