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3/3E/FD/FD.jpg
感谢五通庙僧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大讲坛]推荐
感谢越楚在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深度阅读]推荐
感谢新华博客首页推荐
五部门审蛋:行政监管九龙治水的困境
——阅报随话(35)
据3月9日《现代快报》报道:市民蒋女士发现一枚奇怪的鸡蛋,煮熟后蛋黄不易碎,不掉渣,而且弹性极佳。她怀疑这个鸡蛋就是传说中的假鸡蛋。昨天下午,食品药品监督、农林、工商、质监、卫生等五个部门齐聚一堂,围绕蒋女士买的这批鸡蛋的真假展开讨论。
卫生部门说,他们主管餐饮场所的卫生问题,对于鸡蛋真假不能表态。
质监部门说,他们负责生产加工领域的质量监督,但鸡蛋属于农产品,因此也不好管。
农林部门说,他们只负责农产品的质量,例如鸡蛋存在疫病、或者激素超标等。但目前鸡蛋真假未定,如果是假鸡蛋,则超出了他们的管辖范围。
工商部门说,他们负责流通领域,没有设置独立的质量检测机构,只能检查鸡蛋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至于鸡蛋是鸡生的,还是人造的,他们追查起来也很有难度。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说,鸡蛋没有国家安全标准,所以不好给出结论。
最后,五部门得出一致结论:目前暂无鸡蛋的国家标准,无法判别这批鸡蛋的真假,需由工商部门追溯其源头,再行定论。
看到这则消息,很自然地使我又想起了一则古代笑话。清代石成金在他的《笑得好二集》中有一个《剪箭管》的笑话:有一个士兵与敌交战时大腿上中了一箭,疼痛不已。回到后方请一名外科名医治伤。这个医生一看连忙说:“不难不难。”随即用一把大剪子将露在士兵大腿外面的箭管剪去,便索要谢金后离去。士兵急忙叫住他说:“剪去箭管谁不会呀?最要紧是把扎在肉里的箭头除去,你怎么就要走了呢?”医生摇头说:“我外科医生的事已经做完了,去除扎在肉里的箭头乃是内科医生的事,你怎么也叫我来医治呢?”为此,石成金评曰:“今之任事者,全不实心用力,每借推诿,何异于此。”精辟!将此语套用到今天毫不为过,可见推诿扯皮之官僚习气古今相通,一脉相承。
一个小小的鸡蛋,经过食品药品监督、农林、工商、质监、卫生等五部门开了半天会,结果还是搞不清真假。这个看似笑话的事例,折射出了我们的行政监管部门人员推诿扯皮的官僚作风和行政监管体制“九龙治水”状况的困境。
这种行政监管中常见的推诿扯皮现象,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现在的行政监管体制存在问题。有评论把这种多头管理状况称之为“九龙治水”现象,是很形象的说法。这种“九龙治水”的行政监管体制,使得政府机构设置过多过细,管理对象与管理事务重叠,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群众意见很大。如某市为消除城市犬患和因城市养犬带来的系列问题,出台了管理法规,并明确了五个部门联合管理。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按照权限分工,人群的疫苗接种属卫生部门管理,动物的免疫接种由农业部门所属畜牧兽医站负责,动物的登记注册归城管或公安部门负责,狂犬疫苗的生产经营则归药品监督部门管理,而宠物销售、规范市场等环节又由工商部门负责。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职责难以划清,大家就各自为政,结果出现了“五顶大盖帽难管一条狗”的怪事!此仅为一例,我们的城市管理、农村管理、行业管理等领域此种现象还少吗?诸如“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顶破草帽”、“七个部门管不了一个菜篮子”、“五顶大盖帽管不了一个客运站”等等,怪像真可谓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行政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作风存在问题。人们常常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行政执法部门人员一遇到侵犯群众权益的案件,往往习惯于回避自身监管职责,动辄借口没有“强制权”、“执法权”,不愿积极执法作为,化解纠纷,解决问题。五部门审一个蛋的笑话,是极为经典的推诿扯皮官僚作风的写照。五部门工作人员为了一个小小的蛋,互相推诿扯皮,谁也不愿负责。最搞笑的是工商部门和质监部门,一个说他们负责流通领域,只能检查鸡蛋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至于鸡蛋是鸡生的,还是人造的,他们追查起来也很有难度。一个说鸡蛋没有国家安全标准,没有明文规定,应该是什么样,应该具有哪些特性,所以不好给出结论。说起来,五部门中只要有一个敢负责任的工作人员“实力用心”,这件事情怎么也能解决了。结果大家不敢负责任,一起来“捣糨糊”,把事情越搞越复杂,以致酿成笑谈。
现在,“部门多、权限不清、协调难”已演变成不少部门行政不作为的借口,说穿了还不是各自为政,敷衍塞责,只知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而置人民群众利益于不顾。当然,从道理上来讲,医治此顽症可从完善制度和整顿官德着手,各级政府也为此作出不少努力。如建立“大部制”,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如建立“首问负责制”,凡首先接受群众投诉或咨询的部门和人员,必须“一竿子到底”,积极协调处理后保证直接负责给群众答复等。然而,多少年下来了,此类“庸医”和“庸官”现象却愈演愈烈,真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