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六)

(2011-01-09 16:15:54)
标签:

美国

龙泉寺

佛法

基督教

佛教

文化

分类: 寺院报道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六)

 

  问:你信佛以后,您的家人和朋友不信佛,您如何把佛法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于先生:我认为当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够的时候,或者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时候,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譬如说你把你的手指伸到眼睛的上部,超过你的水平视线,让它逆时针旋转,让你的手指慢慢旋下来,旋到你的水平视线以下,这时你会看到它已经变成顺时针旋转了。这个是在哈佛大学上课时一个教授讲的,他说很有意思,他讲这个的时候,有世界五百强的高级经理在讲完之后五分钟,还在那里比划着思考着。你看同样的东西,视角不一样,你得出结论会完全不一样。现在社会上的人,追逐短期的享乐,他们不在乎死后,不管什么来生,今世,什么都不管,我反正也没有对以前的记忆,我不在乎。这个就是因为他们眼光比较短浅,如果他们能够知道人的生命是无限的,人的生命在不断地轮回,他明白里面的因果报应的话,他做事、看问题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六)

 

  我的很多朋友和家里的人,他们不信佛,怎么去影响他们,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他们。如果你能够让他们觉得你现在跟以前不太一样了,他们就会很好奇地关心你是怎么回事?一问,原来你是在学佛,在修行。他们看到你学佛修行,对你有这么大的正面积极的影响。他马上就来了,问你能不能带他去看一看,学习学习,接触接触佛法,这不嘛,我爱人的朋友经她一介绍马上就找上我来了。

  前一段时间我在这里体验生活的时候,我二姨突然去世了,当天晚上我就往回走,贤威法师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哪里,我就跟贤威法师说,我二姨去世了,我在下山的路上。过了一会儿,贤威法师就给我发一条短信说,师父安排准备给我二姨超度亡灵。当时这些情况我不是很明白。第二天我回来问了一下,了解清楚了,然后我就跟我二姨家的女儿和儿子,还有我母亲,还有我小姨打电话,他们这些人以前都是用常人的角度,用常人的认知去看问题。他们认为人死了就没有了,心里很难过,特别悲痛欲绝。然后我就给他们讲人的生命是无限的,这一生时间缩短了,他往生到别的世界的时间就加长了。然后我告诉他们说,我二姨积了很多的功德,师父、法师们亲自安排超度她的亡灵。一开始他们还是很难过的,我就来回给他们讲,慢慢他们也就不那么难过了,变得高兴了。他们也觉得是那么回事,觉得如果真是这样的那也挺好的。那天我打了将近两个多小时的电话,我挨个做思想工作,挨个去安慰,到最后确实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表现是不一样了,一开始个个都哭的不行了,后来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你的亲戚朋友对你是有信任感的,你不要把一些东西强加给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给他们讲,因为他对你有信任感,只要你说的在理,慢慢他们也就会接受。不要急于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接受,这里面有很多道理比较高深,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接受的。毕竟佛法里面的很多东西跟尘世间的都是反着的,他们在接受上需要一个过程。另一个就是我们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好了以后,别人一看确实这个东西有很好的效果,这样一个好的东西我为什么不去接触不去学呢?一个人可以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你可以去影响你身边的人,你可以去影响家庭,你也可以去影响社会,不要小看一个人的力量。

  问:您好,感恩您的讲座,我对您讲座中三点比较“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第二点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第三点就是看到您的心量在不断地扩大,这也就是佛法的力量。我有一个问题,接触佛法后对您的生命有什么真正的期许,比如说佛法讲在境界中成长,当遇到顺境与逆境的时候,您对佛法将会有什么改变?

