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最忙活的就属电视里大大小小的演艺明星了(虽然生活中的他们也都基本回家歇了或者出国度假了),换到哪个台都是那几张脸不禁让人想起那个把“How old are you”翻成“怎么老是你”的笑话。
在荧屏上晃过的这些影视明星,看着脸熟的不一定叫得出名字,叫得出名字的不一定说得出作品。没有什么立得住的作品就稀里糊涂地当了明星,这是今天中国娱乐业的一大特色,只能说明我们的娱乐产业还远未成熟。
在娱乐业最发达的美国,无论是当年的《壮志凌云》(Top Gun)之于汤姆克鲁斯还是今天的《24小时反恐》(24)之于基佛萨瑟兰,影视明星成名一定要先有一部响当当的作品。演员通过作品引起关注,一夜成名;成名之后人们关注的除了他们偶尔的八卦新闻外,主要还是他们的下一步作品。
这样,就会形成这样一个正循环。
n
n
n
n
n
在中国,这个循环被完全倒过来了。
n
n
n
n
n
n
我听到过很多人抱怨中国明星的收入太高。其实,中国明星的收入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以2006年为例,全美票房冠军《加勒比海盗》的票房收入为4.2亿美元,第二名《汽车》只有2.4亿美元。中国的票房冠军《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将近3亿元,数量级一样,只差一个汇率。这基本符合我们对于中美娱乐市场的对比预期。
再看艺人(包括导演)的收入,根据福布斯的排行,2006年全美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艺人有6位,最高的斯皮尔伯格为3.3亿美元;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13位;超过2000万美元的有47位。这样,如果以2000万美元划道线,收入过线的高达66人。在中国,除了章子怡独创一个档次一骑绝尘之外,年收入能够超过2000万人民币的应该不会超过10个人,绝大多数所谓的“准一线”和“高二线”艺人收入在一千万以下。同美国大致处在同一个位置的艺人相比,他们的差距绝不仅仅是个汇率的差距。
这意味着什么呢?
就是说虽然对中国成千上万梦想出名的少男少女来说,吃娱乐这碗饭已经非常艰难了,但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娱乐业的金字塔不是太陡峭了,而是太扁平了。
起码,这个金字塔底部太肥大了,顶部太矮小了。
这个金字塔必须变得更加陡峭而不是更加扁平。什么时候中国艺人的数量减少到今天的10%,制作公司和经纪公司的数量也减少的今天的10%,而与此同时一线艺人通过片酬获得的收入能够达到现在的10倍,什么时候中国的娱乐业就蓬勃发展起来了。中国娱乐业迫切地需要能够像赵本山拉动春晚收视率那样拉动作品、拉动观众、乃至拉动整个行业的真正意义上的大牌明星。
我认为,5年之内,中国一线艺人的年收入应该以1000万美元为最低标准。达不到1000万美元的明星,就别轻易把自己归为什么“一线”。天天曝光也不是一线。
当然,价值的提升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靠扎扎实实的作品和角色。之所以观众们普遍认为中国明星们的收入过高,不是因为这些数字有多大,而是相对于他们目前所表现出的表演才华和创造力,这些明星的收入的确有点偏高!
艺人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成熟的娱乐市场(中国的娱乐市场一定会走向那一天),你的商业价值和你每天新浪上发新闻的数量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关系不会太大。你必须能让观众心悦诚服地像宋丹丹一样说出那句“你太有才了”,你才能够奢望从“有才”变成“有财”。否则,明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再套用本山大叔今年春晚上的一句话:你让世界其他国家文艺界的鸡们、鸭们、大鹅们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