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唐代维修前的古建筑----山西忻州代县文庙(明)(国保)-代县系列五--2012.4.15

标签:
代县文庙始建于唐代的古建筑贾锋上海同加建筑设计维修前的代县文庙李克用墓 |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
始建于唐代维修前的古建筑----山西忻州代县文庙(明)(
国保)-代县系列五--2012.4.15

各地文庙、孔庙博客目录:
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总体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规制严谨,布局有序。庙南向,分前、中、后三院。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万仞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敬一亭。万仞坊与棂星门两翼均设八字墙,戟门前左右分列名宦、乡贤、节孝三祠。大成殿两侧各为十五间廊庑,戟门两山面设回廊环绕,围成宽阔庭院。东西回廊均设掖门便于左右通行。祟圣祠设于庙之东北隅,祠之左右分列先贤、先儒祠,庙之四周均以围墙护围。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殿前设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皆以石雕栏围护,前设雕龙御路,左右为台阶踏道。檐下斗栱九踩单翘三下昂,殿内中设藻井,设计精巧,造型华丽。前檐设置隔扇,棂花图案12种之多,与殿内藻井同为明代小木作精品。
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前院植唐槐两株,筑半圆形泮池,上架御带桥。泮池位于戟门前,池前有唐槐两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楼棂星门。门前有“万仞”坊,两侧有“仰圣”、“育贤”二坊,东西对峙,中凿“星聚池”,广约数亩。文庙内东有忠义祠、文昌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忠义祠左右,清代没有学正、训导二署,形成一组庞大的儒学建筑群,宏敞伟峻。中院正北为主要建筑大成殿,前有露台、雕栏为护,东西配殿各十一间。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及各坊以绿色琉璃瓦覆顶。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丽巍峨的古典建筑。后院为崇圣祠。
地址:忻州市代县文庙路
三、万仞坊
代县文庙是代县已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华北已存最大的州文庙。
万仞牌坊由四柱三楼组成,正中有四个木雕大字“万仞宫墙”主楼有五垛斗拱。次楼各有三垛斗拱。两牌楼均有精致木雕,与“仰圣”“育贤”二牌坊交相辉映,墙檐为仿木砖雕。
四、一进院
五、棂星门
为代州文庙棂星门
六根通天柱也都有琉璃套头。套头上浮雕着云中飞龙,色彩亮丽。
三门之间又加了两间砖壁,壁上浮雕琉璃盘龙,造型生动,极为华丽。夹墙正中有琉璃团龙,颜色分黄、绿、兰、紫,耀眼夺目。椽飞以下是较细的砖雕。东边中间是暗八洞,两边为琴棋书画;西边中间是凤凰牡丹,两边为四时如意,这些琉璃浮雕与砖雕无不凝结着前人高超的技艺和无与伦比的智慧。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穿过棂星门,进入前院。现存唐代古槐两株,历经沧桑仍枝叶繁茂,尤其北面古槐树心已空,仍生机勃勃,千百年来被民间视为代州文脉灵气所在,吸引古今众多考生在树上挂红许愿。
泮池东西各有三间古建,东曰:“名宦祠”,现为代县名胜古迹图片展览。西为“乡贤祠”,展出古代字画。
6.1、唐代古槐两株
相传唐槐不可折枝,折枝者肚痛。又传唐槐枝叶茂盛,雁代大地文人出得多。从古至今秀才举人和高考学子常去文庙唐槐前系红布以求高中头彩,金榜题名。其实系布祈应、焚香祷告只是为给自己找一个心里平衡、缓解压力的理由罢了。现存唐代古槐两株,历经沧桑仍枝叶繁茂,尤其北面古槐树心已空,仍生机勃勃,千百年来被民间视为代州文脉灵气所在,吸引古今众多考生在树上挂红许愿。
6.2、泮池
院内正中筑泮池,为石砌半圆形,上架泮桥。
6.3、名宦祠
泮池东为名宦祠,原立牌位供奉李牧、蒙恬、李广、郅都、薛仁贵、杨业、陆亨等50位“名宦”,泮池东建名宦祠,供奉官宦牌位50位,
6.4、乡贤祠
西建乡贤祠,供奉历代贤人50位。
西为节孝祠,设代王夫人、汉王霸妻、明节妇牌位14人,节妇烈女牌位8人,民国节烈妇女牌位322人。
七、大成门
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
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是便门。戟门建筑奇特,四角有垂柱。旧时,考中秀才以上的人均要到文庙拜谢孔子。万仞坊前的广场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地方,有身份的人才能走万仞坊棂星门的正门,经过御带桥、戟门到大成殿朝拜孔子。一般人只能走次门,便门。













