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龙泉日记

标签:
德尘居亚硝酸盐龙泉寺暖棚豆腐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2月13日龙泉日记
又迎来了新的一周。天气非常寒冷,手伸到外面都会觉得冻人。严寒中,清风古刹里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冰封的水库
用过早斋,香灯组的义工们在晨曦中有的开始洒扫大殿,有的去提开水准备供水,有的静静地将一盏盏酥油灯点燃。德尘居文化、慈善、弘宣三大部的义工们照旧热火朝天地进行清扫,每周一上午九点的例行安全卫生检查就要到了,
今天是初八,七点钟贤世法师在见行堂佛堂给居士们传授一日一夜八关斋戒。越来越多的同修希求多受戒,法师又为专门留下来的一部分同修传授了一周的八关斋戒,并且特别提醒大家不仅要注重戒相,做好内心的防护,同时要更用心地体会受戒的真正内涵。
缘念之后,工程部的义工们在寒风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了加强安全,工程部周末的时候开始在见行堂南侧用架子管安装围栏,今天继续加固。机动组在北配楼北侧清理路面。之前施工时地上留下了不少石子、沙子、水泥,时间长了都黏住了,大家便用镐头、凿子一点点往下剔。这里一点太阳都照不到,吴志超说:“一大早最冷,手很快就冻僵了,干了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跑回屋里去喝点水暖和一下,然后又跑出来接着干。大家都很欢喜,本来十点半收坡,可是一直干到快十一点,大部分路面都清理出来了,装了好几十袋子的渣土,明天准备用铲车拉走。”
德尘居烧坏的锅炉周六就修好了,这台锅炉是2006年7月份开始启用的,厂家希望寺里更换一台新的,但是向来“勤俭持家”的贤立法师哪里舍得,最后由工程部的唐工把裂开的口子焊接好了。下午放香,停了一周的洗浴恢复了,烧锅炉的张师兄很专注地为大众烧着锅炉。该用药石了,维修组的贾虎峰等几位师兄还在斋堂西侧小门给大家安装灯。
今天,寒风没有挡住山下居士上山的脚步,诵《大般若经》的居士将近有四十位。夜幕降临之时,从流通处传来清净的木鱼声和整齐的诵经声。在居士楼,客堂义工们每晚的学习七点准时开始了。随着寒冬的来临,一些同修患了感冒,最近客堂义工们专门诵《药师经》为同修们回向。晚上僧团诵戒。
严寒中,龙泉古刹充满着温馨与和合;严寒中,龙泉古刹汇聚着成长与提升。
清香四溢的乐满园
下午,斜阳照耀着暖棚,里面温暖湿润,生机盎然。丁亚娟、王淑云、范晓娥几位义工正在用红色的布条缠在篮子和框子,还一一系上蝴蝶结。原来,从冷棚移栽的三畦小油菜经过二十多天惬意舒适的温室生活,一会儿就要收获啦,这可是暖棚建好后收获的第一拨菜。大家已经拔了一颗小油菜,用精美的礼品包装袋包上根,摆放在一个纸杯里。贤乐师看着大家津津乐道的样子说:“哎呀,是不是太做作了!”丁师兄马上快言快语地应道:“法师啊,这样透着喜庆,预示着咱们菜园将来红红火火!”
