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中国当代禅意诗选读》(展示稿16)——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文化杂谈 |
分类: 近期新诗作 |
链接:购书信息
少木森《读出的禅意——中国当代禅意诗选读》(展示稿16)——
穆旦就是著名翻译家查良铮,他翻译了大量欧洲诗人作品,耳濡目染,所以他的诗有明显的“西化”味道。于是,现代诗坛就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说法:“在新诗人中,穆旦是受中国传统诗词影响最少的一个。”他自己也旗帜鲜明地呼吁过:“我长大在古诗词的山水里,我们的太阳也是太古老了。”“现代诗是否要以风花雪月为诗?现代生活能否成为诗歌形象的来源?”
然而,在他诗里,我也读出了他的禅式思维的味道。他的诗有深刻的思想,有深奥的生活哲理,但他在许多地方、在特别紧要处不说破,让你自己去参悟,这便有了中华禅的意味!
如果说知性与感性的结合,是穆旦诗歌的一个特色与特质,那么“用身体来思想”便是他的诗歌成功实现这一点的具体方案与法门,这实在与禅、道的法门异曲而同工了。
这可谓是一个极有趣的现象,也是一个让人深思的悖论:穆旦自觉地想不受中国传统诗词的影响,却不自觉地走入中华禅的语境里了。(少木森)
附:穆旦的诗(五首)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有《探险者》、《穆旦诗集》、《旗》等诗集。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等。
演
慷慨陈词,愤怒,赞美和欢笑
是暗处的眼睛早期待的表演,
只看按照这出戏的人物表,
演员如何配置精彩的情感。
终至台上下已习惯这种伪装,
而对天真和赤裸反倒奇怪:
怎么会有了不和谐的音响?
快把这削平,掩饰,造作,修改。
为反常的效果而费尽心机,
每一个形式都要求光洁,完美;
“这就是生活”,但违反自然的规律,
尽管演员已狡狯得毫不狡狯,
却不知背弃了多少黄金的心
而到处只看见赝币在流通,
它买到的不是珍贵的共鸣
而是热烈鼓掌下的无动于衷。
智慧之歌
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
这是一片落叶飘零的树林,
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
现在都枯黄地堆积在内心。
有一种欢喜是青春的爱情,
那时遥远天边的灿烂的流星,
有的不知去向,永远消逝了,
有的落在脚前,冰冷而僵硬。
另一种欢喜是喧腾的友谊,
茂盛的花不知道还有秋季,
社会的格局代替了血的沸腾,
生活的冷风把热情铸为实际。
另一种欢喜是迷人的理想
他使我在荆棘之途走得够远,
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看它终于成笑谈。
只有痛苦还在,它是日常生活
每天在惩罚自己过去的傲慢,
那绚烂的天空都受到谴责,
还有什么彩色留在这片荒原?
但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
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
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
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不知哪个世界才是他的家乡,
他选择了这种语言,这种宗教,
他在沙上搭起一个临时的帐篷,
于是受着头上一颗小星的笼罩,
他开始和事物作着感情的交易:
不知那是否确是我自己。
在征途上他偶尔碰见一个偶像,
于是变成它的膜拜者的模样,
把这些称为友,把那些称为敌,
喜怒哀乐都摆到了应摆的地方,
他的生活的小店辉煌而富丽:
不知那是否确是我自己。
昌盛了一个时期,他就破了产,
仿佛一个王朝被自己的手推翻,
事物冷淡他,嘲笑他,惩罚他,
但他失掉的不过是一个王冠,
午夜不眠时他确曾感到忧郁:
不知那是否确是我自己。
另一个世界招贴着寻人启事,
他的失踪引起了空室的惊讶,
那里另有一场梦等他去睡眠,
还有多少谣言都等着制造他,
这都暗示一本未写成的传记:
不知那是否确是我自己。
冬
更声仿佛带来了夜的严肃,
寂寞笼罩在墙上凝静着的影子,
默然对着面前的一本书,疲倦了
树,也许正在凛风中瑟缩,
夜,不知在什么时候现出了死静,
风沙在院子里卷起来了;
脑中模糊地映过一片阴暗的往事,
远处,有凄恻而尖锐的叫卖声。
园
从温馨的泥土里伸出来的
以嫩枝举在高空中的树丛,
沐浴着移转的金色的阳光。
水彩未干的深蓝的天穹
紧接着蔓绿的低矮的石墙,
静静兜住了一个凉夏的清晨。
全都盛在这小小的方园中:
那沾有雨意的白色卷云,
远栖于西山下的烦嚣小城。
如同我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
躲在密叶里的陌生的燕子
永远鸣啭着同样的歌声。
当我踏出这芜杂的门径,
关在里面的是过去的日子,
青草样的忧郁,红花样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