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酱缸飘香时

2022-05-14 05:36:11


俞昌泰

小满一过,绍兴一带的家庭主妇就要准备一年一度的晒酱,并且盘算着做多少甜面酱,多少咸酱,再做多少豆瓣酱。

做酱,在过去绍兴人的饮食习俗中,如同春季的晒干菜、晒笋干,冬季的腌白菜一样的重要。夏季则是晒酱最好的季节。有了酱,主妇就可以调制出许多美味可口的食物来。如鸡冠油搅酱、芋艿片搅酱、豆瓣肉搅酱,酱爆螺蛳、酱爆茄子,等等,这全是我儿时最喜欢吃的家常菜。用酱与青毛豆、芋艿丁、茭白丁、肉丁、豆腐干丁、红辣椒等烧制的“辣茄酱”,更是绍兴人家经常享用的大菜,往往一烧就是一“尺六”镬,盛上几大碗,吃上好几天。

做酱的第一步是磨小麦粉。小时候,母亲费力地用小石磨慢慢地一人操作着磨粉,往往只穿一件斜襟大衫,额头还沁出了汗珠。这种石磨叫“越磨”,即右手握住石磨一端木柄上的把柄,牵动石磨时要“越过”整个磨盘;左手随时把磨盘中间的小麦,一点点地拨到磨孔中去。经过石磨的碾压和转动,麦粉就飘飘洒洒地落到下面的小竹匾

小竹匾里的小麦粉,还得先用紗筛筛出“麸皮”,麸皮可以在水中汰出食用的面筋,沉淀下来的就是“小粉”。

做酱的过程有好几道。首先把面粉与水调和制成饼,蒸熟,称为“酱饼”。晾干后,再把若干块酱饼用麦草包扎好,放在阴暗、温暖的地方“发酵”,绍俗称为“蒸”。发酵大约要

20

多天,待酱饼全身长满了细长的“绿毛”,说明发酵已经成功。把有绿毛的酱饼放在太阳下暴晒,待它彻底晒松后,就用毛刷把酱饼上的“绿毛”刷干净。这时就要准备好干净的钵头或者小缸,里面放适量冷却后的盐汤,把刷好的酱饼放进去,便可端到户外去暴晒。

暴晒时,酱饼慢慢地会融化,大约几天之后,待酱饼已与盐汤充分混合成糊状,就用竹筷或短棒充分地去搅拌。那时候,村子里做酱的人家很多,做酱的季节,整个村庄飘满了浓郁的酱香气,给人一种充实和满足的感觉。搅拌的过程比较长,一天总要搅动多次,晒酱的时间也长达好几天。

晒酱期间多是梅雨天,一逢下雨,必须及时端进家中,雨停,马上又把酱缸端出来。这时会有“金龟子”(俗称金虫)来偷食,或是麻苍蝇来拉“屎”。苍蝇边吃边拉屎,甚是可恶;它还会下“卵”,若是不及时防范,酱缸里便有蛆虫出现。因此,母亲一定在每只酱缸上早早蒙上纱布,并用细绳紧紧地捆扎住。所以,做酱是一件既繁琐又辛苦的活。

现在回味起母亲用自制酱调制的各色小菜,简直就是珍馐美馔。如今超市里虽然也可以买到品种不同的酱,但它的味道,似乎再也没有母亲亲手做的酱那么好吃。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一日三喜 后一篇:初恋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