  于先生:我来龙泉寺跟大家接触之前,我确实是存着常人的观点,和常人的那种思维定式,碰到顺境时比较高兴,碰到逆境也会比较郁闷。我两三年以前没有白头发,就是在工作中碰到过一个很大的挫折,那件事情不是我做错了,当事人把责任推到我身上,导致我觉得特别委屈,特别郁闷,那段时间情绪非常低落。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早点接触佛法,知道其中一些博大精深的道理的话,碰到那件事情,就不会对我的身心产生那么大的负面影响。跟大家接触之后,现在我如果再碰到那种逆境,再碰到那种挫折,看问题的视角与原来将会是截然不同的,我觉得这也是在锻炼我的心性,在提高我,让我成长。就像我刚才讲的手指旋转地那个例子,在头顶的时候是逆时针,在下来的时候变成顺时针了。就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你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将来可能还会碰到不顺的东西,当逆境出现的时候,我会微笑着面对,没关系来吧。我们有佛法的加持,一切的困难,一切的逆境,都不算什么,“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也做得不好,但是过来以后,我在接触了师父,各位高僧大德,看了一些书以后,我看问题的角度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唯一感觉遗憾的是应该早早接触佛法。这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物质的东西是可多可少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可或缺的,你缺了以后就会出现这个那个的大问题。你看我过去工作里面,碰到了不顺心的事情,给身心造成的很大的打击,我在职场里面在非常短的时间可以取得财富方面的巨大成功,但是因为没有智慧把持不住,结果是暂时得到了最终也与你没有关系,因为你的认知水平没到那个程度。当时是不理解常在河边走必定会湿鞋的道理,不理解肥皂泡不管吹得多么绚烂,多么美丽,它最后的结果就是破碎,现在这些道理通过学习后全部都理解了,将来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问:您在美国呆了很多年,您认为基督教和佛教有哪些差异?

  于先生:我对于基督教和天主教以及佛教都没有深入地研究,都是浅尝而已。对基督教,天主教,佛教,我觉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是觉得看什么更适合你。我是一个中国人,佛教在中国有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渊源,我有民族情结和爱国情结,可能我会更加喜欢接受佛教的东西。我在美国那边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到很多地方去旅游,景色什么都非常好,当时我就来一句话,这么好的景要是搬到中国就好了。我在美国对我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我只是一个过客,最终还是要回去的,不管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还是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所以再好的景对我也没有什么意义。就像从美国回来的一个管理学的教授,他在美国呆了好多年,他把对美国的感受用一副对联说了出来,我听完以后深有感触。他说:“美国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国内是好脏好乱好热闹”。(大家都大笑了)

  问:关于精神方面,对我来说,比如名啊,利啊,比如艺术的感受,与佛法的有什么区别,您自己的一些体会?

  于先生:名利这些东西,我以前也孜孜以求。我年轻的时候也崇尚点什么名牌,流行什么就去弄什么,这几年对于物质的东西看得越来越淡了。随着对很多事情的理解的加深,现在当我去买东西时,虽然那些牌子我都知道,但对那些东西都不太感兴趣。对于衣服包什么的,适合我的,舒舒服服就行了,我不再追求那些。物质的东西真的可多可少,甚至可有可无,这是发自内心的,物质的东西不是很重要的。名利的追求东西真是身外之物,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却是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的快乐。我对宗教的东西理解并不是特别深,但是我感受到,有宗教信仰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的一个最大的差别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大都非常快乐,这一点在我在龙泉寺呆的那几天里也得到了再次印证。上次我跟那个烧锅炉的张师兄,我问他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他说我最大的快乐是帮助别人,善利他人。我说你最大的享受是什么,他说我人生最大的享受是学佛修佛。他是发自内心的,一个人忽悠你,还是真心的,像我们这种智商和情商的人还是能看得出来的,我在我的心得里面写过:如果在山下一个人跟我来说这个,他穿一身迷彩服,皮肤晒得黝黑,给我来这个,我就会琢磨,你是不是来捉弄我,你是不是想侮辱我的智商和情商。但在这儿,结合我对龙泉寺的了解和体会,他跟我讲这些我是深信不疑的。对名利这个东西,大家看得越淡越好,还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东西,这个东西会让咱们受益无穷。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六)

 

 

  贤启法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讲座就到这里,大家也从于先生身上领受到了很多好的东西,尤其是对外界事物学习的心态,谦虚的心态,擅于思考,没有局限性。就像于先生讲的那样,再好的东西,我们内心的素质境界不够的话,也把握不了它。所以按照我们佛法指导的次第,好好在自己的缘起点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方向对了,就坚持走下去。

  于先生:其实我来龙泉寺非常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工作生活当中,越来越深刻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不够,远远不够,来到龙泉寺这边就是想通过对佛法的了解学习,来加强自己的智慧,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工作生活学习,希望有机会能够向各位多多学习。(完)

 

 

相关链接: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一)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二)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三)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四)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五

一个高级经理人2011年1月3日在龙泉寺的报告(之六)

 

一位高级经理人在龙泉寺的体验心得(之一)    (12月13日龙泉日记)

一位高级经理人在龙泉寺的体验心得(之二)    (12月14日龙泉日记)

一位高级经理人在龙泉寺的体验心得(之三)    (12月15日龙泉日记)

一位高级经理人在龙泉寺的体验心得(之四)    (12月16日龙泉日记)

一位高级经理人在龙泉寺的体验心得(之五)    (12月17日龙泉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