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6/39/41/41.jpg
本文图片均摘自网络
感谢五通庙僧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大讲坛]推荐
感谢越楚在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推荐
感谢博客日报首页[今日看点]头条推荐
论文代理:学术造假催生的一个新产业
——阅报随话(41)
刚踏进5月,高校的一年学术论文“生产”开始攀上高峰期:沪上一些高校目前已经结束了毕业生论文答辩,硕士生的学年论文也进入了紧张的修改阶段。一篇又一篇论文“生产”后,学生、导师们开始竭尽全力地为论文能够在全国核心期刊、权威期刊争得一席之地而努力奔波。然而,令这些学子尴尬的是,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信息显示,目前仅上海从事人文学科的就有1.6万余人,一年需要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2.1万篇,要挤上期刊版面似乎难上加难。在此背景下,一个“论文代理”产业应运而生:承诺可以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代价是只需交纳一定的“版面费”,甚至有明码标价的“行情”……而眼下,这样的“版面买卖”在高校甚至学术界已然是公开的秘密。
——据新华每日电讯5月17日报道
对于通过各种关系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之类事情,早有所闻,但如此堂而皇之的“版面买卖”内幕,还是让我瞠目结舌。好奇地在网上搜索了一番,才觉得自己乃“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真是“老土”了。我无法理解,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学术论文,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被当作普通商品一样买卖了?但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论文中介广告来看,论文交易在学术论文领域其实已经相当猖獗。
如,在“中国发表论文媒介中心”的“论文发表网”上有论文代理的明码标价:荣誉性发表、非毕业或职称用途的论文,省级刊物副刊为300-600元,国家级刊物副刊为500-800元;用于毕业、职称、晋级用途的论文,省级刊物正刊为500-800元,国家级刊物正刊为600-900元,专科学院学报为500-1000元,本科学院学报为1000元起,著名高校学报为1500元起,国家级核心刊物为1800元起。
再如,“北方论文网”更是服务周到,自称服务方式有:全程发表、委托发表、增设第二作者等。所谓“全程发表”系论文写作(指导)及发表的全方位服务;所谓“委托发表”系本人已有成品论文,可发来本站审阅后自行修改或由本站修改后委托本站发表。最有意味的是所谓的“增设第二作者服务”,系在已确定发表的论文并取得第一作者同意后,将你作为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这样可使你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发表的论文,并省心省力。
据报端揭露,一般情况下,需要刊发论文的学生,先要找到一个“论文代理人”,双方经过讨价还价后,学生可以高枕无忧地坐等论文刊发了。而这些论文代理人往往都还是学生。一些口碑比较好,价格比较优惠的“代理人”在高校里甚至早已有了自己的生意圈。在某高校流传的一封电子邮件就提供了6名资深论文代理人的联系方式。除了没有名字,手机号码、邮箱、QQ号码一应俱全。在于记者的交谈中,代理人A说他这里各种期刊类型比较齐全,一般情况下,普通的省级期刊发表5000字,标价590元到600元;而国家级核心期刊的价格相对较高,一般都是2000元起价。代理人B则有些得意洋洋地说:“至今为止还没有经我的手发不出的论文。”“你放心好了,不会有问题的,你的论文一定能发表,我认识里面的编辑,编辑有权决定发什么稿子。”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6/39/42/42.jpg
为何“论文代理”产业竟然如此兴旺?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么几条:
一是高校需求推动了“论文中介”。现在,学校里评奖学金、出国交流都要算分,而论文就是一个重要的算分指标,所以高校的学生们都暗暗较劲,争相在全国的各大期刊上发表论文。为了论文能发表,高校学生都广泛采用了“论文代理”这一手法。目前,我国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否则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同时,在高校教师中也对论文有很大的需求。如中部某高校规定,有资格申请教授职称需具备以下条件:独立撰写并出版一部15万字以上高水平学术专著或参编21世纪课程教材和研究生教学用书,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项: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在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2、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一类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3、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二类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想晋升教授,如果没有几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你的工作再出色,能力再高,也是白搭。而且,现在各行各业评定职称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也是要有学术论文,所以从中小学教师到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企业的技术人员都有论文需求,于是“代写、代发”的“组稿人”,利用其和期刊熟悉的优势,使三者形成了一条论文代理“产业”链条。
