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晒课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一面镜子

(2014-12-24 07:14:4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晒课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一面镜子

                       听雨  

 

 

    距离上周晒课的录制快近一周了,今天上午,我才把晒课传到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上。由于经验不足,展示台上出现两个一样的窗口,都是我做个课间《珍珠鸟》的封面,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传上去的,自己是删除不了的,只能那样地在平台上一样地晒着。

     我在自己平台上“成果展示”中的“主题讨论中,发起主题是““网上晒课”真的有那样好吗?”-----不言而喻,“网上晒课”好处多多。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技术的更新学习,是一种教学教研的新推进。但任何事物有着两面性:“网上晒课”可能流于一种形式,“网上晒课”的真实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敲定。这是我就晒课提出的讨论主题,没有想到的是,招来很多老师参加点评。一下子,我的平台访问量增多,刷新了一个新的记录,我的主题被排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发起主题”的首位。一位网友说:“晒课,就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授课老师知晓自己上课的真实面目,能够知晓自己上课的得失。”这句话令我思索良久,觉得这位老师所说很有道理。

    晒课一面镜子,照出你的美丽。为什么这样说呢?事实是,好多教师上了一辈子的课,效果还不错,也有些名气。别人这样说,那样说,可他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课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些教师一是年龄大,参加教研,可是从来没有展示过自己的公开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晒课拉近我们自己与课堂的距离,这种距离亦近亦远。说近,它真正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你的教态,你的语言,你的板书,你的提问......诸如此类的一言一行尽收眼底,是自己的眼底。就像照镜子,那里面的另一个就是你。满意也好,陌生也罢,好歹都是你自己的。不爱也得爱,因为是你自己呀。如果没有晒课,如果没有公开课,一个教师上了很多的课,他真的难以了解到自己课堂里的样子。晒课,打破了时空,把你拉得很近,只要是愿意听你的课老师,说来就来。它没有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不像听公开课,需要精心的组织,人数也有限制。说远,晒课,让老师自己拉开距离看自己的授课。作为一个旁观者,你在读自己晒课中,会发现很多。既是一个上课者,又是一个听课人,晒课,它能够做到。现代教育技术,让授课者角色做了变换,也让授课者角色有了多重性。

    可不能小看这一点:中国文明几千年,中国师徒几千年。老师要想知晓自己的模样,只能从学徒的口中了解自己。尽管语言的描画可以滴水不漏,但毕竟比不上高科技的回眸一视:原来这就是自己。我的课是这样的呀。晒课的远视,让授课者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得失。“晒课好不好,谁晒谁知道。”不只是网友对晒课的一个调侃,也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忽略的真理:只有晒了,才真正看到。只有做了,才知得失。晒课的深浅,只有晒课人内心里有着最为真实的感知。这种感知,这样的觉醒,这样的获得,对于一个教师专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别人讲了千万遍,不如自己看一遍。别人的课听了无数堂,不如自己上的那一堂。做,让自己有了教学行动;晒,让自己有了教学勇气;课,让自己有了重新研究对象。不是研究别的,那是研究自己。大家帮你研究,不是一个学校的老师,是那些有名的不见面的老师。他们的点评,他们的点赞,有着更多的真实性、客观性。何况,有时间,静下来,你可以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课堂。这样来自多方面的互动性、无限性、未知性,更加刺激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发展。利用网络的力量,实际上是利用了整个教师资源。

    晒课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不足。于永正老先生说过:课堂是个遗憾的艺术。再好的课堂,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由老师和学生实际状况决定的。老师是成长中的老师,学生是成长中的学生。课堂有着无限生长的可能。一节课,时间界定;一节课,老师不同;一节课,学生不一样。这些因素,决定着课堂的丰富多样。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千个教师应当有一千个课堂。没有好坏,只有完美。那些让学生真正有最大受益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没有那样的课堂是面面俱到的;也没有那样的课堂是完美无缺的。晒课,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这样一点。要研究课堂,要研究学生,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自己。什么时候课堂超时了?你不上晒课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老时带什么样的口语?你不听不知道;什么时候你总是提问个别学生?你不看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总是课堂上的麦霸?你不看你根本没有意识到......等等,云云。

    我们在晒课中发现自己好多遗憾,好多不足,好多不应该。这些本身就是晒课的产物,更是晒课的收获。不要只是盯着自己阳光的一面,我那样的“亮点”多酷闪,我的课多么“优质”,甚至我是一个远近有名的“名师”。晒课,它会一分为二,它撇开了专家的定性,它回避了圈子的惯有眼光。它就是它。它晒在那里。有没有温度,时间沉淀了才知道。那些来自草根“网友”会公正地给予评价。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不一;但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用在晒课,应当不为过。

-----“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一堂课,整合起来就是很好的教材资源。晒课的真正目的不应该是比赛,而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晒课可以是形式,也可以是实事,决定因素不在外而在内!”

-----“‘晒课’出发点是好的,确实好处多多,它可以促进我们的教学,促进我们成长。但“晒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很可能成了课改中的一朵浪花,慢慢地会消失了踪影!”

-----“毫无疑问“参晒者"肯定认真准备了,无论成功与否,对于我们观课者来说都是一种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对于每一节课的环节设计、学法、教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而网上晒课就是一个平台,它让我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去了解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能欣赏到更多的作品。”

-----“对待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去看。尤其是新生事物,不要急于否定。只要他的优点多,作用大一些。我们可以试着慢慢推进,总有认同的时候(推陈出新势在必行)。相信晒课也一样吧!”

    晒课的讨论还在进行中。这些网友的话让我们更加坚定一个信念:晒课,无论好坏,它是一种教研形式。它会发展,它会完善,它更会自我生长。只要我们有了面对教学的勇气。晒课,让我们与自己,与课堂有了对话的可能。


 

我的博客被评为“2014十大校园名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