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4-11-11 11:05)
     好长时间没写博文了,以前常看我博文的朋友,大约以为我失踪了,或许猜疑我已归道山,其实,我还赖在世上,说是在静观世变,说是在安度晚年,两者都可以。总之,自称“天外人”的我,还吃力地活着。
    这吃力的说法,大致是因为年老力衰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的缘故,比如视力的衰退,脚力的衰退,咀嚼发生困难等等。尤其是记忆力的衰退,以前烂熟于胸的名字、字句、诗词,往往一时想不起来,有的想了半天,想起来了;有的却始终忘了,要去查百度,还能恢复记忆。
    据说,自己还能感觉到记性差了,还不属于阿尔茨海默症,只有自己并不觉得记性有问题,那才真的是老年痴呆了。人老了,最怕患上这种病,好在目前我还没这病,仅是记忆力衰退而已。
    视力的衰退是今年8月眼前出现飞蚊开始的,去眼科看了医生,经过检查,说是问题不大,就是不能过度使用眼力,这也是我少写博文的原因之一。
     以前,我的腿力很好,5年前,两手各提10余斤的物品,一步跨三档楼梯,一口气能上五楼,喘气还不是很急。现在只能跨两档,有时还得抚下扶梯才能站稳。因此有人劝我不要一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外面正是硝烟纷飞、兵荒马乱之际,台门内的孩子却浑然不知,依旧专心致志地在玩他们的“办人家”。

绍兴方言把“办人家”读如“扒宁咯”,在别处则称为“办家家”“扮家家”;在台湾被称作“扮家家酒”,叫法不一,玩法却大同小异。

5岁那年,我与台门内的堂房兄妹或族兄弟就做过“办人家”的游戏。有的扮“爸爸”“妈妈”,有的扮“哥哥”“妹妹”;“儿子”则大多用衣服、棉絮、布片等来包扎,捆绑、拿捏一番,就做成了“布娃娃”。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外面正是硝烟纷飞、兵荒马乱之际,台门内的孩子却浑然不知,依旧专心致志地在玩他们的“办人家”。

绍兴方言把“办人家”读如“扒宁咯”,在别处则称为“办家家”“扮家家”;在台湾被称作“扮家家酒”,叫法不一,玩法却大同小异。

5岁那年,我与台门内的堂房兄妹或族兄弟就做过“办人家”的游戏。有的扮“爸爸”“妈妈”,有的扮“哥哥”“妹妹”;“儿子”则大多用衣服、棉絮、布片等来包扎,捆

日出万绸的华舍集镇


清末民初,华舍的丝绸业已十分发达,据《浙江省名镇志》记载:“在清同治(1861-1874)年间,镇上丝绸业发达,已成为绍兴县内丝绸名镇。镇上有绸庄30余家,丝寓70余所,商店130余家,岁交易绸20万匹,丝行交易近百万银。至宣统三年(1911),华舍、下方桥一带已有织户1600余家,原始织机3400余台。”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2022-06-15 05:22)


垂龆之年,隆冬季节的一天,父母亲把他俩的4个孩子送回绍兴乡下的老家,从此我便在一个老台门内开始了新的生活。

老台门门斗外左右各有一对旗杆石,门楣正中上悬“文魁”匾额,说明这里曾有过一个文化人。老家的房子在台门的第三进,正中坐北朝南的三间楼房是住宅,东厢房的楼下另有一间厨房,全家人的饮食起居全在这里。

父亲安顿好家人以后,仍回南京工作,留下来的母亲第一件事便是把孩子们先后送到当地的小学去上学。那年我才6岁,为了便于自己回家,便到百米开外宗祠办的初级小学去上一年级,大姐和二哥则去较远的高级小学读书。

寒假时,在南京中央大学附属中学念高中的大哥也回到老家,翌年春,他便在当地的绍兴一中插班上课,一家有4个孩子在学堂上学,这在当时的农村,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一般农家子女较多,有的没有经济能力让所有孩子去上学;有的虽有条件读书,却因为不够重视教育,早早地就让孩子去参加劳动。我家父亲及祖上都是读书人,因而对教育一直十分重视,不管家境如何窘迫,也要让孩子都能读上书。

(2022-05-14 05:39)


     上世纪60年代初,我阴差阳错地成了一个农民,经过几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个文弱书生居然也练成了“落船会摇,上岸能挑”全能型的10折劳动力。由于我还喜欢体育锻炼,练就了“手倒立”“擎石虎”(举石杠铃)“扳手腕”等硬功夫,变成一个臂粗肩宽、肌肉发达的小伙子。

      1964年冬,农村又兴起组建“俱乐部”的热潮。由于我会器乐和绘画,大队就邀请我参加俱乐部的排练、画布景和演出活动。业余时光,我也就常到俱乐部去。

      翌年,有位在企业工作的姑娘也参加到俱乐部中来。她身材高挑,面容俊俏,不但嗓音甜润,而且聪明伶俐,越剧、绍剧、歌曲,样样都会,因此成为俱乐部的主角。

       她来俱乐部时,一些男青年总会主动地接近她,并不时地献上一些小殷勤。我内心虽对她也有好感,但因自己家庭出身不好

(2022-05-14 05:36)


俞昌泰

小满一过,绍兴一带的家庭主妇就要准备一年一度的晒酱,并且盘算着做多少甜面酱,多少咸酱,再做多少豆瓣酱。

做酱,在过去绍兴人的饮食习俗中,如同春季的晒干菜、晒笋干,冬季的腌白菜一样的重要。夏季则是晒酱最好的季节。有了酱,主妇就可以调制出许多美味可口的食物来。如鸡冠油搅酱、芋艿片搅酱、豆瓣肉搅酱,酱爆螺蛳、酱爆茄子,等等,这全是我儿时最喜欢吃的家常菜。用酱与青毛豆、芋艿丁、茭白丁、肉丁、豆腐干丁、红辣椒等烧制的“辣茄酱”,更是绍兴人家经常享用的大菜,往往一烧就是一“尺六”镬,盛上几大碗,吃上好几天。

做酱的第一步是磨小麦粉。小时候,母亲费力地用小石磨慢慢地一人操作着磨粉,往往只穿一件斜襟大衫,额头还沁出了汗珠。这种石磨叫“越磨”,即右手握住石磨一端木柄上的把柄,牵动石磨时要“越过”整个磨盘;左手随时把磨盘中间的小麦,一点点地拨到磨孔中去。经过石磨的碾压和转动,麦粉就飘飘洒洒地落到下面的小竹匾

小竹匾里的小麦粉

(2019-07-21 14:38)


宋六陵在绍兴市城东12公里的宝山(又称攒宫山,今属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占地2.24平方公里,是南宋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昚)永阜陵、光宗(赵惇)永崇陵、宁宗(赵扩)永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禥)永绍陵,以及后妃们的攒葬之地。其实,陵区还包括宋徽宗(赵佶)永固(后改永佑)陵、钦宗(赵桓)永献陵,以及宗室贵族、王公重臣的陪葬墓。所

  

           

(一) 项羽张溇遇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