二是考评机制促成了“知识垃圾”。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一般都以在学术杂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衡量科研能力、甚至与学位直接挂钩的评判标准。这种评判考核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挂钩”:对个人来说,直接涉及毕业成绩、职称、科研经费;对单位和各级领导,则意味着政绩和升迁。这些量化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少文章;出版过多少著作;获得多少、什么级别的学术奖;承担了多少、什么级别的研究项目等等……不合理的核心期刊评价方式滋生了种种学术不良现象。为了增加论文数量,有些学者在国外的刊物上一稿多投,然后又翻译成中文拿到国内刊物上发表。据报道,一位工业大学的教授,竟然一稿十几投,甚至连论文的题目都不改。片面追求论文“量”的增长,势必影响论文的质量。为了评职称或者拿到科研项目经费,有的大学老师也加入了抄袭造假的行列。
三是出版完全市场化驱使了“版面买卖”。现在的大趋势是,各种出版机构将逐步走向完全的市场化,而这也意味着各种学术期刊为了继续生存,必须要盈利。但专业化学术期刊,往往又存在着发行量小、广告较少的尴尬处境,这样加上市场上有“版面买卖”的需求,就出现了刊物期刊出版社以版面资源牟利的情况。同时,由于相关的监管部门并没有对“版面买卖”进行明文禁止,学术期刊的“版面买卖”现象,也就慢慢由暗流涌动,发展到了现在的明码标价。
四是造假成本太低成全了“学术造假”。相对国外来说,我国国内的学术造假成本确实相对太低了。国外对论文在相关刊物发表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重要文章由世界范围的知名学者来评价、认定,花费在审核、鉴定上的费用也不菲。此外,国外重要学术期刊、出版社等都有相关的“反剽窃”软件,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等操作,尽可能防止文章剽窃的现象,然而国内虽然也有相关单位在使用类似方法,但由于成本太高,仍然没有办法对剽窃现象有效遏制。审核、识别机制的缺失,使得国内通过学术期刊发表文章造假的成本低廉,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小,投机成功的可能性却很大。同时,即使确定了论文造假,除了各单位内部的处分规定以外,暂时还没有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
现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对“论文代理”、“版面买卖”等现象,无论从“需求方”还是“供应方”甚至“监管方”,都没有充分的负罪感和畏惧感。“论文代理”是一种学术造假,对此必须有一个明晰的道义和法律判定。而从“论文代理”竟催成了一个新产业,可见我国对学术造假的处罚软弱无力已到了何等地步!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的社会危害性不可低估,它严重影响着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损害了学术研究机构的声誉,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规则,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直接影响了莘莘学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明天,必须予以正视和遏制。
2009年度新浪博客、草根名博及新华博客、博客日报、文学博客首页推荐文章
快乐是一种坚持
人肉搜索能否在网民理性自治中自我救赎
老百姓为何喜爱改写流行歌曲
为何说“童年恐慌”现象是全社会的隐忧 古人春节饮酒顺序为何先少后老 “拜年禁语”是国人心理脆弱的表现
元宵节观灯风俗的南北异同趣谈
手写春联在今天难觅踪影的遗憾
绝调情词—宋代春草词闲谈
“煤老板县长助理”闹剧是“新捐官现象”
由董卿口误想起亲历的马季妙语救场往事
别以危机为借口拿职工权益开刀 惊诧莫言的《三岛由纪夫猜想》 法兰西,请记住你们文化先贤雨果的忠告
西潮中的旧上海和“租界心理”
为啥说离中南海最接近的是网络
重访地震后都江堰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创伪”盛行是掩恶扬善政绩观的必然结果 “捐纳入仕”缘何在晚清泛滥成灾 心祭是琐琐旧事的无穷思念
五部门审蛋:行政监管九龙治水的困境
万人弃考能否唤醒职业教育理性回归
我与佳人有个约会(诗)——《九歌·湘夫人》今译
摆弄孩子拍假照只会让孩子学会虚伪
为何说“跑部钱进”现象是现代版“陋规”
孔子学院:文化渗透还是文化交流
不只诉说艰苦寂寞!劳动节,看这几双石油工人的手
蔡元培怎样摇动了五四摇篮
忽悠人的“官员问责”潜规则
重过寻常生活,是对灾区百姓最好的抚慰
论文代理:学术造假催生的一个新产业(新浪草根名博)(新浪文化博客)
论文代理:学术造假催生的一个新产业(博客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