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宝宝的不足?

(2009-12-24 08:05:43)
标签:

育儿

教育

豆豆

宝宝

动手能力

分类: 育儿话题:育儿问题面面观

 如何看待宝宝的不足?

   随着豆豆越来越大,他的性格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了,他聪明,认真,谨慎,脾气好,但是,他性格比较内向,与人相处慢热,做事比较胆小,动手能力不强。面对他的这些不足,我也不停的经历着各种心里历程。

 

  他的性格应该算是内向的类型,不爱和人打招呼,不爱和人说再见,和不熟悉的孩子在一起时,先要在旁边看上几分钟才过去玩,而且更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别的孩子抢了他的玩具,他也不在意,拿另外的玩具继续玩。他不爱动手,有大人在旁边的时候,如果大人帮了他,他就把工具给大人,自己看着。喜欢说,喜欢看,喜欢指挥,就是不爱动手。这些都是他典型的做法。但是他很开心很爱笑,很喜欢说话,和小朋友玩的熟悉了,就会很亲密,而且他爱分享,会忍让,不发脾气,更是从来不打孩子。我想他长大后会是那种团队里最没影响力,但是最有人缘的一个人。

 

  从尴尬到坦然面对

或许每个妈妈内心里都会有一种攀比的心理,虽然大部分时候不会表现出来。我有时也会拿孩子与别的孩子做个比较,不是因为什么,就是一种很自然的条件反射。在公共场合,别的孩子都大方的挥手打招呼说再见,可是我家豆豆基本上都是一脸微笑的看着,不开口不动手,最开始我的心里会冒出一丝隐隐的尴尬。记得他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最爱做的就是拜拜啊,飞吻啊这样的动作了。现在为什么突然就不热衷这样的事情了,我想到他是度过了某件事情的敏感期,当他对这些事情没有兴趣了,那他当然就不爱做了,想到这,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无论他做什么,我都以欣赏的眼光看着他。

 

 从心急到认清事实

对于豆豆动手能力不强这件事情,一开始我还是有点心急的,甚至还归结于是来自他爸的遗传。看着他总是不愿意动手,一旦没办法做到,就急得直叫唤。我过去帮助他,他就直接把东西丢给我,怎么也不动手,而且只要失败一次,总要经过很久才能再次重来,非常的害怕失败。有好长一段时间都如此。后来我想了一下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法与我们不同,我们看待一件东西,只要一过目马上就能想出解决的途径。可是他们不同,他们还处于探索期,处于经验积累时期,因此他们在失败一次之后就不敢轻易尝试。于是,每次他玩一些他没办法轻易作到的事情时,都会在一旁帮他完成,先培养他的自信,告诉他一些探索的方法。到后来,他就慢慢的热爱动手起来,虽然还是在这方面不是很擅长,但是,看着他的每一个进步,我都会很开心。

 

从消极到积极处理

有时,面对豆豆的一些不足,我会懒得去处理,或是心存幻想,等他大一点,自然就会了。后来事实告诉我,如果我不去帮助他,那他有可能会跟着我产生消极的心理,会觉得那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甚至从此他就在那一方面存在一个更大的缺陷。我开始有计划的带他去与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点,是从自己做起,让他从我身上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就说他不爱与人打招呼吧,那我不逼迫他,可是我会每次碰到人都会大声的与人大招呼,这样,他总会在我身上学到。当他不爱动手时,总是要看着时,我就先让他看着,一步一步的讲给他听,看他听到兴趣来时,就把手中的东西教给他。经过我自己的积极处理,也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他现在已经是一个爱与孩子们玩到一起的大小孩了,而且,他比以前大胆了很多,敢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为此感到很高兴。

 

宝宝的不足不是缺陷,更不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因为每个宝宝都不同,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天性。我想,在不逼迫孩子的前提下,父母要积极的做到帮助孩子,应对他们的不足。虽然有些事情,似乎是可做可不做的,那些不足,孩子的一生中也无关紧要,可是,当孩子战胜每一个困难,都会为他增长一分自信。

如何看待宝宝的不足? 如何看待宝宝的不足?            

 

相关博文:

 

                 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我们强迫孩子做了多少事? 当妈前后大不同 

如何看待宝宝的不足?         孩子让父母无法抗拒的7句话 儿子叫我绿色妈妈  哄宝宝睡觉的奇招百出

对早教课不要期望过高 (0-1早教) 给孩子适度的爱 让宝宝合作的魔力法则 当宝宝感到害怕时

孩子一岁,终于有了做爸爸的感觉  用自然后果来处罚孩子的过失  从十件事看瑞典医生的悠闲

 

如何看待宝宝的不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