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中最大的赢家是北海道
(2008-12-26 13:12:13)
标签:
娱乐 |
上周的某一个晚上,我一个人跑去电影院一口气连看了三场电影,算是我作为一名观众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岁末支持。
今年的贺岁片我前后一共看了四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女人不坏》是一部真人动漫;《左灯右行》(我更喜欢叫《爱呼2》)是一个小品串烧;《叶问》倒像是一部真正的电影,只不过你要告诉我它是10年前拍的我也信……
至于《非诚勿扰》,我的一个朋友看完首映后告诉我说那是“一部让人从头笑到尾的大烂片”,我看了倒并不觉得完全如此。实事求是地讲,它的“爆笑点”远没有我想象的多,真正让我开怀大笑的也就是葛优在教堂里跪对神父从幼儿园开始聊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忏悔得日出日落的那一段。倒是中间有几处让人有点小感动的地方出乎我的意料。
总的来说,虽然很多媒体此前已经对这部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植入式广告颇有微词,我觉得它更是一部看着不枯燥的爱情风光片,最大的赢家是应该日本的北海道。我知道海南和杭州都付了钱,但是它们的宣传效果远没有北海道好。如果按照好莱坞的标准,北海道旅游局(或者其它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为此至少支付100到200万美元(“200万英镑”也说不定,但肯定不能是日元)!
在我看来,电影中的广告植入可以分为三个级别:
最低级别是画面和对白植入。譬如说《非诚勿扰》中的招行白金卡和同方电脑的镜头以及关于“爱茉莉”的对话,这类生拉硬拽、力不从心的植入因为破坏了观众观赏电影时的感官流畅而往往会引起笑场甚至指责,对被植入的品牌也不会有太大帮助,弄不好甚至可能招致观众的反感。
比画面和对白植入高一个级别的是情节植入。譬如像电影中的海南航空,活生生让舒琪在一场很有戏剧冲突的场景下帮自己代言了一把。再譬如温莎威士忌,虽然葛优那句“加冰块不加绿茶”比“多”还“余”,但毕竟它还是和故事情节以及舒琪当时的心境比较贴切地揉捏到了一起。
最高境界的植入是情感植入。这次北海道就是一个堪称经典的案例。这个山花遍野、海天相连的地方被定义成了一个滋生爱情的伊甸园,令舒琪饰演的笑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她在这里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又亲自将它葬身海底,然后再让生命和爱情一起重生和绽放,一波三折,激越跌宕。在这里,美得令人窒息的景色可以轻而易举地点中我们情感深处的穴位,场景成就了故事。这样的编排,再加上“国家地理”频道般的镜头运用,使得我在走出电影院的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明年要找时间去一趟北海道。
总的来说,围绕电影中的广告植入我的看法大致可以这样概括--
1.
2.
3.
4.
5.
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