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月16日龙泉日记

(2010-12-17 09:25:54)
标签:

贾虎峰

云水

龙泉寺

金龙

新水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2月16日龙泉日记

12月16日龙泉日记
 

寒夜中的突击

  由于气温骤降,新水包的管道昨天下午出现冻裂,工程部迅速进行检查,并冒着大风和严寒连夜抢修,目前大家仍然在积极尝试各种办法。一早,工程部杨品勇师兄简要介绍了整个过程。

  昨天下午三点多钟,工程部的师兄在修理德尘居水管时发现没水了,负责水电组的吴攀便带着人查找原因,找来找去就找到新水包来了——原来这儿的水不流了,把水管开到最大,还是没有水,于是马上请杨品勇师兄和水电组的老义工贾虎峰二人赶到现场。一查,发现是从新水包到云水堂的水管冻住了。之前出于对寺院施工方面的考虑,这段水管没有埋,只是做了一些保温处理。往见行堂那边走的水管声音明显不一样,虽然里面有没有冰不好说,但可以确定水还在流,然而往云水堂那边走的水管很明显是冻上了,主要在裸露在外的水管出现了结冰现象。杨师兄表示,这种情况当时是有想到的,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周到,把各种情况都考虑到,提前采取措施。

  水管冻上了,只能采取加热措施。大家现场讨论,想了好多办法,譬如在里头用电暖器加热烘,这是最安全的做法,但是非常慢。第二种做法是点明火烘,这种做法效果快,但是处理不好容易失火,不符合安全要求。最后师兄们决定一方面从室内加热,通过热交换一点点把室外管道里面的冰融化掉,另一方面把室外的管道包上棉被,加强保温。

  于是大家赶快联系客堂,管库房的两位老菩萨很发心,马上提供了30多条旧棉被和12个热宝,这样可以把热宝加热后裹在棉被里面。这时已是晚上七点多了,先是水电组的所有义工全部上,后来发现人手还是不够,于是把突击队、机动组和设计室的人员也都调过去,将近有二十人,大家冒着刺骨的寒风包管子、接电源。

  大家先集中包管子,然后用电暖器烘,这种做法虽然保守,但是稳妥。包完管子已近晚上九点钟了,后来发现热保不够,得用炉子。于是大家就到暖棚那边借来炉子,煤也一起搬上去,先在平地上把炉子点着,然后抬上去。昨晚的风特别大,烟很浓,还得加烟囱。

 

12月16日龙泉日记

 

  “大家就黑灯瞎火地在鼓捣半天,昨天晚上的风特别大,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我都考虑暂时停下来了,但大家都很发心。”杨师兄说道。

  考虑到夜里太寒冷了,第二天大家还要照常承担,而白天光线好,操作起来比较安全,所以大家决定维修工作留到第二天白天继续进行。杨师兄安排在场的大部分同修回去休息,他和水电组吴攀、老贾、傅兴武、乌阿蒙和苏清现六人留下来照看。此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了。贾虎峰、吴攀、乌阿蒙、傅兴武坚守了一夜。

  今早四点多钟杨师兄等又赶到新水包查看,大家商量采用明火加暖器的做法来化解掉冰。另一种办法使用保温袋,但效果如何上午还得研究,因为以前没有用过。这种办法保温效果可以,但化冻效果还不好说,化冻还是用明火效果较佳。大家还会选择在中午温度高的时候,用烘烤和热水浇等多种办法相结合的方式,看能否有突破性进展。

 

12月16日龙泉日记

 

 

云水堂水包管道的抢修

  水包工地上,工程部水电组贾虎峰、吴攀、乌阿蒙、傅兴武四位义工,经过昨天下午、晚上、今天凌晨,直到早晨,经过半天和一个整夜的奋战,快六点时被突击队的两任队长宋立位和胡伟杰替换下来,回去稍事休息。

  上午8:15,杨品勇师兄在居士楼202主持工程部集体缘念。他总结了迄今的进展,针对今天一天的管道解冻抢修,调兵遣将,进行部署:

 

12月16日龙泉日记

 

  大家昨晚药石后得知管道被冻,纷纷主动跑了过去,齐心协力:有的包保暖层,有的运柴运碳,有的生炉子加热,经过一夜的奋战,基本上把管井里面的冰给化了。现经过法师批准,准备在室外用炉子进行加热。

  李源泉、宋立位,带领两名突击队员,一起去工人新区了解暖气炉子怎么用,熟悉安全性能、注意事项等。现在就去!

