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孟子名句 |
【古文释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释义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什么意思?
耿爽反击美国: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吗?在3月12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耿爽强调,面对疫情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基本遵循,转嫁矛盾、无端指责不具建设性,更不得人心。“中国有句古话,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知道什么意思吗?”耿爽笑着向提问的路透社记者问道。
解释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读解
我们在《公孙丑上》里已听孟子说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都是一样的。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文章解释
与人交往问题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人说,人际关系真是太复杂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时刻存有“爱人敬人”之心,时刻“反求诸己”,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做学生的,如果成绩不好,被老师判了不及格,就要自我反省,是我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而不应该埋怨老师。做老师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打瞌睡,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的课讲得不好,学养不够,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就要努力提升水平,认真备课,而不是气得火冒三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日后要提升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古人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大家庭,上至领导,下至同学,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反求诸己”,那么,建设和谐校园就不是一句空谈。如果遇事都是互相埋怨,推诿扯皮,把责任尽往别人身上推,那么,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所以人与人相交往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而且这一门功课可能你学一辈子都还觉得不够,所谓“人情练达皆文章”,但是也有一个核心,只要你能处处替人着想,相信你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能够做到礼让、忍让、谦让的功夫。
毕业就业问题
一段长约1分57秒的“80后大学生火烧毕业证”视频,近日疯传网络。视频的主人公郑克峰,2005年毕业于湖北某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因求职5年屡屡受挫,他一把火烧掉了大学毕业证书,并用手机将这一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互联网上,在网民中引起不小震动。连日来,对此事件,跟帖者攘攘,议论者纷纷。(5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无可否认,就业问题让千千万万大学生焦头烂额,为此而轻生事件的发生也绝不鲜见。今有人用烧毁毕业证的方式来抵触反抗就业问题,公然亮世,是否在迁怒于教育,迁怒于社会?而烧毁一纸文凭,又何济于事?笔者作为今年(2010年)毕业大军中的一员,颇有感触。
“好工作是留给能力高的人,而不是留给学历高的人。”“学位是混的,本事是学的。”等说法在网上也传得纷纷扬扬,而且并不无道理。那一纸文凭,只是寒窗苦读学业生涯的一个证明,甚至只是在校受教育截止点。在通往职场的路上,顶多能当个通行证,作用微之。所以,即使是名牌大学名牌专业的毕业证,也并不能与获得一理想职位成正比。
毕业生必须辨认清楚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无可否认。但是工作,并不是毕业证给你的,社会虽然提供了工作岗位,你自己还得去争取。无论你是来自于名牌大学还是一般院校,起点都一样,都要适应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而精英通常是从这个过渡中产生的,并不是从名校中来的。
中学政治课就已经给我们摆出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所谓毕业证是死的,人是活的。求职五年屡屡受挫,不反省自己而迁怒毕业证,显然太过幼稚。在社会的洪流中行走的是人,而不是毕业证。毕业证代表的只是历史性问题,而现存问题是如何在社会中找准方向,做自己人生的舵手。
就业问题,当然与社会、与教育关系密切。而社会问题,教育问题不是一个求职者要思考的,求职者要思考的是个人的具体就业问题。要在社会中正确地定位,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烧掉一纸文凭,是不理智的做法,有悖于受过高等教育学子的应有的心理素质。与其怒火中烧于毕业证,还不如冷静思考自身,孟子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农历庚子年二月廿一
http://sucimg.itc.cn/sblog/o070e30346abeb83e2b2f02e8467b27c6
【我的随笔】
http://sucimg.itc.cn/sblog/j89016442f1cd045e7aa55a33ad0337ad
【古典诗文链接】
部编教材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42篇文字和音频版(点击阅读聆听)
http://sucimg.itc.cn/sblog/o78652acb3f3876b12abb9c58da72d8c2
【音频链接】
http://sucimg.itc.cn/sblog/ofe50f771c4a33f6ff8d59006e3f23637
【诗文链接】
http://sucimg.itc.cn/sblog/j180f61498e47ad98c8555fe2bc1773f8
【音频链接】
【蒙学经典】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名物蒙求》
《心相编》
《小儿语》
《续小儿语》
《女儿经》
《女小儿语》
《弟子职》
《千家诗》
《神童诗》
《幼学琼林》
《笠翁对韵》
《龙文鞭影》
《幼学琼林》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四书”
《诗》
《书》
《礼》
《易》
《春秋》
http://sucimg.itc.cn/sblog/o7a7e570d27ebd139bdc4f7ededd06c44
【教育话题】
【关于读书】
http://sucimg.itc.cn/sblog/j33b248c477b9d06c8fa2bbf88423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