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聚会,正和朋友抱怨儿子这几天老是喜欢哼哼,还不爱睡觉,感觉好糟糕。朋友没说什么,指着不远处一个正在哭闹的孩子说,哭了半个多小时了一刻也没停,那才是真正的terrible,不是每个孩子都像豆豆那样听话的,你就满足吧。
“你就满足吧”,我不知道听到过多少这样的话,每当我一开口,话没说完就被驳回来。
“你想想,你家豆豆多省事,说话早,脾气好,身体也那么棒,连尿布都摘的那么早,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啊。”
“可是我好累,每天为了照顾他,我自己什么也做不了,连写个博客,也只有等他睡着了才有时间,还得看他睡的好不好”
“但是你多快乐,自从生了孩子后,你现在变得多自信多开心”。
自信,开心,这是朋友眼中的我吗?我要说的话,又被噎回来。朋友是最了解我的,她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弱点,生豆豆之前,我是多么盲目,自卑,看不到未来的方向。而我,也只有在她面前,才会将心事流露,才会象个孩子一样渴求安慰,不是我真有多少苦恼的事,而是我希望她能将我的矛盾与犹豫通通否决,帮我一起拽出藏在内心深处的勇敢与坚强。她很轻易就做到了,和天底下每一个父母一样,一听到夸奖孩子的话,心里马上就没有了怨言。而想起我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想比,虽然辛苦,却多了那么多的快乐。
我不禁想起了最近读过的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我一直就认为自己绝对不是爱抱怨的人,相反,我总觉得我的心态积极而乐观。很多时候,我连老公在我身边不经意的一声叹气,都会像个智者一般提醒他放轻松,很高调的说:“你应该像我这样!”。其实,我这不就是在抱怨吗?我抱怨老公不该叹气不该给我带来坏心情。而且,我还是会和最好的朋友谈起生活中的琐琐碎碎,渴望满腹牢骚,能借他人的安慰刷洗的一干二净。
然而,一时的快意并没法带来生活的真正条理,该乱的仍然乱,没完成的还是没完成,相反,自己的心态一日不如一日,抱怨的事情越来越多,对待孩子,也开始挑剔。
新买回来的火车桌子,儿子对他痴迷到夜不能寐的程度,每天一早醒来,第一句话就是:下去玩火车,连午觉也省了。我开始心存怨言,这个火车桌子,花了那么多力气买回来,反而成了生活的负累。我恨不得把它收起来。可是,当儿子的热情开始慢慢减退,我又开始担心了,这个玩具会不会又成了摆设?我完全忘了,火车刚买回来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兴奋,比儿子还要兴奋,因为我是那么喜欢看他惊喜的样子,而一个孩子对一个玩具的热情,我能要求他持续多久!
原来,这就是无形的抱怨,它的负面能量包围在我的周围,差点连小小的幸福也忘了去体味。想想我的儿子是多么让我心宽,他一个人兴奋的推着火车围着桌子转呀转,完全不来打扰我的所谓个人空间,在玩累的时候,他又黏过来撒娇,用他特有的方式表达感激与爱,想到这里,我的心里顿时充满了甜蜜与幸福。
不愿再做抱怨的人,不愿再做抱怨的妈妈。好好的享受与满足现有的一切,尤其是感谢上苍赐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孩子。
“不抱怨的世界”随书附送了一条紫色的橡皮手环,把手环戴在左手,自己每抱怨一次,就把手环换一只手戴,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手环很久没有换过手了的时候,就算成功地戒掉了“抱怨”这个恶习. 我该试一试。或许某一天,“不抱怨”会如一把钥匙,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自己渴望已久的改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