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窗】聆听李玫瑾教授讲座,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标签:
教育心理学李玫瑾 |
分类: 教育话题 |
聆听李玫瑾教授讲座,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李玫瑾教授家庭教育讲座系列】
开讲啦:2016中国版李玫瑾心理学讲座经典《心理的迷失》视频(点击聆听)
第一次听说李玫瑾教授的名字是在2015年寒假期间,在朋友的微信圈里看到了李教授关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的视频,受益匪浅。从那时起,我就格外关注李教授的博客和讲座。很少看电视的我偶尔收看央视的《百家讲坛》和《今日说法》栏目,当我看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精彩的案例点评,对李教授的精深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越发佩服有加。面对这位儒雅、亲切、智慧而又美丽的知性女教授,感受那字字珠玑的话语,还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案例分析,我从心底读懂了一位深谙青少年心理的“犯罪心理学专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整理一下笔记,梳理一下思路,将聆听李教授讲座的智慧珍珠用感动的金线串起来,以飨各位博友之厚爱。
收获一: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心理学了。
李教授结合药家鑫的案例和2010年的李磊杀害自己一家六口的案例进行了科学的心理分析,让我们在座的所有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令我们有目共睹的是,国民经济在一天天增长,生活水平在快速提高,但是我们失去了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远非金钱所能衡量,但更可悲的是很多家庭被破坏了。因为现在的家庭越来越失去其自然特点与教育功能,说到这一点,李教授的目光中透出了很深的忧郁——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剧增,随之产生的是留守儿童问题,这样,很多家庭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对视的时间和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家长和孩子不在一起,孩子的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形成自然就有了问题,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如果说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心理学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更需要心理学,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

收获二:成立家长培训班,以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
如果说学校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社会机构,那么家庭是形成孩子健康心灵、健全人格的直接环境。家庭育人,需要知识和理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生孩子,养孩子,成年人应该具备让孩子健康成长健康人格的条件。
李教授从七个方面阐释了人的心理发展的特性。
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
李教授结合在美国发生的韩籍赵承熙暴力枪杀案进行了客观分析,那么他为什么要大开杀戒呢?李教授从他的成长经历分析。赵承熙8岁时父母带到从韩国移居到美国,到了一个环境陌生,习惯陌生,文化陌生,人情陌生,总之一切都陌生的地域。他处于一个无助、无情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言语不通,面孔不同,这一切让他产生了恐惧感,更产生了绝望感,这样的生活,让他度日如年。心理的恐惧与绝望,最终酿成了枪杀的惨剧。这说明人的命运不在于事件发生时的一时冲动,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依恋情结。人的成长,既依恋环境,又依恋亲人。因为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又都有开始,任何发展又都是轨迹式的,而不是公理式的。
所以,枪支可怕,更可怕的是人的心理。
二.未成年人是被动弱者,他的问题是翻风驾浪拍何处的成人造就的。
抚养人对被抚养有生命决定权,有物质提供权,有照顾程度权,还有个性决定权。因为未成年人在犯罪后,他们在以下问题很明白:“我,是怎么来的?”“我的胃口——是你们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你们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你们唠叨出来的”“我的残忍——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百般迁就溺出来的”。这些现实说法,家长们和准家长真的应该深入思考。更明确地说,孩子出走、自杀、犯罪,看似孩子的选择,其实是父母行为的结果。
三.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抚养。
在抚养孩子这个问题上,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孩子做有做事的努力;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四.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聪明要用来作恶危害更大。
人性的核心是对人对自己的情感。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也就是对人对自己都有情感的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有一点思考:那就是,教育的结果不仅仅是技能、分数、名次,更是人性健康发展的培养基地。
五.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个人的资源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智力资源。
李教授结合钱学森的成长故事谁这一观点。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健康的性格更重要,因为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一个成功的一定是有责任、能合作的人,也是能自制能付出的人,还是胸怀宽广海纳百川的人,他们成功是性格使然,而不仅仅是智力。
六.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被尊重的孩子更有自制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有选择权,尊重与赏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一个从小没有被尊重的孩子怎么会有快乐,一个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阳光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或社会善待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
一个从未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的孩子怎么会有自尊与自制?他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成人给了未成年人什么,他就会回报给成人什么。所以,解决未成年人问题,取决于成年社会的努力程度。
七.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先惊变大人行为。那就是“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天天向上”!
虽然在社会中,做父母生孩子不需要文凭,但教育孩子的知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家长们或准家长们要了解成长知识,要掌握教育孩子的知识,没有情感的抚养就没有话语权!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玫瑾教授三个小时的视频讲座娓娓道来,让在场的全体成员称赞不已,最后的掌声持续五分多钟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9年2月23日晚星期六农历己亥年正月十九
【附录部分】
【李玫瑾简历】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http://sucimg.itc.cn/sblog/j2730ad224c0fa3fb1be6992e24bf6a07
http://sucimg.itc.cn/sblog/oa9dc63875e69f17b9f1e4ffb3cf1bf76
【博客链接】
http://sucimg.itc.cn/sblog/o9efe78ee10aa9cced976a6d0fd819def
【关于读书】
【英语博客】
学好英语的秘诀The Secrets of Learning English Well
英文演讲:Celebrate The New Year's Day迎元旦
【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http://sucimg.itc.cn/sblog/o96f6985b7be2aaca41bd45da1a0383d2
【国学经典】
《中国蒙学经典大全集》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治家格言》、《家诫要言》、《重订增广贤文》、《心相编》、《小儿语》、《续小儿语》、《女儿经》、《女小儿语》、《弟子职》、《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幼学琼林》、《笠翁对韵》、《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书》《礼》《易》《春秋》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