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我来到蒙古军败阵的霍姆斯
重点推介:中东美女演绎:插在牛粪上的鲜花
暮色古堡独行客
鸡蛋可笑? 鸡蛋有什么可笑的?
但是,我确实被一道鸡蛋食品笑痛了肚子.
制造笑蛋的是一个贝都因人厨师.他那饱满的椭圆形的脸也确实像一个开心的大鸡蛋.
事情发生在叙利亚帕尔米拉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的账包(类似我们的蒙古包)内.
夜幕降临,沙漠的气温骤然凉了下来.走出旅店,古城废墟在灯光的照射下多了些妩媚的味道.远处高山上的阿拉伯城堡则像一团燃烧的炉火.
在我的旅店附近就有一个贝都因人的帐篷,提供贝都因人的风味餐,我于是借着月光走夜路去品尝贝都因人晚餐.
帕尔米拉古城被阿拉伯人遗弃之后,中东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就来到了这里,在这片沙漠里难得的绿洲上放牧游走.
其实帐篷很近,穿过这片棕树林就到了.
牧民餐像西餐的吃法,一道一道的上.帐篷内已经有很多人霸好了位,中国游客也不少.
贝都因老艺人拉起了伤感的琴。“贝都因”(Bedouins)为阿拉伯语译音,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1976年统计约为1000万人,主要生活在中东沙漠,阿拉伯半岛和北非.在中东总人口中只占一小部分,却占用著大部分土地。
贝都因人保留着传统的族长制、父系社会、族内通婚、一夫多妻制等。今天在帐篷表演的,就是一个男族长带领的团队,男的很威严,他让他的女人跳舞,女人就不能停下来.
一道道的阿拉伯食品上来了.由于香料太重,在场有两个中国游客吃不下,就另要了两个面条,男游客要求在面条里加一个窝旦.一会,女游客的汤面上来了,男游客面前多了一个饺子形状的煎蛋,面条一直没有上来.我以为煎蛋是每个食客一份的,就问服务员为什么我没有?
男游客也问他的汤面窝旦为什么还没上来,服务员指了指盘子:"这就是呀?!"男游客:"啊?面条呢?""鸡蛋里包着呀?"勺子掘开煎蛋,里面真的包着一堆面条.全场的食客就地笑翻.哈哈哈哈哈哈!
憨憨的贝都因厨师以为大家的笑声是赞美他的厨艺,害羞中带着得意的说,他终于研究并成功地学会了做中国的"鸡蛋面条".从拿到服务员的落单,他就在琢磨这中国人的"窝旦面"怎么做,后来他灵机一动,中国人喜欢吃的饺子启发了他.他于是自作聪明地把面条从汤里涝出来,再用几个鸡蛋煎了一个大饼,然后像包饺子一样把面条包在里面,封好口.他还固执的相信中国的"窝旦面"肯定就是这样的.你说,能不笑痛我的肚子吗?!
最后,以男游客不再提出加蛋的"无理要求",重做一份净汤面而解决.这时候,一大盘子主菜上来了.
这就是贝都因人最喜欢吃的烤乳羊.
这个师傅说:世界上最好吃的羊肉是叙利亚的羊肉,而叙利亚最好吃的羊肉是贝都因人烤出来的乳羊肉.
这么好吃的羊肉,我不仅要亲口试,还要亲手切.
美美的吃完了乳羊,这个被我称为"贝都因人的马头琴"又开始奏响了.
一老一少,两个贝都因女人开始翩翩起舞,在阿拉伯国家,难得看到女人跳舞,因为伊斯兰妇女保守,如果看到跳肚皮舞的,十有八九是没有多少束缚的贝都因人,或者来中东淘金的俄罗斯女郎.
有人给舞女小费,于是男人就叫女人更起劲儿的跳.虽然两个女人很累,但是族长还是示意她们不要停下来.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女人将收到的小费都乖乖地交给了族长.
从帐篷出来,贝都因人的琴声还在我的耳畔萦绕.
我走回酒店.
酒店不大,但是前厅很温馨.
有电视机,壁炉,像个家庭的大客厅.这是为互不相识的各国游客聊天准备的场所.
值班的小伙子态度很和蔼,他也是个贝都因人.
他身后的罐罐吸引了我的注意.你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
还是我来告诉你吧!这是放房间的旅客寄存物品和钥匙的.
在这里工作的服务员基本上都是贝都因人.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鼓励和安置贝都因人定居。让他们告别不安定的游牧生活.
不再放牧的年轻的贝都因人,多数到城市人不愿意做的旅游服务行业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比起放牧还是要好多了.
沙漠的夜晚,非常安静,适合睡个安心的好觉.
早晨,阳光叫醒了我.
沙漠的早晚温差很大,我一会儿就要离开帕尔米拉的沙漠寻找下一个目的地了.我批上了厚厚的大衣.
再见!帕尔米拉-----我的"沙漠新娘".
<<叙利亚面纱>之13
推荐我的连环画专辑叙利亚面纱
连载文章简介:
叙利亚,像一个坚硬的巢穴。独立,自主。不屈服于西方霸权,较少出头露面,也让这个布满文明古迹的国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当前连载文章篇数: 12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