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这两天围绕东航股权的纷争基本上可以还原为一个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故事:一个中国姑娘和一个老外小伙情投意合,本来打算结婚办事,这个时候杀出一个本土才俊,直接抛出一份厚重的彩礼(确切地说是彩礼承诺)。女孩的父母被未来可能得到的彩礼所打动,于是坚决不同意女孩这桩原本自认为幸福的婚姻。
在这个故事里,谁都没有错:作为东航,希望引入一家享誉国际的战略合作伙伴没有错;作为新航和淡马锡,试图低价入股没有错;作为东航的中小股东,希望抬高价格没有错;作为东航潜在的竞争对手,中航出来搅局也没有错;作为政府,保持相对中立更没有错。
理论上讲,中航同东航的协同效应确实会比新航要大一些,因此中航更有条件给出一个比较高的价格。但是与此同时,东航关于“解放牌和东风牌加在一起成不了奔驰”的观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一个交易是否有吸引力不仅要看短期结果也要看长期结果。
我们总说,屁股决定脑袋。各家的角色不同,各自有各自的利益需要顾及,因此势必会各有各的立场和观点,各有各的运行轨迹,这本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你当然可以有种种的怀疑—你可以怀疑东航的管理层有私心,你还可以怀疑新航对中国市场有更加激进的图谋,你也可以怀疑国航5块钱一股的说法只是虚晃一枪,你甚至还可以怀疑参与表决的中小股东是受到了某一方的利用与误导。
但是,这些都没有关系,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次,各方都在按照游戏规则来玩一个本来就需要分出胜负、有赢有输、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游戏。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股权纷争中,我们看到股东的利益代替了是否对外资开放的争论,具体的价格差异代替了常见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空洞指责,保护中小股东的投票机制代替了大股东一言堂的治理传统,市场规则代替了某些政府部门习惯了的越俎代庖式的越位决策。
如果说有什么需要的改善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目前在政策法规方面过多的模糊地带导致审批流程过长,导致很多本来辛辛苦苦谈判了很长时间、花费了大量交易成本的交易最终无法成交。以东航这次交易为例,其实双方在2007年5月就已经基本达成协议,但是却迟迟不能获得审批,而在这个过程中东航的股价在二级市场上一涨再涨,最终导致“贱卖论”此起彼伏。
从事投资和投行业务的人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我们目前的项目审批环境可能是中国加入WTO以来最为严厉、繁琐和不可预期的。很多没有法律禁止、甚至法律明确规定可以的事实际上做不了,注册一个普通的合资公司可能需要耗上大半年的时间,更不用说备受争议的10号文和106号文所引发的一些列操作层面上的问题。
回到这场以东航为中心的三角恋,未来无非有几种可能:(1)新航加价,新航和中航之间打起价格战,这对东航的股东无疑是好消息;(2)新航撤出,中航随即压价,东航拒绝,各方回到原地;(3)新航撤出,中航开出高价,东航找不出拒绝的合理理由,只好接受;(4)新航撤出,中航开出高价,东航找不出拒绝的合理理由,借助政府的力量予以抵制。
在所有这些情况中,我唯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第四种情况。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博弈比正义重要,规则比结果重要,法律比法官重要。只要各方都在中国法律法规和市场游戏规则的范畴内为自己的利益而博弈,我们剩下唯一需要期盼的就是一个规则公平透明,玩家有法可依以及政府有限参与、高效行政的市场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