陶醉
大家提着菜篮子来到地头,一颗颗壮实的小油菜仿佛在用盈盈的绿意唱着一首快乐的歌。“我都舍不得拔!”贤乐师蹲下身说道。小心翼翼地拔下几颗,轻轻地抖掉根上的土,贤乐师禁不住把油菜捧到鼻子前使劲闻着,连说:“嗯,香,真的很香!”那幅陶醉的神情如同小孩子得到了最珍爱的宝贝,惹得暖棚里笑声一片。
大寮的厨师长马路师兄,还有流通处的张会云和王作丽、客堂的郑老菩萨、文化部的吴静也都闻讯来摘菜了。好清新啊,每个人的眼里这时好像只有晶莹碧绿的菜了,不一会儿一个个篮子里就装满了,每棵菜都像摆放鲜花那般精心。
有同修请贤乐师说说此刻的感受。“所有的,都凝聚在一个‘香’字里了。”贤乐师说:“真正到这一刻,这种感受是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你去发心,去承担,从头到尾经历所有的一切,今天终于有成果了,确实很开心。就如同你种了一棵果树,请别人去吃果子,果子很甜,那种感觉是很好的。这让自己对农场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禅菜(茶)一味
绿意浓浓的菜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马路师兄说:“别看我不经常来干活儿,可是从最早满师和乐师他们盖这个棚子,我基本上每天都来看看,后来我们也过来帮着撒牛粪,这才真正体会到大伙儿的不容易,感觉吃这个菜,真的应该念恩。”
昨天午斋过后,师父和几位法师来到了暖棚。贤乐师回忆道:“师父说,一步一步地去做,每件事情你都努力地去实干,每一步你都会有成就,自己就会有信心,大家也能有信心。这样,内心的相续就一直都在良性循环当中,内心就有力量。”
第一批小苗一眨眼长成了。或许在师父眼中,我们亦如颗颗幼苗,需要去历练,需要去提升。久远劫来,不知道师父一直在用怎样的耐心,默默地培育着我们,默默地期待着我们哪怕一丝一毫的心灵成长。
磨豆腐,究竟磨的是什么?
就在暖棚收获第一拨青菜之时,大寮的净人李俊师兄等几人正准备在寺里的豆腐坊做豆腐。
今天一大早,大寮就将50斤黄豆泡在大桶中,经过六个小时的浸泡,豆子的体积几乎膨胀了两倍。
泡豆子可以视为做豆腐的前行,正行按道次第,主要有四大步骤:磨、煮、点、压。
磨,就是将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煮,就是将室温的豆浆循环加热到100°C,这时出来的是浓豆浆。点,就是使用卤水点豆腐的传统制作方法。压,就是将点卤水后变成的豆腐花,用压制的方法将水分除去而成为豆腐。
2、磨豆腐之“磨“
经过一个多小时,两屉豆腐做好了。药石后,又有两屉豆腐也做好了,一共约100斤实打实的北豆腐。
同是做豆腐,在寺院里会别有一番体会。大寮厨师长马路师兄从暖棚里回来后,就来到豆腐坊,他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首先,要肯于被‘磨’。就像开始磨豆浆那样,磨啊磨,最后将杂质除去,磨出豆浆来。”这有些像我们的历事练心,最后被磨掉棱角,磨去习性,在磨砺中成长。
“其次,要肯于被‘煮’。不怕煮,甘愿煮!”的确,修行也是这样,不怕煎熬,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
“第三点,还要肯被‘点’。在我们这个豆腐坊,一锅豆浆放进卤水,结果就成了豆腐。而在龙泉道场,我们学修佛法,感觉师父也在用一种神奇的东西去点化我们,让我们成才,最终让我们成佛。”卤水的学名为盐卤,它有使蛋白质凝固的作用。有道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点颇像佛门中的烦恼及相应对治妙法,如对治贪(欲)心重者,当修不净观;对治嗔心重者,当修慈悲观;对治痴心重者,当修缘起空观;对治散乱心重者,当修数息观……
最后一点就是压。虽然从豆浆到豆花,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不经过一番压制,并不能把软锦锦的豆腐花压缩成结实的豆腐。压力也是动力,人们往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的生活条件容易腐蚀人,沉湎其中便会走向颓废乃至灭亡。这是古往今来从无数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金玉良言。在漫长的学佛修行之路上,我们也要去伪存真,去糟粕存精华,去烦恼现菩提,去杂染现清净,将水份或尘垢一一净除,尽显真如本性。
5、磨豆腐之“压”
7、磨豆腐之“成品”
噢,磨豆腐磨的究竟是什么呢?——原来正是我们的心啊!
