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门山
黑门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1,008
  • 关注人气:1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伯来书》十一13—16分享 (上)

(2015-10-30 06:20:28)
分类: 圣经研究

在《希伯来书》中我们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尽管经文的大致信息相对清晰,但是其中有些细节不太确定。当我们牢固掌握十一章对信心的定义之后,1316这几节经文大概的意思其实并不难懂,虽然其中还是有可以深刻挖掘的地方 (也是我们这两天分享的重点)。然而在进到经文大意之前,我们有个具体的细节难题——“这些人”究竟指的是谁?

从承上的语气上来说,当“这些人”与“都”相连,读者自然的反应是囊括了上文从亚伯到撒拉的所有人,否则直接说亚伯拉罕岂不更加明确清楚?用“这些人都”只讲亚伯拉罕——撑死再算上撒拉——难道不是指代反而不清?但是这样的自然理解有着与直接下文相合的难处,因为无论亚伯、以诺还是挪亚,说他们“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倒也罢了,毕竟这与十一章的大环境一致,但是要说以诺“存着信心死”,或者别的谁“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那可实在太不符合事实了,纵观这几个例子,这条只有亚伯拉罕夫妇才适用。

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我们不妨采取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这些人”指的是以亚伯拉罕为代表、为顶峰的前文诸多信心伟人。这样既符合“这些人都”这样的强烈语气涵盖了多过亚伯拉罕与撒拉两个人,又避免了下文所列事迹不适合亚伯拉罕之外的人物的困境。“这些人”包括了上文所列举的所有人,但是因为亚伯拉罕是高峰他们的总代表,最能突出十一章要表现的信心与未见之事的关系,所以仅通过总结亚伯拉罕的经历就概括了迄今所有属灵伟人的信心事迹。

这样理解不仅摆平了“这些人”指代谁的难题,而且更合乎作者专门用了一个一般性的指示代词来代表这些旧约人物的意图。在第4节列举人物到现在,作者已经举了相对足够的个例,是时候作一小结,从各自案例的特性来总结合乎普遍情况的共性。这告诉我们,对这几节经文的理解,虽然它们直接取材于为代表的亚伯拉罕的事例,我们也不可避免地更关注紧邻上文的内容,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得出本乎亚伯拉罕而相对普遍的结论,并不是只针对亚伯拉罕一个人而言。这就是我们现在来看这几节经文的基本指导思想。

如前所述,尽管撒拉的记载偏重亚伯拉罕之约中的后裔,但那是通过后裔看产业地土,上下文的重心还是在产业上,我们要随时预备会到产业的话题上。果不其然,这几节经文立刻又转回“家乡”、“神为他们预备的城”上。本来作者在完全可以在不提撒拉生育的情况下直接小结以亚伯拉罕为代表的信心信息,但正因为后裔与产业的紧密联系,特意专门加入了撒拉这一段,以表明后裔在凭信心盼望承受产业上至关重要,因为承受产业的后裔在亚伯拉罕之约底下,整合了“属乎基督”与“亚伯拉罕的后裔”双重身份,才“照着应许承受产业”(加三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