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雕塑的纹路》之:《想念,是奢侈品》

《2012》末日降临时,你何以安然面对?
文:阿冈
看完3D版的《2012》走出电影院,朋友问我这是第几次看这部电影,我数了数,这是我第5次看《2012》了。
第一次是2D版《2012》刚上映时,第二次看Imax版,第三次看DVD版本,第四次看蓝光版,这次3D版是第五次了。
每一次看完,我都会发呆一会,脑子里盘旋一个问题:末日降临时,你何以安然面对?
在整个社会价值观越来越漂浮、人心越来越浮躁、是非越来越模糊、人性的底线屡屡创出新低的今天,很多人心安理得的原因不过是“和那些人比起来我不算坏人”!
人性的不足就是在于,不满却无力自救,因为大多数人都期望别人身先士卒扫垃圾,懂得自扫门前雪的人已经算是善良之辈了……这样又如何能有真正的乐土呢?
所以,这种时候,灾难片成了一剂颇为有效的精神苦药。真面对末日时无人能扛得住,那至少就用末日灾难片给一个个灵魂敲敲警钟也好。

我个人一直认为,《2012》应是电影史上灾难片类型中的经典之作,并不仅仅是它在技术上的运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能创造前所未有的逼真而震撼的画面视效,更重要的是它和其他太多灾难电影最大的区别和提升在于:它不是仅仅要褒扬和创造一个或几个救世的英雄,它更多地在窥探和思考人性。
电影里有扬善,比如那个一直在追求真相的孤独的私人电台DJ,比如那个作品只卖了500本最后沦落到给俄罗斯富豪当司机的小作家父亲,比如那个黑人地质学家,比如那个黑人总统……他们都闪耀着人性的善面。
但是,电影同样在思考人性丑陋与恶。当权力知道末日灾难即将来临,为了维持统治和管理,领袖们集体选择欺瞒人民,他们以“维持安定”作为很美好的借口;还好黑人总统最终反省“必须让人民有机会知道真相,有权利选择,有机会告别”;还好当滔天海啸即将来临之际,一个无权无势的黑人科学家可以“人类的文明之所以值得保存和延续,是因为人性的善面”一席慷慨的演讲震撼了各国领袖,他们最终一致投票要求美国当时最高权力执行人打开舱门把关在外面的那些人放进来。毕竟他们很可能每个人都花了十亿欧元买一张票,就算你可以泯灭良心和仁慈,至少你美国还得尊重和坚守信誉社会的契约精神吧?!
最终还是人性的善面战胜了人性的恶和末日灾难,给人类留下一点希望的光芒!
这就是为什么我看《后天》同样会震撼,看《彗星撞地球》同样会震撼,但是真正感动的,却是《2012》!

就算不提《2012》精神层面上的胜出一筹,即便单谈它的故事、叙事、人物、画面影像、音效、技术应用等等,也都无一不是上层水准……洛杉矶十级大地震时男主角开车带家人横冲直撞在天崩地裂中逃生、黄石公园火山喷发、拉斯维加斯的天塌地陷、夏威夷的火山熔城、最后海啸漫天洪水盖过珠穆朗玛峰的场面,都逼真得让你目瞪口呆!
末日灾难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如此无法抗拒,才会让你恐惧,才会让你目瞪口呆,让你不得不静下来思考:末日来临时,你何以安然面对?
这时候,钱也没用,就像那个俄罗斯富豪再多花十亿欧元还是掉入深渊;权力也不是万能的,就像那个美国临时最高权力执行人也会输给一个黑人地质学家……
这时候,坦然和安心的人,是那些心里装下多少家人、多少美好回忆和多少无愧于心的善念之人。
所以,五次看《2012》,我次次都有收获!至少,每次我都因为恐惧,收获了敬畏!
人性的善念不过是种子,没有敬畏做土壤、恐惧做营养一点点逼出来茁壮,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任性地为所欲为!
阿冈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