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择人并不止于观察“举手投足”
(2008-07-13 11:40:03)
标签:
杂谈高考教育张孟苏新加坡 |
分类: 教育系列 |
题记:一所普通高中,一个“非尖子生”,一份并不理想的高考成绩,却被洋校录取并获得20万元奖学金,究竟需要哪些“高招”?高考能否改为观测“举手投足”?
这几天,各地状元秘笈、录取佳音,包括某某学生成绩如何优秀,被多所外国名校录取,都是在重复往年的故事。惟有一例,缓解了我们关注高考的猎奇疲劳,那就是武汉东湖中学一女高中毕业生张孟苏,总分只有445分(文科),却被新加坡一大学录取,并获得20万元奖学金。她是如何曲径通幽的呢?
1、乐于助人赢得机遇。张孟苏到武大参加一场招生咨询会,不巧下了暴雨,赶到时招生人员已在撤展了。西南大学的一位女老师在拆雨篷,因为个子矮,显得分外吃力,张孟苏见状就走过去帮她的忙。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坐在一旁的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师看到了。张孟苏准备离开时,对方叫住了她。
2、不明真相善于自保。新加坡高校的老师让她去酒店详谈,她怕碰到骗子,连忙给同学发了一条短信,让她半个小时后给自己打电话,发现情况不对就报警。张孟苏笑言,没想到真碰到了一个大好的机会。这是她事后的回忆,虽然与录取没有直接关系,却表现了女孩的胆量与机警。读到这,想起了女研究生在火车上被人贩子拐卖到山区的事。
3、英语汉语见机行事。在酒店半个多小时的面试,张孟苏时而用英语,时而用普通话,向5名面试考官推销自己。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得知张孟苏综合素质如此全面,新加坡老师决定预录她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看来,这样的考试不用备考,功在平时。
4、从小历练独立品格。张孟苏一年级就学会了做饭,之后还学会了洗衣。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张孟苏到武汉一些公司求职,吃了不少苦,也积累了大量社会经验。高中三年,她一直在外租房子住,学习生活没让妈妈操一点心。看看我们身边,多少孩子二十岁了,从不洗衣,从不做饭,很少独立处理事情,遇到良机又何妨。
5、学习之外别有洞天。班主任柴迎宪老师说:高中三年,张孟苏一直是“活跃分子”: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团支书,经常为宣传海报等事情熬夜;担任校文学社社长,带领社员组稿、编辑、拉广告,出了一本文学刊物;发起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同学去老区体验生活……在同龄人中,张孟苏是一个“强人”。
6、勇闯社会交友长识。张孟苏去学跆拳道和书法,总是一边帮老板做事,一边学习,这样别人都不收她的学费。学韩语,她一番言之有理的巧言,让老板给自己免费。她说:“我的朋友遍及全国各地和国外部分国家,这次马上去新加坡,就有朋友来接我,他们都不是从网上认识的,而是在国内比赛和平时打工中交的。”
这些高招不是作秀,不靠临阵磨刀,正如湖北省今年高考作文题所言:看你“举手投足”之间,素质和能力,是一个既抽象又实在的东西,而一言一行一般反应了平时的教育与养成。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总顾问陶宏开认为:张孟苏从小就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使不被新加坡大学录取,进了独立学院一样出类拔萃,将来走上社会,一样会是出类拔萃的人。
我国的教育实行的是单一评价机制,有人担心,新加坡仅凭偶然的助人为乐就录取是不是太过草率,是不是评价也过单一,其实不然。人家不是因为一个偶然发现而当场拍板,不是一人说了算,而是有五人面试这样相应的保证程序。据笔者与国外招生的有限接触,感觉他们考评学生时不只看其学习成绩,还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观察其综合素质。他们的面试并不看你问题回答得对不对,而是考察你反应能力如何,自信心如何。他们不仅要看你的言行,还会查你的平时纪录,一般还会测试你的卷面能力。大家不要忽视了,这则新闻所报道是只是预录,相信别人的奖学金也是钱。而这所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相当于中国的专科学校(国内媒体称大学),它的最大特点是培养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将来为社会提供实用人才。张孟苏的表现和素质正好吻合了该校的要求,被其录取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如果我们的孩子只考了国内的一个三本(独立学院),如果也有张孟苏这样的机会,相信很多家长会心动继而行动,就怕是自己的孩子没有她这样抓机会的素质和能力。看举手投足录取人才,这样的新闻在国内也不乏其例,但人们不排除是作秀者被别人作秀。而新加坡学校看举手投足,是抓住现象探究本质,是值得信赖的。这例录取反而让中国的应试录取显得比较尴尬。
其它文化时评文章链接:
文明就是请高贵者弯腰让卑贱者仰头
我在澳洲天体浴场的“艳遇”
难忘温总理在地震最初两天的几个细节
俞敏洪关于人生的7个经典比喻
上海的满分《他们》能否感动我们?
中国与新加坡高考作文题谁优谁劣?
径赛“预震”:中国人谁帅呆谁惊呆?
中国用人成败拿制度说事还不够格
富豪校园征婚女大学生如何接招?
普京,拒做女人“生活资料”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