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圣经研究 |
淫乱的警戒过后是财物的警戒。两个话题固然可以从一般角度就联系到一起,但它们如此紧密地出现,对照《希伯来书》劝勉的大环境,还是可以找到一些额外的线索。前面注意到十二14与十三1的平行之处,这里是第一个两者在细节内容上进一步统一。因为在前文追求众人和睦之后,经文立刻将追求圣洁、避免淫乱与警惕贪恋世俗之物紧密联系了起来。无论认为是否认为淫乱与贪恋世俗是一回事,经文在第十三章的安排又把这两样放到了一起,可见在作者看来,同时处理这两样对于加强促进教会信徒间的群体生活非常重要。
分类: 圣经研究 |
从综览这个面到“震动”这个点,我们已经看到了本段经文包含了何等丰富的神学思想,使得这里的劝勉变得何等有力。然而经文所涵盖的似乎还不止如此,《希伯来书》作者惯用的承上启下手法在这里好像还有一些较为隐蔽的体现,或许值得再琢磨一番。
再次注意到此处对神的称呼是“那向你们说话的”。这一别致的称呼从近处说,前文已经注意到,是回应19—20
分类: 圣经研究 |
综览25—29节劝勉时留意到,全段超过一半 (26—28节) 都在“震动”上大作文章,因此今天就在这个钥字上花一点功
分类: 圣经研究 |
上周分享时已经注意到,以“要谨慎”开头的警戒与前文15节平行,是一个新的劝勉单元的开始。类似于前文,这里的劝勉同样包含了大量辅助支持劝勉本身的补充材料,所以我们先理出劝勉的核心劝慰内容,再来看这些补充内容如何加强劝勉的力度。刨去这些补充内容,核心的劝勉就是“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
分类: 圣经研究 |
以扫的事迹显然是指他因红豆汤出卖长子身份,旧约记载于《创世记》二十五章29—34节。那日以扫回来累昏了,要喝雅各的汤,便以自己长子的名分为代价,交换了雅各的红豆汤。整件事情中,以扫不仅在红豆汤和自己长子名分的价值上作了清楚的选择,经文更突出了以扫如此价值选择的心理判断依据:“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成为断定以扫请看长子名分的根本原因 (创二十五32
分类: 圣经研究 |
很多时候直觉上劝勉不如神学论述来得系统,理论的论述往往起承转合结构严谨,而劝勉因为实践性的繁杂,所劝内容一条一条提出来,常常让人有说到哪里算哪里的感觉。《希伯来书》尾声阶段的劝勉似乎也是这样。从第十章后半程结束神学论述之后,经文集中起来的劝勉部分似乎有些松散。那些紧邻前文论述的劝勉似乎还好些,跟前面所奠定的神学基础联系还紧密些,且自成体系 (如十章结尾展望天上常存的基业与十一章的信心榜浑然一体),越到后面读来越感觉结构松散,劝勉的内容似乎彼此之间联系不再像前面那样紧密了。
分类: 圣经研究 |
如前文所述,第12节的“所以”总括了前文到11节为止的理由陈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最终的鼓励。总体思路是尽管《希伯来书》的读者处于逼迫患难之中,但毕竟没到流血丧命的地步,且这样的困苦乃是父神充满慈爱,大有效果的管教,所以读者需要正面回应这样的艰难,采取积极的措施,奔走自己的属灵道路。
分类: 圣经研究 |
行为角度,比其他任何人都直接,摩西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得亚伯拉罕应许之地的领袖。与摩西的心理描写一样,论述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三个“因着信”同样秉承《希伯来书》前文的神学基础和十一章上下文所圈定的信心范围。
第一个“因着信”离开埃及的理由直接反映十一章的上下文。引发十一章信心的十章劝勉反复出现“甘心忍受”、“必须忍耐”这样的字眼 (来十
分类: 圣经研究 |
转到摩西身上,直接落实了获取亚伯拉罕应许之地的使命。《希伯来书》十一章对摩西的记述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两者都“因着信”,一个从他的心理角度,另一个从他的行为角度。
心理角度是他的主观认知,他拒绝与埃及法老家为伍,宁愿与神的百姓同列。因为是对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摩西的这些反应如何在继承《希伯来书》前文的基础之上合乎十一章上下文的大环境特别明显。
分类: 圣经研究 |
在《希伯来书》中我们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尽管经文的大致信息相对清晰,但是其中有些细节不太确定。当我们牢固掌握十一章对信心的定义之后,13—16这几节经文大概的意思其实并不难懂,虽然其中还是有可以深刻挖掘的地方 (也是我们这两天分享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