  李源泉你们了解情况后,两个人去替换宋立位和胡伟杰——他们还没有用早斋哪!其余两人午斋后再接替他们。

  留下两名突击队员,一会儿运煤去!

  机动组吴志超,派一名组员帮助老张运煤,剩下的午斋后到水包工地待命!

  十点钟,苏清现、董占全,咱们三人到南线看看管线怎么回事,做一下准备工作。待老贾他们吃完饭后,再一块商量具体抢修方案。

  ……

  缘念时,几位净人手中已经拿着热宝,看来哪怕有一小份热也想发挥出来。缘念后,当义工们走出居士楼碰到于清华老菩萨,听说要抢修管道,于老菩萨马上表示如果需要毛毯请言一声。

  11:40,刚刚用完午斋,水电组的义工们就来到云台锅炉房,焊接炉底。

12月16日龙泉日记

暖气炉子

 

  下午14:30,他们在新水包管道井旁边生炉子。此时,室外实测温度为零下3°C。他们试图烘暖裸露在外的十米管道,但一直到晚上药石前,仍然无法实现循环水。19:00,杨品勇师兄测得室外的温度已达零下6°C。他马上召唤水电组和机动组义工,将已经解开的厚棉被重新包裹住。

  到了20:00,贾虎峰师兄解释室外炉子无法实现热循环的原因,是相对露天的广大空间热源的热量太小的缘故。

12月16日龙泉日记

 

 

  有佛法,就有办法。

  经杨品勇师兄与贾虎峰师兄认真商量,请益法师后,作出下列几项决定:

  暂停室外炉子的烘暖,只保留室内供暖;

  明天首先解决供水问题——用消防软管将新水包的水直接抽到云水堂水包;

  贾虎峰师兄与水电组义工夜晚值班,一起商量明天供水细节;

  在裸露管道外面建暖棚,然后在里面生炉供暖;

  突击队员明天早殿后,前来接替水电组。

 

12月16日龙泉日记

 

  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那样,问题总是出在薄弱环节上,魔鬼常常隐藏于细节中 

  当我们抱着侥幸的态度“只裸露这么一小段,应该没什么事情”,“还没到最冷的天气,不用深埋大概不会被冻”,上苍如同佛菩萨,偏偏就示现给我们以无常。

  管道被冻,按说是件坏事,但对于佛弟子而言,任何境界,都是我们历事练心的好机会;任何境界,都是我们成佛的资粮。无论从锻炼意志力、堪忍力、念知力,还是组织力、协调力,和合力,抑或信愿力、策划力、决策力等等,相信参与抢修的每一位义工菩萨都会收益良多。

12月16日龙泉日记

 

 

 

扫出一颗专注心

  现在廖丽琴师兄和南老菩萨等几个人,每天负责清扫寺院。

  廖师兄第一次去扫金龙桥时,领了工具,拔腿就跑,赶着去扫地。南老菩萨在后面追着说“你那么着急干嘛!现在时间还早,太阳还没有很高,比较冷!”廖师兄则考虑,天气冷那早点扫完早收坡。已经扫过一段时间金龙桥的南老菩萨和农师兄同时都大笑起来,老菩萨说,“你以为金龙桥好扫?快不了!你自己扫一次就知道了!”

