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随笔】我为何喜欢读书和写作

标签:
生活读书写作 |
分类: 随笔系列 |
我自小喜欢读书缘于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粗通文墨的他虽然只读了几年小学,但是喜欢到处借书看,不管是啥书,只要能看懂,他都想尽办法,满脸堆笑地去借阅。那时的家境甚是清贫,几乎没有钱买书,但是家里还是有几本老祖宗传下来的泛黄缺页的旧书,还有就是父亲借来的古书,不过以评书为主。顽劣异常的我因为和书有缘,进入学堂后,调皮捣蛋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后来不管是到新疆求学还是参加工作,几本五十年代出版的古典诗词一直伴随着我,几近四十年未曾丢弃。
我喜欢文字,除了父亲的影响, 也许是天性使然。记不得从啥时间开始,心底涌动出一种愿望,幻想着将来能在远离闹市的郊区拥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农家小院,里面有一栋红砖青瓦的房子和种菜的空地。院子的大门口往里走的上方,用结实坚韧的长木棍搭成一个葡萄架,一直延伸到房前。竹子做的篱笆墙把院里的小径和菜园子隔开,园子里可以种菜、亦可养花。院子的后面角落处再盖一个鸡舍,闲时喂养几只鸡鸭鹅。房内有一间专属于我的书房,古色古香的原木书架上整齐有序地摆满了散发着书墨香味的线装书籍。向阳的一面窗下放置一张长而宽的大书桌,上面摆着文房四宝。吾每天做到鸡鸣即起,一早一晚,读读书,写写字。及至慢慢变老了,我会在这个幽静的小院里含饴弄孙,养花种菜,教孩子们念“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有时想想,在梦里都会笑醒。这个天真的梦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工作,勤于读书,几十年里未曾懈怠。正如一句网络流行语里所言,生活不止柴米油盐和儿女情长,我们还有诗和远方。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是一种矫情,正是这种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才让我每天带着感恩的心情迎接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而一点点付出,每天也不停的提醒自己要积极地生活,悲观地思考。
参加工作后,有了固定的一份收入,我就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书店,把自己过去喜欢而无力购买的大部头书籍一捆捆的搬到家中的书架上,只要有空闲,我就打开心爱的书卷,每晚临睡前,太太一遍遍地催促我,我才恋恋不舍的把手中的书放下,熄灯就寝。
由于常年和父母及兄弟姐妹聚少离多,再加上天遥地远,不能年年回家,家书就成了我和家人互通情感的唯一途径。不时地提笔给父母报个平安,向儿时的老师畅叙别后之情,告诫几个弟弟积极上进,提醒在外打工的妹妹顾惜自己的身体,等诸如此类的话题,信件常常超重不得不多贴几张邮票。这一写,就是三十余年,至今没有间断。夜阑人静之时,端坐在灯下咀嚼着思念,饱蘸着真情写信的日子,也许是我写作的开始,再加上自己一直坚持写日记。可以说写作是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种自我交流。我有很多话不能与他人诉说,于是就写下来,给自己说,坚持的久了,就写了很多,成了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难以改变。无论酸甜苦辣,欢喜抑或悲伤,我都用文字来记下我的心路历程。促使我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学时读了《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日记》,这个号称为最笨的乡下小孩,靠着自己每天读书十几页的韧劲,读完了史书巨著二十三史,也促成了他事业上的辉煌,被曾经的民族领袖视为完人,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和启发了我。我知道读书、写作是唯一一件可以伴随我终生的事情,我坚持,就是要锻炼我自己的毅力。幼时父亲教给我的《朱子家训》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训诫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几十年里我从来未有睡过懒觉,哪怕是寒暑假亦是如此,除非和朋友小聚,情之所至造成贪杯,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
我每天再忙也要用写作来记录我的生活、并记录下犬子的成长瞬间。日记本就装在随身携带的包里,出差、上下班、到乡下干农活、甚至到国外学习,也未曾落下。我不想让宝贵的光阴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于是借助于文字留住那极为易逝的时光,这就是我生命的组成。若没有了读书和写作,我不知道我的生命里还能剩下什么,相信一切都会随风而逝,只有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每天写上几行文字说起来很简单,但若让它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方式,却也有些困难。我努力地让我喜欢的文字来记录我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让我的生活充满诗意,有时我觉得自己很难分清写作和生活究竟谁是谁。
日记里一行行文字是一介草民的我,不甘平庸的心灵之感悟。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无所事事地面对每一个日出和日落,要效仿古人学会反省与反思,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世间所发生的一切,不管是美好的还是邪恶的,我要有我自己的判断,我必须用文字将这些都如实的记录下来,不至于让它们从我的脑海里白白溜走。所以,诉诸于文字是我的精神生活。
若没有了精神生活,人的生命就会是一片空白,失去了活着的意义,我不想让生命成为意义上的空白。至少,在我个人看来,它是有意义的。古人讲立功,立言,立德,是谓三立。而我每天写日记只是为我自己立言,以求良心上的安宁,我不追求世俗的功利。我只想赋予我的惯常生活有一种意义,于是我就写杂感随笔,建立博客,这样我就可以不时地返回到我生命的过去,重温已逝的岁月,从而让我的未来更加明确,活得更加通透。

我只为我自己写作,我的写作只是为了我自己。这是我所获得写作的一种永恒的动力。文字让我保持了淡然的心态,它让我的灵魂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安宁。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愤青和莽撞,有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我的写作,使我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反思我所做的一切,并以清醒的头脑来面对周遭的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美与丑、善与恶。
常年不变的习惯让我觉得写作可以使我心情保持舒畅,更重要的是写作可以促使我净化自己的大脑,让我的大脑更加清醒。
和酷爱读书的德国日本人不同,我知道现在很多年青人不喜欢读书和写作,但要做一个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写作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2007年秋季到南疆支教开始到今天的十余年里,是我读书最多的几年,光买书就花去了不少于五万元,大都是打折后的半价书,古典文学和英文书籍居多。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唯有“书香能致远”。
初稿于2019年2月24日星期天农历己亥年正月廿
【书房一瞥】
http://sucimg.itc.cn/sblog/oa25fe15a2860987c64c5f821f99aa0a1
【博客链接】
http://sucimg.itc.cn/sblog/o9efe78ee10aa9cced976a6d0fd819def
【关于读书】
【英语博客】
学好英语的秘诀The Secrets of Learning English Well
英文演讲:Celebrate The New Year's Day迎元旦
【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http://sucimg.itc.cn/sblog/o96f6985b7be2aaca41bd45da1a0383d2
【国学经典】
《中国蒙学经典大全集》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治家格言》、《家诫要言》、《重订增广贤文》、《心相编》、《小儿语》、《续小儿语》、《女儿经》、《女小儿语》、《弟子职》、《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幼学琼林》、《笠翁对韵》、《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http://sucimg.itc.cn/sblog/o425b6e8ff7f1c4dfa0cf62d7ab2ff5f4
唯有书香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