八、三进院
中院东西各有十五间廊房,古时东西廊房皆供先贤大儒之位,现在分别是代县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陈列室。
8.1、孔子石像
8.2、东厢代县历史文物
左侧展出李克用墓模型及部分物品,右侧陈列共党革命事迹。斯文之地,武夫分列。代县近年高考中榜入大学者,名书墙壁,以示褒扬。又有祈福还愿旌旗,悬大成殿柱上。观其“有求必应”之词,知其目孔子为观音菩萨矣。
东厢后唐李克用墓葬展览。李克用是沙陀人,强悍善战,大败黄巢起义军,成为唐末勤王功臣。山西是李可用主要势力范围,他死后葬在代县附近。
在往里面走便有重量级展品,晋王李克用墓出土的文物
李克用(856-908),后唐庄宗李存勖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赐李姓。绰号鸦儿、三郎、独眼龙、飞虎子,沙陀族人,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门北部)。是中国唐朝末年最强大的藩镇节度使之一,后受唐封为晋王。后唐创立后,尊称其为后唐太祖武皇帝。
晋王墓位于代县城西南七里铺柏林寺东侧。李克用卒后,葬于此地。后唐同光三年,李存勖于墓侧建柏林寺。金天眷年间,墓被盗发。元至元十三年重修。民国十七年,修筑坟垣南北二百米,东西一百米。墓全部以石条砌成。墓室底园径十米深九米。腰部周围均为仿木结构石雕斗拱门窗,檐上立有兽面人身石雕。
1958年农田建设在墓南挖开墓道,发现人骨数具。1975年拆毁墓顶,挖出马骨一具,墓室四周均露石雕。一九八九年发掘整理,发现墓志,文物部门遂对此墓认可。
墓志盖四周线刻十二生肖人偶,同期出土的还有李克用墓的十二生肖人身兽首石雕,
8.3、西厢革命文物陈列室
西厢则是山西革命纪念馆,里面多是介绍山西近现代党史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图片。东厢门前有一件去粮食壳的农具还好看些。
文庙两庑原本是供奉十哲圣贤的,如今却被弄权的武人占了去,坐在正殿的孔夫子不知作何感想。
九、大成殿
9.1、露台
孔庙雕栏大部分是石雕团龙,草龙。露台是名人祭拜孔子的主要场所。
殿前筑露台雕栏,甬道为五爪团龙石雕。文庙大成殿前台阶两侧壁上雕有各样图纹,主要以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龙凤和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主。和孔雀蓝琉璃瓦一样,它们也已经历经几百年风霜雪雨,能够在频仍的战火和政治的迫害中保存下来本身就是奇迹。
甬道上的石雕是五爪团龙,这样的五爪团龙和八卦攒顶一样,在代县直至华北的民间都有特别多的传说,因为在封建社会,其建筑规制有着严格的等级要求,龙为天子之意,只有北京的紫禁城才能雕刻五爪团龙,其余州、府、县境皆为三或四爪,在中国州治地仅有代州孔庙独享五爪团龙,这在中华大地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例外。孔庙雕栏大部分是石雕团龙,草龙。露台是名人祭拜孔子的主要场所。
9.2、
中院正北为大成殿,是明代成化年间扩建的。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为九踩单跳三下昂斗拱、并有金元时期的45度斜拱,明间、次间隔扇雕刻精致,有三绞灯球六碗,五绞四碗嵌橄榄球纹,双绞四碗古老钱等7种窗扇图案之多。殿内八卦攒顶,相传上面藏有逼尘珠,颜色鲜艳不落尘埃。其木雕艺术和斗拱结构亦为我国稀有。
9.3、木屋架
殿内为“八卦攒顶”,木雕艺术和斗拱结构实为我国稀有,八卦攒顶颜色鲜艳,不落灰尘,相传上有避尘珠。大成殿正脊中有刹,两边有大勿,垂脊有兽、戗脊有仙人,均为色泽富丽的琉璃制品,工艺极为精巧。
9.4、屋面
代县文庙建筑群最具特色的当属屋顶孔雀蓝琉璃瓦,在秋日阳光下,琉璃瓦散出淡淡的蓝光,丝毫看不出它们已在此处待了五六百年。起初我以为屋顶的蓝色是刷上去的,但听当地行家介绍,这种琉璃瓦是从直接烧制,可惜的是制作方法早已失传。后来仿制的琉璃瓦从色泽到质地都不能和文庙的相比。与琉璃瓦相比,门上、柱上明显显出这片建筑的沧桑。
9.5、
文庙内的孔子木雕
新塑孔圣及四哲像,身蒙灰尘,冠冕凌乱。
大成殿正中是孔子的二龙戏珠木雕大牌位,左右是曾子、孟子、颜子、思子的大牌位,还有先贤十二位的牌位,大殿前设露台,雕栏。甬道上的石雕是五爪团龙,这样的五爪团龙和八卦攒顶一样,在代县直至华北的民间都有特别多的传说,因为在封建社会,其建筑规制有着严格的等级要求,龙为天子之意,只有北京的紫禁城才能雕刻五爪团龙,其余州、府、县境皆为三或四爪,在中国州治地仅有代州孔庙独享五爪团龙,这在中华大地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例外。
大成殿供奉着夫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的牌位,按照古代礼制,地方文庙供奉塑像是僭越,只能供奉牌位,不过现在早就不讲什么圣人教诲和逾矩僭越,借着前一阵祭孔的风头,代县文庙将夫子、颜子、子思子、孟子的塑像请进来,而出钱从山东曲阜孔庙仿造塑像的却是台湾的商人,这位先生还出资修建夫子塑像,大成殿前原本空空荡荡,现在有一座夫子拱手像矗立在大成殿前,冷眼看着稀稀疏疏的看客。
西有明伦堂、节孝祠
殿后建敬一亭,面阔3间,进深3间,四周围廊。中院东西各建廊房,供奉先贤牌位39人,先儒牌位31人。
后院北为崇圣祠,东西北各3间,殿内设启圣王、诒圣王、肇圣王、裕圣王、昌圣王祀位,及10位先产贤儒牌位。
本博主有关全部博客相关文章随时更新;总目录详见:本博主相关博客总目录
有关山西旅游景点相关文章随时更新,详见:《山西旅游景点相关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