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伐檀的必经之路----运城平陆县檀道庙(坛道庙)(县保)-2018.3.4
坛道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洪池乡南王村和芮城县陌南镇坛道村交界处,因距坛道村较近,所以称檀道庙,又称后土祠。庙内敬奉两位神像,即尧帝的孪生女儿,也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两位娘娘,二县各奉其一,平陆供奉的是娥皇娘娘,芮城供奉的是女英娘娘。庙内有两棵参天的古柏,也是两县各奉其一。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这对孪生姊妹的生日,所以每到这一天,后土祠都要举行一次庙会。
《芮城县志》概述中记载,早在180万年前,华夏祖先即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人类文明。至殷商时,为古芮国,有“虞芮让田”佳话载于史册。芮城不但有西侯度、匼河遗址,还有唐代建筑五龙庙,为全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更有著名的元代艺术宝库永乐宫。
《诗经》中曾有记载: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千百年来,这首描述古代劳动者辛苦劳作的千古名诗《伐檀》不断地被人们所传诵,可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伐檀之地在哪里?它就是今天位于山西芮城东北的檀道村。而檀道庙则是上古伐檀的必经之路,檀道庙由此而得名。曾是我国商末周初闻名于天下的虞、芮二位贤君让畔的地方,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
檀道村的古会在日军侵华期间中断,除此之外,一只延续千年。三月十八这天是庙会的正会,十里八乡的百姓自发组织迎神赛社活动,今年也不例外。将近十个村子的社火表演热闹非凡。期间除了唱戏、进香、折花、祈愿,还有拜神求药和物资交流。现在的檀道庙,196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是后土娘娘的生日,也是“闲原”人民的盛大节日。十村九社的人们大闹礼火,盛况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数千年久经不衰,体现了人们对虞、芮二君的敬仰和怀念。继承并发扬了当年二君让畔的和合精神,培育出了“中华和合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这一天人们来到这个商代流传的后土小庙进香赶庙会,妇女们来求生儿育女、求平安,有一个小伙子给他的新的爱摩托放炮烧香祈祷平安,也是,它平安了基本上他就平安了。我们也按照传统进香后放了炮,后来鞭炮把地上的纸屑引燃,淡淡的小火苗不紧不慢的燃烧曲曲弯弯,义兄以为异,特去抽签问吉凶看殿的老太太今年也作了点小生意趁着庙会,她头上顶着的手绢,在这里很常见,是自家手工织的,女子出嫁的嫁妆里的,几乎每个上了年纪的妇女手头都有一些,现在的小青年们已经用面巾纸了。
商末,虞芮二君让畔于斯地,周武王得天下后遂为二君立庙于此,同时,栽下此双古柏,距今已有三千余年,此双“周柏”虽经历三千年风雨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两树顶枝及根部相交连理,巍然耸立,东树无籽为雄,西树有籽为雌:两树柏叶皆向上翘,笔直树干纹理扭曲如玉龙缠身,雌树肚脐之中更藏玄妙,酷似千年神龟两只,活灵活现,为天下四奇。时代虞芮人民每每翘首远望圣庙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由这双千年周柏冠形成的一尊巨大雄狮,昂首东望,若遇风气,雄狮更是摇头晃脑,实为中华大地奇观一绝。文革期间的1973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有人在此砍伐周柏,致使东边雄柏脑袋落地,幸有虞芮百姓及时赶到现场保护,方才保住今日“双柏”样子。如今东边这棵千年周柏顶上桠杈凌空高耸,恰似一位仙女临空,双柏屹立于此,见证了虞芮百姓的和睦文明,昭示着天地宇宙运转的奥妙真谛。虞芮百姓自古就有年年祭拜古柏,周游神柏的风俗习惯。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后土娘娘诞辰前后数天,如有施功德有周游神柏者,则可祛病消灾,添福加寿,阖家平安,心想事成。
中国后土信仰历史悠久,地域广泛。咱这边的檀道庙后土信仰,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檀道庙位于古代虞、芮两国(今山西平陆、芮城)的交界处,相传虞、芮二君让畔就发生在这里,产生了“闲原”,形成跨区域的祭祀圈,涉及十三个村落。
从信仰历史上看,现有的碑文记载表明,至晚在明清时期,檀道庙后土信仰就已经存在。檀道庙庙内的三尊神灵,除确认“大娘娘”是后土娘娘外,“二娘娘”和“三娘娘”的身份与来历民众各执一词,未有定论。从祭祀仪式上说,庙会的各项仪式活动以两县之“争”为主,却力在表达礼让意义。
本文将从民间社会的视角出发,对檀道庙后土信仰本身及其仪式活动进行详实的描述,试图通过分析檀道庙与“虞芮让畔”传说的关系及檀道庙祭祀神灵的性质,剖析形成檀道庙后土信仰区域特色的原因,并探析跨区域的民间信仰祭祀圈内部民众如何形成共同体,展示对外的统一形象,同时又存在各自的区域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透视乡土社会中具有冲突色彩的仪式行为,立体化地呈现它们与民众的信仰诉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地图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洪池乡南王村和芮城县陌南镇坛道村交界处
二、山门
檀道庙,坐北朝南,位于芮城县与平陆县交界处,檀道庙的中线为芮城平陆两县界线,檀道庙因此也受到了两地百姓的共同供奉,香火旺盛。相传起源于西周时期,现庙院内遗存的古建主要为明代建筑。庙院内供奉着三位神像——后土娘娘、虞君圣母(娥皇)、芮君圣母(女英),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后土祠、娘娘庙。
来到檀道庙,一座三进门式山门矗立在眼前,山门为2008年重修,正门门额处挂一蓝底金字横匾,上书“檀道庙”三个大字,三扇大门全部大开,来往游人、香客可随意进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