一位高级经理人在龙泉寺的体验心得(之一)
作为一家大型国企从事商务管理的高级经理,我曾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工作多年。几年来,我几乎读遍了哈佛、沃顿、哥伦比亚、长江和北大等世界知名的商学院,学了不少知识,但总是感觉精神层面的东西摄入的太少,尤其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经常感到内心很浮躁,难以静下心来好好做事情。近日听一位朋友说北京龙泉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非常好,学诚方丈的佛学造诣非常深,便决定请了几天假体验寺院生活。
周日来到寺里,我有幸拜会了学诚方丈。虽然他有那么多头衔,但一接触却发现他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人。通过交谈发现他对很多事情有非常前瞻的理解和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他对佛法的深入浅出的精辟理解,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深深为之折服。与学诚方丈短暂的交谈使我内心对佛学的大门缓缓打开。
今天是我来寺的第二天。用早斋的时候,除了其他菜以外,又上来一些昨晚剩下的炖白菜,我刚要吃,却犹豫了一下放下了,因为记起了谈健康的书上所说的隔夜的菜不能吃,因为里面含有亚硝酸盐,对人体不好。于是我就把一片掉到地上的炸馒头片和用过的餐巾纸一同放到了菜碗里,准备倒掉。对面的一位师兄一定看出了我的想法,便善意地悄悄提醒我:斋堂的饭菜是不可以浪费的,还是把它吃了吧。我又看了看碗里的白菜,运了运气,但还是没有冲破脑子里科学知识的束缚,实在是不想吃下去。对面的那位师兄看出了我的为难,小声说:“你给我吧,我帮你吃掉。”
我端起碗来给那位师兄的时候心里极其矛盾,是让他吃呢还是不让他吃?按照寺里的规矩可能是应该吃掉的,但是里面会有含量很高的亚硝酸盐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况且碗里已经放上了用过的纸巾和掉到地上的馒头。只见那位师兄把纸从里面拿了出来,把馒头片用嘴吹了吹后就放到了嘴里,然后捧起碗来把白菜给一口一口非常认真地吃了下去,吃得非常香甜。
看到那位师兄的一举一动,我顿感自愧不如,在那一刻,我的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我立刻双手合十,默默祈求:愿佛菩萨能够用功力为这位不知名的师兄化解掉吃下去的隔夜白菜里的亚硝酸盐,并祝愿他永远身体健康!
昨天下午,我参加了仁爱基金会的感恩汇报会,今天有机会到寺院各处走走,也接触到了不少常住义工。他们每一个人都很真诚和淳朴,不管是种菜也好,扫地也好,做饭洗碗也好,每个人都是那么地快乐,那么地热爱着自己的工作。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每一天都在实践并体会着一个很高的境界——给与永远比得到更愉快!在这里,我看到了以前在教科书中所学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很难见到的一种理想社会的缩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有感而发,我还写了一首小诗:
相约龙泉寺
循着穿越时空的龙泉之声,
一颗流离的心,
漂泊到凤凰岭下的龙泉寺。
巍巍凤凰岭,
承载着涅槃凤凰的不朽传说;
龙泉古寺院,
烙记了一代宗师的弘法足迹。
听!
那划破寂静的晨钟暮鼓,
曾激荡起多少内心深处的感激情,
看!
那迎风傲雪的老槐古柏,
又曾呼唤出多少沉睡已久的报恩心。
那千年逢春的银杏,
岂能只归功自然,
她冥冥昭示着佛法的广大无边。
那万年流淌的龙泉,
涌流的不是春水,
分明是佛祖普度众生的慈悲热泪。
天地星辰日月江河,
见证着这里凝成的淳朴和善良。
春夏秋冬雨雪风霜,
记载着这里洋溢的无私和真诚。
朋友啊!
也就是在今天,
我的心突然发现。
我想约你一道,
在万里霜天下,
在醉人夕阳中,
我们肩并肩
走过那座目睹历史沧桑的金龙桥。
一起从尘世走向法境,
去找回迷失多时的我们。
让我们再回到从前,
回到那留存心中的美丽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