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情感 |
文/黄昏
昨天看了法国总统给金晶的信,突然想到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统制者---皇帝,于是翻开了书本来看,中国从三皇五帝算起来的话,正式的皇帝和非正式的皇帝加起来也能压死人,但这些身在帝王家的皇帝真的个个都愿意当皇帝或是当皇帝的料吗?显然不是,如果个个都适合当的话,也不至于朝代更迭那么快,更不会有如此丰富的中国历史了。今天黄昏给大家分享的是三个如果走其他道路一定会有极大前途的皇帝,但错就错在是帝王,最后还是被按上了昏君的称号。
诗情皇帝---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传度极为广泛的一句词真实的到出了这个南唐亡国君的心里,如果李煜是一个普通人作好他的词依然能流传千古,错就在于他生长的帝王家,而权利政治这些东西不是像他热爱的诗词那般简单,稍有不对就成千古罪人,因为哪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弱肉强食的时期,各个小国家之间的斗争都取决于君主的抉择,正式在这种情况下李煜才很不幸,《虞美人》、《浪淘沙》等作品千古流传,但他本人却遭受褒贬不一的评价。因为这样一个多情的人根本不适合在乱世中当皇帝,所以最终成了赵匡胤的俘虏。
提到赵佶,很多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赵佶瘦金体那是一绝,他的画也是一绝,正式因为书画很棒所以被史学界豫称为“铁画银勾”。赵佶登上皇帝位实乃造化弄人,赵佶的哥哥赵煦去世时因无子即位,当时的太后向太后提议由他来继承,虽然朝堂一片反对,当大臣总扭不过太后,赵佶这样被推上帝位,但这位皇帝实在太儒雅了,但是面对强敌金国只能是纳岁供,这样的一点优惠怎能填满金国的侵吞中原的野心,在公元1127年和儿子皇帝一起被俘虏,虽有不错的书画文才,《清明上河图》上的图名是他所提的字,但这有什么用处呢,最后还是死在异国他乡。
木匠皇帝---朱由校
明朝的少儿皇帝之一,虽然子承父业没有错,但她却因两女人的斗争被折腾的够戗,最后即位有培养了魏忠贤和容妃这样的大字不认识一个却诡计多端、恶毒之流,当时大明王朝处在摇摇欲坠之中,朱由校却被魏等人引诱喜欢上了木匠活,也许是天生和木匠是缘分,整日沉迷于木匠,记得有个电视叫〈天下第一媒婆〉说的正好是这个时期的他,他由于喜欢木匠被人骗来骗去当猴耍。不过这个皇帝也真够牛的,最后失足落水落下病根,死的时候23岁。
当然历史上很多皇帝都王国了,当没有几个像这三位一样天生对一样东西这么着迷,如果不是身在帝王家估计也能名留历,但历史就是这样,偏偏这样演绎,也就有了我们后人叹息他们的命运这回事了。好了等待下回的〈黄昏闲聊史〉话吧。
注:本文为原创,在新浪论坛和新浪博客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告知作者,违者必追其法律责任!请尊重原创和遵守《著作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