  廖师兄拿着扫把在金龙桥上扫,扫着扫着,一阵风吹来,刚扫拢的落叶还未来得及清理掉,被风一吹又四散去了,急得人跟在飞舞的树叶后面追赶。终于等它再次落稳停在地面上了,赶紧向另一个方向扫,还没扫好,风又来了,落叶又是满地飘散,又要再一次地扫。几次风吹,廖师兄也得到一点经验了,先观察风向,等风一停立刻下手,扫拢了就往撮子里面收,及时清理,以免再遭狂风吹散。

 

12月16日龙泉日记

 

  扫的过程当中才发现,地面的石板坑坑洼洼,沟沟坎坎,树叶和灰尘都集中在石缝里,要非常小心才能把它们清理出来。

  用心扫了一上午,把金龙桥打扫完,就已经十一点多了,到午斋时间了。因为时间太紧,廖师兄感觉山门口那段还是打扫得不够完美。

  廖师兄感觉,扫地的结果不是目的,而扫地的过程才是重要,专注在每一个动作上,一下一下,让心专注,让心清静。

  每一天每一件事情,都是在让我们的心专注。曾扫过金龙桥的田素兰老菩萨说,当他扫地的时候,他只有扫地,法师从自己身边走过去都不知道。曾有一次,八位法师排班走过金龙桥,第八位法师走过身边自己才看到。一位法师曾说过,田老菩萨扫地的境界也是一种禅修的功夫了,接近于禅定心无杂念。

  当我们专注的时候,才能真实地看到自己的内心,才能认识自己当下心的状态,然后才知道如何去调整,如何去把握。内心沉静下来了,念知力、觉察力、观照力、抉择能力也才能培养形成,而智慧就在于这些能力的养成。

 

一位高级经理人在龙泉寺的体验心得(之四) 

  这两天在刺骨的风天里东跑西颠在龙泉寺内外拍风景照的时候,把龙泉寺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到了我的脑海之中。如果有人问我几天下来对龙泉寺的印象,我会告诉他:龙泉寺太美了,龙泉寺里的人更美!如果有人问我在龙泉寺这几天有什么大的收获,我会告诉他:龙泉寺的威力太大了!能让我在短暂的几天时间里,对几十年来所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也有可能有人会不太相信地说:说得有点大了吧,几天的时间竟然会对你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朋友,如果你这样问的话,我会很认真地告诉你:其实我只是把此行对我的真实影响说了一半还不到,我的真实感受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那便是“俗人误入山寺中,抛却尘念诵金经”。

 

12月16日龙泉日记
 

  为什么说龙泉寺美呢?等我把这几天从不同角度拍的照片选出一部分发到网上来,你就有感觉了。为什么说龙泉寺的人更美呢?先让我给你讲几个这两天接触下来的人的故事。我在斋堂用斋时认识了一位从山西大同来的姓张的朋友,他是这边的一个楼里烧锅炉的,穿着一身迷彩服,一看就是一个做粗活的人。我问他在这里多久了,他说呆了大半年了。他告诉我他以前是在老家做出租摩托车三轮车生意的,那时天天满脑子想的全都是如何如何为自己赚钱,而从不考虑别人,但现在不一样了。从来龙泉寺学佛以后,天天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如何去帮助别人,而不是考虑自己。你看这一反一正体现了人生观的多么大的变化啊!我问他在这里呆的感觉如何,他说简直是太棒了!我故意问这里天天生活平淡无奇,粗茶淡饭何棒之有?他问我是不是修佛的,我说不是。他说这个你可能就不懂了,因为他作为一个修佛的人,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快乐是帮助别人,善利众生是快乐的最高境界。而对于他来说人生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学佛修佛,而这一切在这里都能够让自己得以实现,你说能不快乐吗?我问他准备在此长期住下去还是打算什么时候回老家?他反问道:这里这么好干嘛要回家,下山以后我知道不可能找到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他说话的时候边上的一位大姐插话了,说张师兄歌唱得好,把很多流行歌曲全改成佛歌了,天天乐呵呵地唱,下次可以找机会让他唱给我听!我听后哈哈一乐,心想:天天乐得都哼着小曲合不拢嘴了,看来这种快乐确实是发自内心、由里及外的。

12月16日龙泉日记

 12月16日龙泉日记

 

  说实话如果是在山下碰到张兄这么一个身穿迷彩、皮肤黝黑的人跟我说这么多高境界的东西,说什么我也不会相信,甚至我还会觉得他是在侮辱我的情商和智商。但在这里这么一个人跟我说这么一番话,我却不加怀疑地完全相信了。因为这几天下来凭借我与龙泉寺里面方方面面人的接触,并基于我对人对事的客观基本的判断,我认为他说的东西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一个烧锅炉的人有这么高的觉悟和境界,虽然他穿的不是什么绫罗绸缎,虽然他长得不够潇洒伟岸,但你能说他不美吗?!

 

12月16日龙泉日记

 

  又说起上次在用早斋时帮我吃剩饭的那个人来了。事情发生后,我心里一直觉得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跟人家解释一下,至少是陪个礼道个歉。寺院不大有不大的好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机会说来就来。这不中午用斋时又见到那哥们了,我约他饭后一起到外面走走聊聊,他欣然接受了。我们吃完饭后便开始在寺里到处溜达,并相互做了自我介绍,这样一来我就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姓林,是一个穿着工装的胡子拉碴的北方汉子,人很直爽。他告诉我原来在省里的工商行工作,做过大堂经理什么的,后来又在电视台干过一段。我问他学佛多长时间了,他说有将近18年了,这方面是受家庭影响,因为他们全家都是学佛信佛的。但他很诚实地告诉我:虽然是以前学佛时间长,但做得非常差,商圈里那些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的坏毛病他无一例外,全部沾染。对于这些坏的东西,他一开始是不好意思,后来由不好意思到习惯,然后再到上瘾。后来为了挣更多的钱以致于自己能有条件去干更多坏事时,他索性就下海了。干起了公司老板,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一种利令智昏下的罪孽。感觉真是罪过不轻,这么走下去的话人生也就完了。后来当自己发现人生的轨迹出现偏离之后,就及时发心要痛改前非。也是与龙泉寺有缘,他从网上找到了这里,于是就穿着一身单衣今年夏天过来了——他现在身上的所有衣服几乎都是寺院里面接济他的。他说呆在这里一方面在潜心学习佛法,一方面在极其认真地痛改前非,来了以后什么打水、扫地、清理厕所、洗碗烧火的事他都做过,而且是做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他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守着这么一波高僧大德和贤人居士,环境太好了,不用说想学坏,就连学坏的心都不会起了。

 

12月16日龙泉日记

 

  我向他就前天发生的事道了歉并表示感谢,他马上双手合十说这种小事他想都不想应该做的,让我不要挂齿。当问起他是什么原因会让他想都不想就去那么做,他说:惜福是龙泉寺的第一大特点。这里吃的东西都是山下众生供养寺院的,一点都不能浪费。后来我就问他那你就不怕里面的亚硝酸盐吗?他不假思索地说:里面别说不一定有,就是有那东西,他相信自己所发的慈悲心和善心也是可以解毒的。听着林老弟的话,我在感悟:精神的东西是一种多么强大的东西啊,它可以化为你生活中巨大的力量。其实这龙泉寺里像林老弟和张老兄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试想由这么一群人组成的小社会,我们怎么能对美的东西视而不见,又怎么能说它不美呢!

 

12月16日龙泉日记

 

  我和林老弟在寺里边走边聊了很多对人生和事物的看法,林老弟这么一个比我年龄小快一轮的、在寺里做平凡工种的后生,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和体悟比我这么多年下来在那么多大学里和工作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加起来都要深刻,说他是我的老师一点也不为过。记得老早以前《少林寺》那部电影里,就连寺里烧火做饭的都不能小瞧,个个身怀绝技。从林老弟身上我除了学到了有价值的人生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教了我谦虚待人和不以貌取人的应有品格。跟他在一起走着走着,我突然恍惚感觉到他的身影显得异常高大起来,他白净的面孔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光芒焕发,一个念头闪入我的脑海之中:这莫非是菩萨化身在度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